面對陷阱
箴言26:4-5,馬太22:15-22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面對陷阱」為題,說到「陷阱」,曾在網路上看見一篇文章提到:當男女朋友外出約會時,如果女朋友問說:「剛才走過去的女生和我比起來,誰比較漂亮?」此時,即便剛才走過去的是電影明星或第一名模,通常,男朋友也不會照實回答,因為那是自殘的行為。不過,即便男生回答說:「你比較漂亮」,可能,女朋友還是會生氣地問:「和我在一起,你還要偷看別的女生?」如此說來,男生該要如何回答呢?…或許,有人覺得,最好就是「不要回答」;可是,女朋友或許又會問:「你不知道怎麼回答嗎?是不是不好意思說出『剛才走過去的女生比較漂亮』?」顯然地,面對如此的問題,無論是誠實地回答、奉承地回答、或是裝傻不回答…,可能都難以避免落入陷阱。
除了上述難以回答的陷阱題,文章裡還列出諸如「你知道我為什麼生氣嗎?」「我最近是不是變胖了?」…等等的題目;不過,既然文章裡都沒有提出良好的答案,就不在此細說,只是,從那些需要「三思而後答」的問題看來,可以確定的是「生活中,處處都有陷阱題!」當然,以男女朋友之間的相處來說,「誰比較漂亮?」的問題即便無法讓女生全然滿意;但是,嚴格來說,不滿意的後果多半卻是讓感情升溫,因為,藉著不滿意而生氣,就有機會讓兩人趁機會打情罵俏、多一些互動,於是以喜劇收場。
當然,除了男女之間可能有的陷阱題,在生活中,還有其他處處存在的陷阱,比如說,有不少學生可能曾遇過考試中的「陷阱題」,即老師刻意在考卷裡設下陷阱,讓沒有仔細看題目的學生被誤導,以此訓練學生「細心」,也讓學生注意到「魔鬼,可能會藏在細節裡」。如此的陷阱題,若是沒有妥善處理,可能就會在分數上受損。而相類似地,會讓人受損的陷阱題也不只是出現在學校的考試卷,事實上,小至個人在工作職場中,大至國家在外交處境上,也都可能因為陷阱題而受到傷害,因此,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陷阱,其實是需要有智慧的應對!
面對陷阱時的應對:《箴言》作者的建議
對於生活中處處可能存在的陷阱題,《箴言》裡的「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恐怕你與他一樣。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免得他自以為有智慧。」(箴言26:4-5)或許是值得參考的兩句經文,因為,乍看之下,《箴言》作者所言的兩句經文,似乎也有點類似上文中提到之「誰比較漂亮?」的問題。也就是說,當讀者看到此兩句經文,通常也可能會感到疑惑,問說:「到底是『不要』或『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而如此的疑問,彷彿就有點像是上文所說「無論是說『誰比較漂亮』,都似乎不會是令人滿意的答案!」
事實上,對於聖經讀者而言,假設愚昧人的愚妄話是讓人成為愚昧的陷阱,則單是從字面上來看這兩句經文,確實很容易讓人感到困惑,因為,V4的前半句與V5的前半句,似乎正好是「相反」或「彼此對立」的說法,因此,如果在現實生活中被愚昧人問了愚妄話,則,想要應用《箴言》裡的這一組經文,可能就會讓聖經讀者感到左右為難。畢竟,如果依據第四節的說法,於是對於愚昧人的愚妄話採取「不回答」的面對方式,那可能就會違反第五節的教導,於是,也就或許會讓愚昧人以為「其所提出的愚昧問題,已經將你考倒了」,因此,就可能導致愚昧人自以為有智慧、自鳴得意!
不過,反過來說,如果照著愚昧人的問題「回答」,則又可能會如第四節所言,讓回答者成了與愚昧人一般見識的人,於是就掉落愚昧人的陷阱中。也就是說,當某人回答了愚昧人的愚妄話,就讓自己成了另一位愚昧人,也就等於是中了愚昧人的圈套。如此看來,到底要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其實,仔細想想,問題的本身雖然難解,但卻也已經顯出其值得思考的重要性!而以此來看,或許,作者是透過讓讀者困惑的寫作方式,達到吸引讀者注意力之目的。亦即,作者利用兩句經文的彼此對立與弔詭,讓讀者發現:對於愚昧人的愚妄話,其實是需要「三思」的不簡單問題。
也就是說,透過兩句經文之間的「對立」或「弔詭」,作者可能已經讓讀者意識到「問題的不簡單」!而既然陷阱題是不簡單,則面對陷阱時就需要小心應對,尤其,對於現代人來說,因為常常使用網際網路,更是應該要謹慎。論及網路的世界,大概,許多人都已經察覺:網路裡存在著不止百樣人,而那許許多多不同背景與特質的人裡面,可能也有說愚妄話的愚昧人。或許,在那些人當中,有些是在現實生活中難以表達心聲;不過,透過網路的功能,卻又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於是,即便是愚昧人說愚妄話,只要說話的人數足夠多,就有機會成為某種撼動社會的力量。
如果愚昧人的愚妄話可以成為攻擊人的力量,則愚妄話顯然就是一種具有破壞力的「陷阱」。也就說,當愚妄話被用來做攻擊他人的「陷阱」時,被攻擊的人就等於是受到「陷害」,也就是說,在跌落陷阱以後,受攻擊者會受到傷害。而論及「受陷害而受傷的情況」,從古至今,在人與人之間,可能是層出不窮,否則,又怎麼會有許多諸如「暗箭傷人」「含血噴人」「搬弄是非」「惡意中傷」的成語不斷地在人類的歷史中流傳?看來,在人類的社會裡一直都有「陷害他人」「被人陷害」或「互相陷害」的情事發生,而無論是上述的哪一個情況,當「陷害」的事情達到效果以後,大概,免不了就會有人受到損傷。
對於受到損傷的人而言,當然會承受身體或甚至心理上的痛苦;不過,對於導致他人受到損傷的人來說,也可能會在後來擔心受到報復而提心吊膽。可以說,設置陷阱者與落入陷阱者,都可能會承受負面的結果,而若是如此,則面對陷阱之際,最好的應對方法是「移除陷阱」。換句話說,對於「面對陷阱」的反應,雖然多數人可能會想辦法避免落入陷阱;不過,實際上來說,面對陷阱時的最好應對方式,乃是要想辦法將陷阱填平,並且,那所謂的「填平」,除了是移除或填補陷阱的實體,同時,更是要移除那設置陷阱者的惡念,也就是要處理意圖陷害他人者的負面想法。
移除陷阱?從耶穌應用《箴言》的經驗學習
顯然地,如果陷阱的實體不復存在,則原本會被他人陷害者不會受到損傷,也就減少了想要報復的動機。不過,對於設置陷阱者來說,如果其陷害他人的心思沒有改變,則可能還是會繼續設置下一個陷阱。因此,除非設置陷阱者的惡念也能夠被導正,否則,陷阱所造成的危害就仍然沒有除去。反過來說,如果能夠提供給設置陷阱者一個機會反省,則或許在陷害的計謀無法達成的同時,也可以讓設置陷阱者有悔改的可能。而如此一來,不僅是原本被陷害者不會受傷,連原本設置陷阱者也可以放棄惡行與惡念,甚至,也不用在後來擔心受到報復。
面對陷阱,若是能夠填平或移除,並且同時給予設置陷阱者省思的機會,可以說,應該才是真正解除陷阱可能帶來的傷害。不過,對於多數人來說,能夠避免落入陷阱已經是不容易,又如何能夠在避免掉落陷阱的同時,也藉機會讓設置陷阱者反省?對此,耶穌其實曾經展現一個值得基督徒學習的典範,當時,法利賽人利用希律黨人在耶穌面前設置陷阱,但在該事件的最後,聖經中描述的是「他們聽見就希奇,離開他走了。」(馬太22:22)如此看來,或許,耶穌不僅沒有落入陷阱,還讓說愚妄話的那些人有機會省思,因為,照福音書的記載,在那之後並沒有再提到希律黨人。
看來,耶穌面對陷阱的經驗是相當值得探討,而論及耶穌面對陷阱的經驗,從新約聖經的記載看來,耶穌在宣揚上帝國福音期間,的確曾多次被某些法利賽人、文士與祭司團體陷害。以主題經文所論述為例(馬太22:15-22),那時,為了要讓耶穌落入陷阱,法利賽人曾經聯合希律黨人,在耶穌面前設下一個令人左右為難的問題,而那問題就是「納稅給凱撒可以不可以?」對此問題,可以算是法利賽人與希律黨人之間的紛爭,因為,希律黨人是希律政權的支持者,而希律家族的權力地位,則是倚靠法利賽人所厭惡的羅馬帝國。
論及希律政權對羅馬帝國倚靠,應該要從主前167年建立的馬加比王國說起(110-63BCE曾擁有獨立主權)。當年,主前126年左右,馬加比王朝掌控整個巴勒斯坦,期間,曾強迫境內的以東人改信猶太教,後來,羅馬帝國攻下巴勒斯坦,又將該地交由大希律的父親管理。而或許,身為以土買人(以東人/以掃的後代),大希律的父親為了取得猶太百姓的認同,就讓兒子大希律娶馬加比王朝的公主(米利安)為妻。而與馬加比王室聯姻以後,因為受希臘教育的大希律仍然不是真正的猶太人,於是對羅馬帝國相當忠誠,同時,因為他與馬加比王室的關係,就也可以取得猶太人的信任。於是,如此複雜的身份,就讓大希律得以控制整個巴勒斯坦地區。
然而,原本利用馬加比王室身份的大希律,在其王權鞏固以後,卻又擔心猶太人比較支持馬加比王朝的後人,於是,為了消除潛在的威脅,他狠心地殺害米利安,甚至也殺害自己與米利安所生的孩子。並且,那之後,大希律將自己所握有的版圖分給不具猶太傳統的亞基老、安提帕與腓力,讓他們分別掌管「猶大&撒瑪利亞」、「加利利&比利亞」與「特拉可尼」。不過,大希律傳位給孩子的幾年以後,因為亞基老在管理上有所疏失,於是,羅馬帝國取回他在「猶大&撒瑪利亞」的權位,改派類似巡撫職位的羅馬官員前去治理,而本丟彼拉多正是第五位被派去治理該地的羅馬官員。
顯然地,希律黨人需要依靠羅馬政權,因此,他們應該是與法利賽人站在不同的政治立場。不過,弔詭的是,如果那些希律黨人是生活於耶路撒冷城或附近,則因為希律家族的亞基老已經失去猶大地區的管轄權,於是可能讓人懷疑「那些人到底是不是還支持羅馬政權?」亦或是「他們既想要討好羅馬官員,又對羅馬取走希律家族在猶大地區的勢力感到不甘心?」……顯然地,當聖經裡提到希律黨人與法利賽人一起去陷害耶穌,那背後其實是具有相當複雜的背景,而或許,耶穌正是因為明白那些設陷阱者之間的複雜關係,或者說,耶穌知道「法利賽人與希律黨人的內心其實有不同的標準」,於是,耶穌巧妙地應用《箴言》的教導,讓「不敬畏上帝」的希律黨人依照自己的「愚昧標準」做判斷!
結語
依照《箴言》作者的說法,敬畏上帝乃是智慧的開始,因此,不敬畏上帝的人應該就是愚昧。對於愚昧人所說的愚妄話,道成肉身的耶穌示範智慧的言行,即, 耶穌不照希律黨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們,而是照法利賽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們,讓法利賽人與希律黨人都回到「問題的根本」省思,於是讓他們明白「問題的關鍵在於『敬畏上帝?』或是『崇拜凱撒?』…」至於他們所提那屬於世間暫時政權的「納稅」問題,其實,相較於耶穌在那事件前所論述的「天國宴席&合宜禮服」,可以說是不值得討論!
事實上,按照馬太福音書的編排順序,耶穌先是因為潔淨聖殿而公然得罪法利賽人(馬太21:12-15),在那之後,耶穌又以「天國宴席」的比喻提醒眾人「合宜禮服」的必要(馬太22:1-14),而若是回顧「智慧辦桌」一文,耶穌對法利賽人的指責,主要是在於「他們只重視表面功夫,內心卻可能沒有敬畏上帝!」因此,當那些內心沒有敬畏上帝的法利賽人,為了想要對耶穌設下陷阱而聯合希律黨人之際,其實,他們與那些被民眾認為是崇拜羅馬政權的人,都應該深刻省思「自己是不是看重凱撒過於上帝?」
對於愚昧的人的愚妄話,耶穌顯明了問題的根本或關鍵,讓愚昧人能夠藉此省思而明白「信靠上帝,得享永生;倚靠凱撒,只有水牛」。事實上,耶穌知道那些人的內心有「自以為是」的標準,因此,耶穌就不以愚昧人的愚妄回答,卻要點出愚昧人的愚妄而讓他們思考「到底要選擇敬畏上帝或崇拜凱撒?」耶穌已然展現了一個應用《箴言》的典範,而從那典範中看來,能否應用《箴言》得宜的關鍵,不是熟記其中的經文,卻是要在內心要建立「敬畏上帝」的標準!因此,願我們所信靠的上帝幫助,讓我們在面對陷阱之際,能因為心中有敬畏上帝的智慧而將陷阱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