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和平
以賽亞書2:1-11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的題目是「永遠的和平」,此乃台語漢字聖經編輯者在以賽亞書第二章開始前所下的標題。論及「和平」,可說是當年的以色列百姓理想中的境界,而以現代處境來說,應該也是正在面對戰爭威脅的烏克蘭百姓最大的願望,甚至,不只是正受砲火攻擊的烏克蘭人民期待和平,極可能地,離鄉背井的俄羅斯軍人也渴望戰爭能夠早點結束、讓自己可以回家鄉與正在擔心的家人相聚。顯然地,絕大多數人都是渴望和平,但為何世界上總有戰亂?
戰爭,帶給絕大多數人傷害,因此,絕大多數人都渴望和平;但是,從世界歷史看來,「永遠的和平」尚未存在,現實世界中能夠看見的只有「暫時的安全」。暫時的安全,只是不完全的和平、並不是永遠的和平。或許,生活在台灣的某些少年人可能誤以為兩者是相同的意思,因為,如果某人從出生以來都沒有經歷過戰爭,則對於那人本身而言,其一生可說是生活在永遠的和平之中。不過,顯然地,那人的永遠和平只限於其個人的經驗。
然而,即便某人從來沒有經驗過戰爭,但實際上,世界各個角落正在發生的戰爭,還是會多多少少影響到那人的生活。亦即,當地球上的某個角落發生戰爭,即便不是發生在那人所生活的國家裡,但在全球化的現代處境中,那人身上的穿著、嘴裡所飲食、耳裡所聽聞…,都會受到遠在地球裡的另一端所影響。顯然地,如果以寬廣的視野來看,永遠的和平尚未存在於現實世界,也就是說,世界歷史舞台裡所謂的「和平」,都只是「暫時的安全」。
暫時的安全
如果「永遠的和平」尚未來到,則出現在聖經的這個美好境界,乃是上帝啟示於聖經裡的一個未完成任務!論及這個未完成的任務,顯然地,被上帝揀選的基督徒有責任分擔。亦即,倘若信靠上帝的聖經讀者願意遵循或實踐上帝所啟示的真理,則那尚未在現實世界裡存在的永遠和平,就應該是聖經讀者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去完成的目標。當然,對於聖經讀者或願意遵循聖經真理的基督徒而言,在為此目標或任務努力之前,當要探討聖經裡所記載的永遠和平「為何至今仍難以實現?」,而對於如此問題,下文中想透過先知以賽亞的預言,從歷代志下所記載的猶大國歷史中省思「暫時的安全」。
依據以賽亞書一開始所提,以賽亞是在烏西亞、約坦、亞哈斯與希西家做猶大王時擔任先知(賽1:1),並且,上帝正式差遣以賽亞為先知,乃是在烏西雅王駕崩那年(賽6:1-13),因此,如果要從先知以賽亞的預言省思關於永遠和平的議題,需要先稍微瞭解烏西亞王與其治理下的猶大國。而按照歷代志的記載,烏西亞算是一位好王,因為「烏西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亞瑪謝一切所行的;通曉上帝默示,撒迦利亞在世的時候,烏西亞定意尋求 神;他尋求耶和華,上帝就使他亨通。」(代下26:4-5)
烏西亞王尋求且遵循上帝的旨意,後來,他攻擊非利士人、阿拉伯人與米烏尼人,也使得亞捫人臣服進貢。那之後,猶大國在烏西亞的治理下興盛,並且修建許多堅固的城牆,又在國境內外建造守望樓、挖井,發展農業與畜牧業,另外,為了守護興盛富有的國家,烏西亞也招兵買馬、建立強大的軍隊。而當烏西亞擁有強盛的國家與軍隊以後,也就同時為他帶來在國際間的名聲地位;不過,按照歷代志作者所言「他既強盛,就心高氣傲,以致行事邪僻,干犯耶和華─他的上帝,進耶和華的殿,要在香壇上燒香。」(代下26:16)
在政治、經濟與軍事上有所成就的烏西亞,或許想要進一步為自己取得宗教信仰上的權力地位,於是,可能為了插手聖殿宗教組織的運作,他就企圖自己擔任祭司,進入聖殿、取香爐燒香。不過,祭司亞撒利雅率領祭司八十人阻擋,並且勸說烏西亞離開聖殿;然而,那時的烏西雅卻不聽勸告,並且發怒、執意要燒香,結果,他的額頭上竟然長了痲瘋。而當眾祭司看見以後,就催促他趕緊離開聖殿,那時,烏西亞可能也明白自己犯了錯,就趕緊離開。不過,在那之後,烏西亞就必須一直被隔離,並且,直到他駕崩之日,他都沒能再次接近上帝的聖殿。
或許是因為烏西亞在聖殿裡得了大痲瘋,導致接續王位的約坦一直不敢進入聖殿,因此,歷代志作者特別提及「約坦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效法他父烏西雅一切所行的,只是不入耶和華的殿。百姓還行邪僻的事。」(代下27:2)看來,烏西亞得大痲瘋的事件,可能讓他的兒子在信仰上出現偏差的觀念,即他對上帝產生了「懼怕」的印象,導致他雖然遵循上帝的律法,卻可能是因為「害怕受罰」的動機。當然,約坦遵循上帝的律法,仍然可以為國家帶來興盛,並且,他延續父親烏西亞的政績,繼續建造堅固的城牆與守望樓…;不過,只是在政治、經濟與軍事上強盛,可能無法一直維持猶大國的「暫時安全」。
或許,約坦對上帝的懼怕,對其子亞哈斯帶來負面的影響,於是,歷代志作者提出「亞哈斯登基的時候年二十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六年;不像他祖大衛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代下28:1)事實上,論及被聖經作者評斷為壞王的亞哈斯,其所行的惡事算是非常嚴重,因為,他不僅是在丘壇拜偶像,甚至還讓自己的孩子經火。顯然地,亞哈斯所熱衷的偶像崇拜導致他受「功利主義」影響,於是,在歷代志下28章中記載,在面對亞蘭國與北以色列的逼迫時,亞哈斯所選擇的不是公義慈愛的上帝,卻是求助於當時的世界霸權 – 亞述帝國。
依據聖經記載的描述,北以色列聯合亞蘭國攻擊南猶大,亞哈斯不僅沒有尋求上帝的幫助;反而,他將亞述王視為可以讓滿足自己利益的偶像。亞哈斯向擁有強大武力的亞述王俯首稱臣,不僅是否認自己作上帝兒女的身分,還將聖殿與國庫裡的金銀拿去向亞述王進貢。而亞哈斯將亞述王視為偶像崇拜的結果,就讓亞述王出師有名地攻打亞蘭國,並且在戰役中殺死亞蘭國王。如此的結果,或許讓亞哈斯獲得暫時的安全;不過,亞述軍隊顯然不是以幫助猶大國為目的,因此,亞蘭國與北以色列國相繼被除滅,而失去兩國做為屏障的迦南地,從此就被亞述帝國所操控。看來,亞哈斯為了追求暫時的安全,卻是失去永遠和平的可能性。
永遠的和平
如果永遠的和平是一個全然美好的境界,則上帝起初所創造的世界原本是存在著永遠的和平。因為,按照《創世記》第一至二章的記載,上帝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美好,並且,人類受造以後,在伊甸樂園裡可以說是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不過,當那象徵邪惡角色的蛇出現在人類面前,人類第一對夫妻不僅是違背了上帝的命令,也為了脫罪而開始用言語作為攻擊的武器,等於是開啟人類第一次的家庭糾紛。而如果以家庭糾紛來看亞當與夏娃在犯罪後的舉動,或許,聖經讀者也會注意到,以夫妻兩人違背上帝旨意之後來看,亞當似乎立即怪罪女人,彷彿忘了自己曾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
從現代處境來看,男女之間無論曾經有過多少山盟海誓,一旦發生家庭糾紛,多半都是立刻翻臉不認人地指責對方。也就是說,原本恩愛的兩人,在紛爭之際有可能會以言語攻擊對方。而若是親密的夫妻有可能會因為紛爭而惡言相向,則成長於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姊妹就更有可能在紛爭中以武力相向。以該隱與亞伯兩兄弟之間的肢體衝突為例,同樣是亞當夏娃的孩子,身為兄長者卻因為無法克制內心的惡念,殘忍地將自己的親兄弟活活打死,甚至,在亞伯死後,該隱還故做鎮定地企圖毀滅證據。
該隱對亞伯的殘忍,雖然在聖經作者的描述中沒有佔很長的篇幅。不過,從兩人分別是經營農業與畜牧業的情況來看,這對兄弟應該都已經長大成人、各自有生存的才能,因此,他們不是跟隨父母獻祭,而是各自向從收成裡選出禮物獻給上帝。如此看來,在該隱殺害亞伯之前,兩兄弟曾經在同一個家庭裡共同生活,可能,他們一起起床、一起吃早餐、一起跟隨亞當工作、一起在晚餐後幫夏娃收拾、一起在夜裡聽夏娃講伊甸園裡的故事……,甚至,可以合理猜測地,兄弟兩人應該也多次隨著亞當與夏娃一起向上帝獻祭。
沒想到,該隱後來因為無法克制內心的邪惡念頭,於是,如同普丁對烏克蘭發動軍事攻擊,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沒有平安(虧缺、不滿、懼怕、嫉妒…)」,該隱不惜犧牲本是「同根生」的亞伯。看來,內心若是出現邪惡的念頭,就要趕緊控制得宜,否則,惡念將會演變為攻擊他人的惡行,並且,攻擊他人的惡行若是引來報復,則互相攻擊的結果將會導致戰爭。誠如本文一開始所言,一旦戰爭發生,除了互相攻擊的雙方要承受極大的損傷,嚴格來說,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們也都可能會受到影響,並且,多數人所受到的影響可能都是偏向負面的。
戰爭,總是帶來傷害!雖然,現實世界裡,不少人企圖以攻擊對方取得暫時的安全;不過,如果人類內心的惡念沒有得到控制,則倚靠戰爭所得到的暫時安全,其實只是下一次戰爭的導火線!換句話說,以暴制暴的暫時安全,可能是讓人類無法得到永遠和平的原因之一;反之, 如果能夠將問題指向那存在於人類內心的惡念,可能才有機會讓人類得到永遠的和平,回到上帝起初所創造的美好世界。難怪,先知以賽亞在猶大國逐漸興盛強大的時期,曾警告當時的君王「不可驕傲、自高」(按照經文編排的順序,以賽亞書第六章提到烏西亞王駕崩,因此,第二章的時代背景可能是烏西亞王執政時期)。
如上文所簡介的,烏西亞做王的時候,猶大國在政治、經濟與軍事上都逐漸富強;不過,先知以賽亞卻在此時說:「耶和華,你離棄了你百姓雅各家,是因他們充滿了東方的風俗,作觀兆的,像非利士人一樣,並與外邦人擊掌。他們的國滿了金銀,財寶也無窮;他們的地滿了馬匹,車輛也無數。他們的地滿了偶像;他們跪拜自己手所造的,就是自己指頭所做的。卑賤人屈膝;尊貴人下跪;所以不可饒恕他們。你當進入巖穴,藏在土中,躲避耶和華的驚嚇和他威嚴的榮光。到那日,眼目高傲的必降為卑;性情狂傲的都必屈膝;惟獨耶和華被尊崇。」(賽2:6-11)
在猶大國享有「暫時安全」之際,身為上帝的先知,以賽亞卻提出「永遠和平」的議題。顯然地,上帝透過先知讓王與百姓知道「內心的惡念若是不妥善控制,則驕傲自高將會讓人背離上帝,導致暫時的安全很快地失去,取而代之的將會是互相言語或武力攻擊傷害,甚至是帶來國破家亡的戰爭,就像是重蹈了當年亞當夏娃家的覆轍。從現實生活看來,擁有攻擊或戰爭的強大力量,似乎可以為國家帶來暫時的安全。不過,誠如上文所言,戰爭所帶來的暫時安全往往是下一場戰爭的導火線,因此,若是要得享永遠的和平,人類的內心必須回歸到上帝原本創造的美好,即,沒有惡念存在,才能永遠和平!
結語
先知以賽亞預言「末後的日子,耶和華殿的山必堅立,超乎諸山,高舉過於萬嶺;萬民都要流歸這山。必有許多國的民前往,說:來吧,我們登耶和華的山,奔雅各 神的殿。主必將他的道教訓我們;我們也要行他的路。因為訓誨必出於錫安;耶和華的言語必出於耶路撒冷。他必在列國中施行審判,為許多國民斷定是非。他們要將刀打成犁頭,把槍打成鐮刀。這國不舉刀攻擊那國;他們也不再學習戰事。雅各家啊,來吧!我們在耶和華的光明中行走。」(以賽亞書2:1-5)顯然地,永遠和平的前提是沒有惡念,而沒有惡念的方法是遵循上帝的命令、行走上帝喜悅的道路。
當年,在烏西亞的治理之下,猶大國不斷地強盛,也興建了防禦敵人的城牆,因此帶來了暫時的安全。或許,對於接續烏西亞做王的約坦而言,因為想要讓暫時的安全持續不斷,於是就繼續興更多的建城牆與守望樓;不過,約坦沒有注意到,他的父親的興盛或亨通,是因為敬畏上帝!很有可能地,烏西亞得大痲瘋的事件,導致約坦畏懼上帝,而畏懼上帝或許就讓他沒有教導孩子要與上帝建立良好關係,於是,約坦的兒子亞哈斯做王以後,開始拜偶像、悖逆上帝。看來,一眛地追求強盛,只能帶給猶大國暫時的安全,因此,在烏西亞王強盛的同時,應該要聽以賽亞的勸說「遵循主的道、行走主的路」。
國家的強盛,只能帶來暫時的安全!若要享受永遠的和平,則全人類都要敬畏上帝、遵循主的道、行走主的路,如此,人類的內心不再受惡念綑綁,即,擁有強勢力量者的內心不再有憂慮、驕傲、貪心、嫉妒、怨恨……等負面的意念,而是享有耶穌基督所賞賜的平安。其實,從戰爭的相關議題來說,主所賞賜的平安,不僅是讓個人得到喜樂,也同時讓世界得到永遠的和平。畢竟,當普丁或其他擁有強權的人內心有主所賜的平安,就不可能會以言語或武力攻擊他人,更不可能會發動毀滅他人的戰爭。因此,願上帝憐憫,讓和平君王耶穌基督的福音遍傳,讓世人都享受主所賜的平安,遵循主的道、行走主的路、永遠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