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就是驢
路加福音19:28-40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日教會節期來到棕樹主日,我們知道四本福音書的最後一個段落是從耶穌進耶路撒冷城做為開始。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使一個人在要過逾越節時,騎著驢或騎著馬進耶路撒冷,是否會像耶穌那樣被眾人迎接,為什麼耶穌會讓眾人當作君王來迎接呢?而今日主題「驢就是驢」,因為有句俗語「牛就是牛,牽去北京還是牛」,意思是這人很固執,不知變通,為何是牛呢,有可能是早期農業社會用牛來犁田,但是牛脾氣一來的話,怎樣拉都拉不動,所以假如有人太過固執,執拗講不聽,就會講這人的脾氣像牛一樣,牽去北京也是牛。但時代的不同,若是現在小孩聽到反而會說牛去北京去到哪裡,牠就是牛阿…而今日經文提到一種動物,驢,所以藉著俗語的用法「驢就是驢」來思考人的特質,自我認識以及信仰反省來探討路加所記載耶穌騎驢進城的意義。
朝聖、得勝之歌?
照著今年路加年的經課,我們看到路加記載耶穌要進耶路撒冷的經文,假使從共觀四本福音書來看,馬太及約翰有講照舊約記載,是為應驗上帝通過先知所講的話,就是撒迦利亞先知所講的話,不過我們所讀的路加並沒特別講這是舊約或先知所講的,但從37-38節的記載「眾門徒因所見過的一切異能,都歡樂起來,大聲讚美說: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耶穌入耶路撒冷時,眾人所歡樂唱歌讚美的,照著研究這是詩篇118篇「奉主的名來的,應當被稱頌」,就是我們剛所念的啟應文23篇,這篇原是以色列人在要過逾越節朝聖時,就是往耶路撒冷城的路程中要唱歌讚美的歌,也是修殿節要唱的詩篇。詩篇118篇對以色列人有個很特別的意義,就是主前167年左右,當時敘利亞皇帝安條克四世 (Antiochus Epiphanes)佔領耶路撒冷城,他對猶太民族是進行滅國滅族的政策,就是禁止猶太的語言及宗教儀式,甚至發現有人行割禮或家裡有律法書,就如現在家裡有聖經這種情形,就是死路一條。
而當時有位亞倫的後裔大祭司家族中,人叫馬加比出來反抗,他帶領以色列人革命抗爭,最後得著勝利,所以當馬加比革命成功時,他就率領軍隊騎馬進耶路撒冷城,來收復聖殿,當時群眾就拿著棕樹枝一同讚美頌讚詩篇118篇「奉主的名來的,應當被稱頌」。差不多兩百年以後,以色列人就用當時馬加比革命成功的方式來迎接耶穌,而這歡迎的方式可以講代表這群會眾對耶穌的期待…
迎接耶穌的他們與他們
當時以色列人要準備開始過逾越節期時,在各異鄉的以色列人就會開始往耶路撒冷城來到這裡過節,照歷史的記載,耶路撒冷城在過逾越節時所獻祭的羊有二十幾萬隻,所以有差不多要三十萬人在耶路撒冷城,將近是比平常時多出十倍的人聚集在這,也因為這樣羅馬帝國的軍隊,也會派軍駐城,維持城市的治安及秩序,以免發生暴動。所以猶太地區裡尤其宗教領袖他們所希望就是維持現況,就是與羅馬帝國有某程度的友好關係,或許他們在這關係下就可以繼續掌握著聖殿的資源。
就在這樣的時間點,耶穌騎著一隻驢,從橄欖山就是耶路撒冷東邊進城,路加有個特別的記載是「眾門徒因所見過的一切異能」,眾門徒基本上就是指一路跟隨耶穌的人,從路加所記載福音書,醫治人可以講是耶穌最主要的事奉,尤其對猶太人而言是不清潔的這群人,譬如痲瘋病人,在第五章耶穌除去他身上的痲瘋,吩咐他直接去祭司檢查,十七章有十個痲瘋病的人,其中有一位來感謝耶穌,竟然是撒馬利亞人,以及在安息日醫治手枯萎的人(6:6-10),醫治駝背的婦人(13:10-16),在第八章趕出七個鬼的婦人這寫著好些婦人跟隨耶穌…總總來看,所醫治的人,有禮儀上的問題、有律法上的問題,也有關猶太民族的問題,這些人都是被當時的宗教所隔離、排斥,當時這信仰的上帝似乎是與人越疏遠,所以當耶穌在醫治之後,通常會接著比喻,繼續教導他們有關上帝的道理,讓這群無法接受教育、接近聖殿、會堂的人聽,耶穌就在這樣的事奉中顯明出一種比肉體更大的醫治和拯救,讓他們願意來跟隨耶穌,而他們就用君王進城方式來迎接耶穌,希望耶穌要成為拯救他們的君王。
但是耶穌是騎驢不是馬,君王騎馬進城的凱旋歸來,代表軍事的得勝,但是耶穌進城是騎驢,路加以及馬可對騎驢的沒多做什麼解釋,但路加有多加一個「王」,奉主的名來的「王」應當被稱頌。我們可以從路加第九章所記載開始來看,耶穌問祂的學生「眾人說我是誰」之後就開始往耶路撒冷的方向走,一直到這章27節,在這條朝聖來耶路撒冷城的路程中,耶穌就一直教導所跟隨的人,可以說路加這樣的記載是向讀者介紹耶穌是誰,所以我們可以從前一段19:10-27來看,耶穌所講的十個金幣的比喻,14節講,「他本國的人一向恨他,打發代表隨後去說:『我們不要這個人作我們的王。』」這也是路加再強調,耶穌是君王的寫法,所以來到耶路撒冷時,跟隨耶穌的人群因所看見的這一切奇事就都感謝上帝,大聲歡呼,照著詩篇118篇應該是「奉主的名來的,應當被稱頌」,但路加特別講「奉主的名來的『王』,應當被稱頌」,這樣的歡呼來迎接耶穌。
但在接著39節卻被法利賽派的人講:「這位老師阿,要責備你的學生阿。」這段經文中的好幾個法利賽人就與這群唱歌頌讚的學生,形成對比。法利賽人會有這種反應,因這一大群的人用迎接君王的方式來迎接耶穌,所以有可能是猶太宗教的領袖,他們怕引起羅馬軍隊的注意,假使羅馬軍隊認為耶路撒冷城內是不是要來叛亂,就派兵來鎮壓,甚至干涉猶太地區的內政,而將猶太地區的自治權收去。但也有可能因為耶穌一路上所做所說的,這些事情原本就讓這些法利賽人不喜悅,而這樣反應出於他們原本就沒願意這人做王,所以對耶穌稱呼叫這位老師阿,然後對耶穌講:你也管管你的學生阿,怎麼用這種方式在迎接你。對於這樣質責,耶穌也實在的回應,因為祂清楚知道這一大群人的情緒,就回應說:假使這一大群人沒這樣歡呼大聲讚美唱歌,連石頭都會唱歌、大聲呼喊。所以在路加的記載,可以讓我們瞭解這群法利賽人對耶穌的認識,就是一位老師、拉比,但是眾人迎接方式及接納是期待耶穌是君王,盼望耶穌可以拯救他們,就如同當時馬加比一樣帶領以色列人革命,但這裡所有的人都無法明白耶穌走向耶路撒冷,是受苦的使命。
耶穌的選擇
所以我們看38節眾人除了大聲讚美「奉主的名來的王應當被稱頌!」這特別寫法,路加在這還有一句特別的記載「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這句我們可以對照來看路加記載耶穌出世時2:14,有一群天軍及天使一同頌讚上帝說「願榮耀歸於至高之處的上帝!願和平歸給地上他所喜愛的人!」所以耶穌所用的是一隻驢,不是一隻馬,前文有提騎馬是戰爭得勝,凱旋歸來,但也有可能是準備要戰爭,前文所講從馬太或約翰所記載的,講是為了應驗撒迦利亞書9:9所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並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意思是耶穌騎驢,代表祂雖然有至高的權柄,但是祂用謙卑的君王的形象來進城,但路加在這並沒強調這是舊約所講,以文本讀者來看,馬太所強調是學生的順服,照著耶穌所吩咐去牽驢,但路加在這可以說所要強調是耶穌的選擇及主權,因為在耶穌還沒進城,對學生的這些吩咐,有的註解書解釋,這是耶穌事先就預備好的,所以學生去的時,所遇到的每個狀況就如耶穌所吩咐的一樣,照這樣來看主耶穌所預備要用的是驢,不是馬,就是祂準備來走這條十字架的道路。可能眾人甚至學生當時都還無法瞭解上帝的旨意及耶穌接著拯救世人的服事,但現在的我們都知耶穌騎驢進城是一條苦路,所以當耶穌講主要用牠,要用一隻驢來做進城的使用,也是代表祂願意承接這彌賽亞的身份,但是是騎驢不是馬,主要用牠,主要用驢,是公義的王、施行拯救的王,而且不只是猶太人的王,更加是我們的主。
驢就是驢
今日主題「驢就是驢」,這隻驢因為讓主所使用,成為謙卑、和平君王的來到。而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但這隻驢是否有因為讓耶穌所使用過就變做馬或當作自己是馬,還是因為被君王所使用過,就當作自己是非常高貴的一隻驢,有君王驢的自我認知,甚至君王驢這種稱號嗎…所以對自我認知、本質有瞭解嗎?
其實在戰爭中,不論是馬還是驢都有使用,但馬與驢在戰爭的功用是有所不同,假使在拼速度及力量的時是騎馬,而在彎曲山路或沙漠沙地是騎驢,所以驢就是驢,馬就是馬,牛就是牛,當牽到北京的牛,會希望牛可以變成能跳火圈的猴子或者能騎腳踏車的表演賺錢,或是如馬一樣躋身上流社會,學著馬,配著馬鞍,背上騎著英勇的騎士或優雅的淑女,然後不用犁田務農嗎…早期農業社會,牛就是因為有力可以背起器具,然後穩穩的往前走,所以用牛來犁田,但當聽到牛就是牛牽去北京也是牛這句話的時候,通常是出於對人的失望、生氣,或指責對方怎麼這麼笨被人騙,也有可能責罵這人怎麼這個固執,不知變通,也有的是父母對於子女不成材所發出的關愛式責罵。但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假使去到北京如此繁華、競爭的都市、爾虞我詐的環境,在如此處境中,假如可以像牛如此忠於良善、擇善固執,可以保持自己原本的特質,沒有迷失自我,失去自我的真實,這樣有何不好。
所以就當這麼一大群人,用君王的方式迎接耶穌,大聲呼喊、讚美,眾人的頌讚就可能讓人心浮動,就讓人麻痺在這,模糊了所要面對的及目標,以致於迷失在名聲甚至失去真實的自我,所以有一句話講,聲望、名聲是別人所給你的,但是自己的個性、特質才是你自己的,才是真正的你(Reputation is what people think of you, and character is what you are. Duke of Oxford.)。
失去自我的疏離感
說到失去真實的自己,換個角度而言就是是我們是否有真正認識自己,在真正認識自我時,會知道自我的特質、個性,會瞭解自己遭遇事情時所產生的情緒。譬如說會聽見有人說,我就是個性差愛生氣,但別人常不知為何如此氣呼呼的。但生氣不一定是壞,說實在上帝也會生氣、耶穌也會生氣…問題出在自己沒有好好面對自己的情緒,不瞭解自己生氣的行為是出至為何,以致於遇到狀況、尤其是類似的事情,就直接用生氣來表達!假使無法瞭解自己及整理自我的情緒,而常常發生的這種狀況時,就容易造成與人的關係疏遠,而自我的關係其實也不好,因不瞭解自己的特質,無法真實面對自己的情緒,而產生疏離感,人就活的越來越不真實,越來越辛苦…
而為什麼會有自我疏離感造成無法真實?有學者研究,是從小成長背景中,有些情形會造成人無法真實面對自我,第一就是怕講出來的想法與別人不同而被討厭,所以就不會去講自己的想法,就講別人愛聽的,反正講出真實的話,會讓人討厭,那就講人愛聽、表面的話就好。有的是怕講出來會讓別人來誤解,所以就開始當作不知道,不再表達自己的意見。有的是怕傷害別人,所以就講不真實的話,甚至是違背良心的話。有的就是怕被處罰,尤其在面對權威,如小時候面對像權威式父親,假使講事實時就會被處罰,那要被處罰就乾脆說謊就好…還有一種就是怕講出來覺得會讓人煩惱,因為當講出自己的需求、狀況時,反而讓別人擔憂,那就乾脆別講了,譬如小時候家中環境沒多好,父母工作很辛苦,下班回到家已經很累,但他們還是會問孩子說:阿你今天過的如何?有些孩子怕講出來會讓父母多操心,因父母已工作很辛苦已經很累了,就算早上在學校被人欺負,但跟父母說今天過的還好、還不錯拉…以上的情形,假使從小時候就常常用不講、不知道、講人愛聽、甚至欺瞞…等等這些的反應,慢慢的就無法好好講出自己真實的想法,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就會忽略自我感受,而越來越無法真實對待自己,更無法真實面對別人,因為這是從小就慢慢培養出的生存之道。
自我認識的真實感
當自己漸漸無法瞭解自己的個性、特質,甚至無法處理所產生的情緒,就會慢慢失去自我的真實感,無法自我察覺及真實的面對自己,就會與人甚至與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疏離,讓自己活更加辛苦,甚至更加孤單,所以加爾文認識上帝觀念中,人與上帝的關係,就是認識上帝就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就是認識上帝,人假使再認識自己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特質的有限,在自己所欠缺中,就會想到需要上帝,想到上帝的無限,所以一個人真實來到上帝面前,才有辦法真正的認識自己,而這種真實的關係才有辦法帶出信仰的力量。
耶穌就是耶穌
所以透過今天經文,耶穌就是耶穌!耶穌真實面對自己,以及祂與父上帝有良好關係的真實感,已至未迷失。照記載耶穌讓五千人吃飽,可以說至少就有五千人再跟隨,耶穌沒因為有一大群人的跟隨,讓耶穌準備馬,是用馬來進城。或是進城時,群眾的大聲讚美,大聲歡呼,也沒讓騎驢的耶穌,想說這群人真可憐,應該要為了這群被羅馬帝國掌權的猶太人,為了他們,為了猶太民族!好拉!衝拉!就騎著驢向羅馬帝國的軍隊宣戰!反而看到路加所記載的是在41節,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看見那城,就為它哀哭…
耶穌就是耶穌,祂出世的時,天軍及天使一同頌讚上帝「願榮耀歸於至高之處的上帝!願和平歸給地上他所喜愛的人!」祂是帶來和平,給地上上帝所喜愛的人。耶穌一路走來,走到祂使命的最後一個段落,要進耶路撒冷城時,眾人的大聲讚美,「奉主的名來的王,應當受稱頌!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這裡的讚美、頌讚,所講的和平,其實就是我們所講的平安,就是希伯來文所講的沙龍shalom。
耶穌就是耶穌,祂是君王,祂是彌賽亞,祂謙卑來到世間,真實面對著自己的軟弱,祂來到園裡來到上帝的面前真實的祈求,但是祂更願意讓父上帝來使用,因為祂認識自己,更加清楚自己的事奉及使命,所以,耶穌自己所選擇的是,騎著驢入城,開始最後服事。今日這段路加所記載的經文,沒棕樹枝迎接的君王,耶穌不只是以色列人的王、猶太人的王,更加是你我的救主。祂是要帶來彌賽亞的救恩,和平的消息,平安的福音,讓我們不用怕,因為在基督裡有平安,我們藉著耶穌基督與上帝和好,可以真實的面對自己,更可以來到上帝面前,是真實的來到上帝的面前,一同敬拜已經拯救我們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