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睭中的光
啟示錄7:9-17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日是復活節期的第四主日,復活節期的第四主日也稱「善牧主日」,在紀念主是好牧者、主為善牧,所以今天的經課的經文除了啟示錄,另外有約翰福音第10章,詩篇23篇,今日經課的聖經有多處都提到「牧者」這詞,如主上帝是我的牧者,主耶穌祂是好牧者…等。同時今日也是母親節,就想到人在世上母親的愛,這種母親對孩子的愛很容易與上帝無私的愛來連結,相比擬的一種愛,所以今日是一個兩種節期同時的雙重主日,就透過在聖經中所提到及牧者的概念以及世上母親,這兩種角色同時來思考上帝的愛。
舊約中主上帝呼召來牧養的角色
聖經裡常常用牧者來比擬主上帝,就如剛才禮拜中所念啟應文第6詩篇23篇耶和華是我牧者,另外詩篇80篇第1節也講到,領約瑟如領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所以舊約在主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主上帝透過西奈之約,正式與全以色列人來立約來成為他們的主、他們上帝。以前他們主是埃及王,現在與他們所立約是這位全能的上帝,而只要以色列人願意遵守此約,清楚是誰是他們主,主上帝的確就要保護他們。接著主上帝透過祭司成為人及上帝的橋樑,祭司可以代表全以色列人到上帝的會幕敬拜上帝,向上帝祈求和獻祭。主上帝也透過先知如同發言人一樣,他們除了要用言語也會用行動來表達上帝所要傳講的話。然後從大衛開始,主上帝就透過君王成為以色列全民族的領導,所以在舊約我們看到主上帝通過君王來牧養、照顧祂的子民,尤其在耶利米書23章、以西結書34章,這些先知書中說以色列的牧者們,就是主上帝透過君王、統治者擔任牧者的角色,主上帝就將羊群交付他們來照顧。
今日經文17節「佇寶座中的羊羔欲做他們的牧者」,在這句中有些奧秘的道理,所以先來解釋這句,我們所讀的台語漢字版翻為「牧者」,然而從原文直接翻這句,應該會是這樣:這王位的牧養他們,這王位、寶座、座位上是羊羔。照著前文提及牧者這詞舊約就是指講君王的話,台語就翻成在座位中的羊羔要做他們的牧者,而華語是翻成「因為寶座中的羔羊必牧養他們」,所以台語這句有可能照著前文所講的原因而直接翻做牧者,這差別因為主要是這句中動詞這個字,ποιμαίνω,有牧養、餵養、feed及管理、統治的意思。主會親自牧養,提供食物,讓人不再飢餓,不再口渴。
而其中奧秘的點是在這寶座、王位所坐的是羊羔,照著此講法的意思就是「牧者是羊羔」,而羊羔通常是在指說小羊或是剛出生的羊,假如是這樣的話小羊或是剛出生的羊,應該是要讓人餵養、照顧,怎麼反而是坐在寶座上成為君王,可以照顧甚至帶領人呢!另外一個奧秘就是洗白衫,白衣假使真的放在血中來洗的話,應該會被染色,被血染紅才對,怎麼可能會越洗越白,但14節講用羊羔的血把他們的白衫洗到乾淨潔白!所以這些奧秘對未信主而言,就如上禮拜牧師講道中提及對他們而言或許不容易如此明白稱義的重要性,假使又在基督徒本位主義來宣揚自己所接受的信仰,就容易陷入「我說我對,就是我對」這如此非理性論調裡,尤其就像這些奧妙的道理,假使要與未信者論輸贏,通常最後就越無法讓人來相信。
回到在座的兄弟姊妹們,是因為我們已經相信主耶穌基督的拯救,所以我們都清楚,對於上帝而言耶穌成為祭司所要獻的祭物是無瑕疵的羊羔,也看到聖經福音書中所記載耶穌就如先知在宣揚主上帝的話,而且還用譬喻以及所講的道來使人更加清楚、瞭解上帝的心意,主耶穌也講祂就是好的牧者,祂認識祂的羊,祂的羊認識主耶穌(約10:14),所以對我們而言,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牧者,也是中保。
以上所結從以前的舊約時代,主上帝呼召、揀選祭司、先知及君王,他們就如同牧者牧養百姓、人民。在新約中我們就更清楚真正的大牧者是主上帝、主耶穌基督,而我們都是大牧者所牧養的羊群,不論在座的兄弟姊妹或是執事、長老以及牧師,都是大牧者的牧養、照顧的羊群,我們就如此看見上帝的智慧,就是主上帝藉著以色列民族對牧者的認識及歷史,讓我們可以瞭解,君王要管理、照顧屬他的百姓、人民,要行公義維持群體的平等及安全,所以就要透過他的所作所行的政策,來讓百姓得著安全和平安;然後先知要宣揚上帝的話,他們要聽上帝的所講的話,來忠實的傳講,是要人更瞭解上帝的心意;祭司要來事奉上帝,成做百姓代表來到上帝面前獻上祭物,成為人及上帝的橋樑。
牧養的奧秘
然而上帝的奧秘的道理就在主耶穌來實現,主耶穌成為基督,有誰可以一人做到此三種角色,君王的帶領及照顧、先知的傳揚上帝話語、祭司的事奉,甚至後來成為無瑕疵的祭物、羊羔來獻互上帝,所以所講奧秘,其實對我們基督徒而言,我們可以清楚主耶穌基督是坐在寶座的羊羔,祂用祂的寶血讓我們生命得著清潔。而這一切都是道成肉體的道理,這道理的奧秘就是道成肉體的犧牲,主上帝是牧者,這位牧者是親身來到世間牧養羊群,就是主耶穌,然後祂還犧牲自己的生命,成為羊羔獻給上帝,成為中保,人與上帝的橋樑,透過主耶穌所流的寶血讓我們可以在基督裡來到上帝面前。
另外在世上我們也看到有一種犧牲,他們要犧牲十個月的時間,這將近十個月,身體常常感到疲憊,有時會想要吐,然後行動會越來越不方便,這個角色就是母親,母親除了懷胎十個月,還有生產的痛苦,而生產、生育的辛苦,有時還得要負起養育及教育的事上,來照顧孩子,讓孩子的成長,所以只有母親才能瞭解在生產、養育這種的辛苦。然後現在社會處境中孩童也越來越難照顧,譬如說在外配的家庭中,有的孩子會容易嫌他們的媽媽,甚至看不起自己母親也有,另外也有的家庭是單親爸爸,其實他們有時也要擔起母親角色,來照顧孩子。所以世上人常常與上帝無私的愛來作連結,相比擬的一種愛,就是母親生產、養育的愛,所以透過母親的愛讓我們可以來瞭解牧者的愛。當孩子不乖、悖逆、不聽父母的話,就像剛剛聖歌隊所唱「老母的疼」的歌詞中也有提到「迷路的子,你豈某知為你常流目屎」這是老母的疼,也是上帝的疼。
淚光和恩光
所以今日主題「目睭中的光」,就是我們所流的「目屎」,流淚是上帝讓我們人情緒上可以很自然來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這些情緒中流出眼淚,有可能是喜極而泣、開心到流淚,就是有可能是人或遇到的事情來產生感動的情緒所流的,但也有另外一種就是憂悶,遇到困難、誤解無法表達時,所流下哀傷、痛苦的眼淚。我們來看希伯來書5:7所講:耶穌在世的時候,曾經向那位能救他脫離死亡的上帝大聲禱告,流淚祈求。因為他謙虛虔誠,上帝聽了他的祈求。主耶穌流過憂傷痛苦的眼淚。接著第8-9節繼續講:雖然他是上帝的兒子,仍然從他所受的苦難學習順服。既然上帝使他達到完全的地步,他就成為所有服從他的人永遠得救的根源。主耶穌所流的眼淚,是祂要面對苦難時,所發出的懇求,但是祂也順服上帝的計畫,成為受苦的奴僕,之後來實現彌賽亞的救恩。而主耶穌所流的眼淚,主耶穌所犧牲的生命,就成為主上帝的恩典。所以今日主題原本要用華語「淚光與恩光」。主耶穌眼中所流的眼淚成為主上帝的恩典中的體驗及過程。
而今日經文經節:看見一大群人,數目難以計算。他們是從各國家、各部落、各民族、各語言來的,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穿著白袍,手上拿著棕樹枝。他們高聲呼喊:「救恩是從坐在寶座上、我們的上帝和羔羊來的!」這景象就很像我們在聖誕節、復活節,也像今日母親節禮拜一樣,大家一同慶祝、大家一起唱歌讚美。在上次的講道是棕樹主日,講到手上拿著棕樹枝,是以色列人在馬加比出來反抗,帶領以色列人革命抗爭,最後得著勝利,所以當馬加比革命成功時,他帶領軍隊騎馬進耶路撒冷,要來收復聖殿,當時群眾手上就拿著棕樹枝大家一同吟唱詩篇118篇「奉主的名來的,應當受稱讚」。
而今日約翰寫這段經文,所看見的景象,也像這樣的景象,但經文這景象的這群人,在13-14節提到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上禮拜牧師講道經文是當以賽亞對於基督、彌賽亞的預言,也是所謂第二以賽亞的背景,是在以色列人被擄去巴比倫困境的時期,另外今日約翰所寫的啟示錄,我們知道這是約翰年老所寫,他當時在一個海島中受到限制(啟1:9),當時差不多是主後90年,這時候也是要成為耶穌信徒的基督徒被受到逼迫的時期,所以不論寫信還是收信的人,都是在困境裡。所以在第一世紀未時,正在忍受迫害的信徒而言,約翰藉著這段經文鼓勵他們,周圍是兇暴的狼群,而他們就如在一群狼中的羊群,他們正在經歷如同這樣困苦、艱苦的患難,他們是一群為著信仰正受到迫害的信徒,他們為了跟隨耶穌,他們流血、流目屎…他們在大患難、困苦中,依然忠心跟隨主。這群信徒就如穿著用主耶穌寶血洗白的白衣,這白衣是因為他們忠心行出信仰,他們所行事情就和合於所領受的恩典的呼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
所以14b-15a原文中有四個動詞:洗、白(過去時態),是、事奉(現在時態),這群人他們並不是有什麼特權,而是他們在過去所行,成為現在事奉上帝的祭司,而且經文接續所講坐在寶座那位要保護他們,這是主上帝要如此這樣的對待他們。他們在主上帝的眼中,不論他們是從哪一國、哪一個族群、哪一個民族、講哪一款語言,他們都會一起在寶座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唱歌讚美,歡呼敬拜主上帝、羊羔的人。我們的禮拜及敬拜不就是這樣麻,不論從哪一個家庭,哪一處地方,哪一種年齡,我們此時此刻同在教會敬拜上帝。
結語
所以對現在的成為主耶穌信徒的我們,我們沒在戰爭中,我們也沒在信仰迫害的處境,但我們面對現實生活中,就是每一人真實的生活中,有不同的挑戰,也在不同的處境,有可能現在就在患難中,但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不論是家庭還是工作、甚至還是在服事,主耶穌知道我們所流過目屎,主耶穌知道我們的苦楚,主耶穌知道我們的犧牲,我們就從眼中的淚光來看見上帝的恩典,我們假使無法逃避苦難、患難,而我們的信仰中,主上帝是我們的牧者,祂會領我們到活水的泉源,主上帝會從我們的眼睛擦乾每一滴眼淚。
願我們願意來到主上帝的面前,尤其在主復活第四主日,體會到主是我們的牧者,讓我們不致缺乏,讓我們經歷眼中擦乾每一滴眼淚之後的改變,來看見主上帝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