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是?
以西結書33:7-20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回頭是?」為題,乃是取自以西結書的記載,在經文中提到「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以西結書33:11b)在這句經文裡出現兩次的「轉回(Sh-Wu-V)」,乃是要強調「轉向、返回、回頭」之意。論及「回頭」,許多生活在台灣的人都曾聽過「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說法,而照「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教育部成語典」的解釋,那是指「生死輪迴是無窮盡的,但只要能看到自我清淨的本性,即可解脫輪迴的痛苦。後引申為惡將招致無窮的痛苦,向善才能到達安樂境界,用來勸人改過自新。」(https://dict.idioms.moe.edu.tw/idiomView.jsp?ID=28746&webMd=2&la=0 存取於08/11/2022)
如果從上述解釋中的「引申」來看,「回頭是岸」顯然是被理解為「改過自新」的勸告,即,對於正在作惡的人警告「要立即放下心中的惡念」,或者說,對於在汲汲營營的俗世中不能自拔的人,「回頭是岸」提醒人要「轉念」、讓自己拋棄慾念、脫離痛苦的循環、不再繼續載浮載沈於人間的苦海。顯然地,「回頭是岸」乃是相當正向的勸說,而對於聖經讀者而言,也很容易想到挪亞所經歷的大洪水事件,因為,那悲劇的發生似乎正是因為人們不願意回頭、不肯放棄「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創世記6:5b)?!
或許,從台灣人的文化處境來理解,「回頭是岸」的說法可以停醒人們「脫離苦海」;不過,話又說回來,受到提醒或告誡的人們,即便當下放棄塵世間的七情六慾,是否就不會再次受到逼迫與誘惑而再次跌入苦海?…其實,從現實處境來看,無論是學校裡的課業、職場中的競爭、家庭裡的關係…,或多或少都會有某些讓人陷入苦海的因素。而若是某人為了求得清靜而放下一切,雖然可以暫時讓自己不再受苦;但,嚴格來說,那不僅是相當困難的決定,可能也算是不負責任的自私行為。
如果為了自己能脫離苦海而放下該有的責任,則那樣的「回頭是岸」可能終究會給全體人類造成困擾。並且,如果考量上岸以後還是可能再次陷入苦海,或者說,暫時放下一切以後還是可能讓人再次產生惡念,則「回頭是岸」不但可能是含有自私的心態,也或許無法讓人永遠脫離苦海。畢竟,當人聽勸而立即回頭,還是可能又無法克制內心的慾念而再次受苦,因此,即便「回頭」是相當正面的說法與作法,卻可能因為人對自己內心的無法控制而再次跌落苦海,如此看來,生活在台灣處境的基督徒有需要從聖經的記載省思「回頭是?」
回頭,是靠自己放棄慾念嗎?
誠如上文所提,如果某人要靠自己放棄慾念,或者說,要靠著修身養性而一直保持清心寡欲,極可能地,那人必須要抵抗周遭一切的誘惑與壓力,甚至,為了讓自己減少受到誘惑與壓力,那人可能要刻意製造一個可以清心寡欲的環境。對此,若是以以色列人的歷史來看,能夠長期維持清心寡欲且嚴謹遵守律法者,大概會讓人想到偤太教傳統中的「愛色尼派(Essenes,可能代表「敬虔」或「潔淨」之意)」。
根據約瑟夫斯與斐羅的記錄(前者為第一世紀時著名的偤太歷史學家、軍官及辯論家,其著作《偤太古史》《偤太戰史》乃是聖經學者研究福音書與使徒行傳的重要資料;至於Philo,則是耶穌時代亞歷山大城偤太學院的著名學者,其主要思想是「新柏拉圖主義」),愛色尼人是離群索居的一群人,他們主張獨身制、禁止起誓、不以動物獻祭、控制脾氣、僅在防禦劫匪時攜帶武器、為遵守公有制而不進行貿易、對神靈的虔誠、對人類的慈善,維持生活的潔淨,而因為對潔淨的極度重視,以至於在安息日時禁止排便…(參 維基百科“艾賽尼派”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9%BE%E8%B3%BD%E5%B0%BC%E6%B4%BE存取於2022/8/11)。
從現代基督徒的角度來看,愛色尼人的自我約束,可能就是被耶穌所糾正的律法主義者。論及律法,乃是上帝賞賜給百姓的禮物,用來幫助百姓依照上帝的旨意生活;不過,當律法被僵化而用來綑綁人以後,律法主義就可能帶來壓迫性。而說到壓迫,若只是一時,或許還不會造成傷害;但是,如果壓迫的力量持續不斷,則就像是壓力鍋被不斷地加壓,一旦超過負荷,就也可能發生爆炸的危險。對此,以人類的生活來說,當嚴苛無理的暴君不斷地壓迫百姓,就有可能讓百姓在時機成熟後展開革命,正如當年所羅門的兒子被北方支派悖離的事件。
如此看來,放棄慾念可以幫助人不致憂慮,並且,當人們不為明天而憂慮時,往往就不會產生貪念、懼怕、嫉妒、怨恨…等惡念;不過,不為明天憂慮,並不是因為「被禁止憂慮」的律法,也並不是因為要遵守律法而克制自己憂慮。事實上,從生活的經驗來看,當某人開始為了未來憂慮、提出許多假設性的危險,就有可能因為還沒發生或不會發生的假設而陷入憂慮的死胡同。比方說,曾聽說過有人為了自己的女兒擔心,開始想像她在學校被老師看輕、被同學霸凌、被男同學欺騙感情、後來嫁給負心漢…,但事實上,在他懷裡的女兒根本還沒滿月!
為了假設性的問題而擔憂,極可能讓人感到苦惱;不過,面對人心不古的現代社會,類似上述的那位年輕爸爸的人或許不是少數。難怪,前文所提之愛色尼派的離群索居,即便在現代處境中,還是可以對不少人產生吸引力,因此,有些基督徒會想要進入修道院避靜,也有些基督徒乾脆在山上過起與世無爭的生活。論及那種可以幫助人放棄慾念或清心寡欲的生活環境,誠實地來說,應該是相當吸引人且具有正面的效果。不過,試問,如果世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生活在與世無爭的環境中,那豈又會有與世無爭的環境?
從現實處境看來,如果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們想要在特定的環境中遵循上帝的旨意,或許,那一群人可以為自己建造一個宛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環境。不過,如果從上帝創造與疼愛一切的角度來看,那群人以「出世」的生活形態作為遵循上帝旨意的方法,極可能地,那並不能符合「愛世人」的獨一真神之旨意。換句話說,某一群人獨善其身地在修道院過著敬虔的生活,很可能只是滿足他們自己的需求,卻違反了耶穌基督吩咐的使命與誡命(馬太福音28:19-20),因為,若是選擇一直待在與世無爭的環境,豈能去使萬民作耶穌的門徒,豈能教導宣揚耶穌基督的真理?
回頭,不是靠自己改過自新!
「人子啊,你要對本國的人民說:義人的義,在犯罪之日不能救他;至於惡人的惡,在他轉離惡行之日也不能使他傾倒;義人在犯罪之日也不能因他的義存活。」(以西結書33:12)從上帝吩咐先知傳達的話來看,想要以自己的努力建造一個獨善其身的環境或國度,即便可以暫時遵循上帝律法,但卻仍然無法避免面對邪惡的挑戰,而若是遵守律法的義人無法持續堅持拒絕邪惡,則一旦行惡犯罪,先前無論累積多好的義行,都將付諸流水而前功盡棄。換句話說,人不能因為自己先前努力的義而累積功德;反之,人也不因為自己先前無力對抗罪而累積過錯。因此,「回頭」雖然是要「改過自新」,但卻不是靠著自己的努力達到如此的果效。
事實上,從上述的經文看來,即便是非常地努力,一直按照上帝律法而行的義人仍然可能會犯罪,因此,人不能自以為義而鬆懈,卻是要戰戰兢兢地警醒。不過,從人的有限性來看,戰戰兢兢地警醒若只是短暫,或許還有些意志堅強者可以做到;然而,若是要人一直持續不斷地戰戰兢兢,可能,久而久之會導致瘋瘋顛顛?!畢竟,從人類的始祖看來,早在那無憂無慮的伊甸樂園裡,人類已經被證明是無法靠自己抵擋邪惡,也無法靠自己確實遵循上帝的命令。也就是說,吃禁果事件的重點,不是在於果實的滋味或外觀,而是人類無法靠自己遵循上帝的旨意,既然如此,人類即便努力建造如世外桃源或修道院般的環境,還是難免會受到誘惑與壓力而犯罪。
以那在大水中逃過一劫的挪亞一家為例,在大水退去以後,終究,他們還是得離開那保護人類與動物的方舟。或許,相類似地,即便人們可以離群索居去過清心寡欲的生活;但,以人類全體而言,若要持續在地上生養眾多,終究還是必須在充滿壓力與誘惑的世界裡面對挑戰。而在面對挑戰之際,多數人可能會抵擋不住來自狡猾惡者的詭計,正如當年被上帝拯救而離開埃及的以色列百姓,即便,他們在曠野裡接受過上帝透過摩西教導的律法,即便,他們在進入迦南地前充滿信心地與上帝立約;然而,在迦南地建立王國後不久,先是大衛在安逸中犯姦淫,後來又有所羅門拜偶像的錯誤示範…。
嚴以律己的人,乃是值得敬佩與效法;不過,從以色列歷史看來,能夠「持續不斷地」遵循上帝律法,恐怕不是只靠著人自己的努力。難怪,對於悖逆上帝的百姓,上帝不斷地差派先知告誡,甚至,從以西結書的記載看來,上帝差派人子作為「守望者」,要警告那些迷失在罪惡中的人,讓他們趕緊「回頭」,也要提醒那些自以為義的人,不可鬆懈怠慢而誤入歧途。看來,上帝的百姓要回頭,不是靠著自己的努力,而是要有守望者的幫助。而論及守望者,在大衛王朝分裂以後、在滅國受擄之前與期間,上帝所差派的許多先知,其實都負擔有如此的職分。
當然,現代聖經讀者都知道,上帝的百姓多半沒有聽從先知的警告,因此,他們還是難免遭遇了滅國受擄的苦境。後來,在受擄後歸回時期,以斯拉與尼希米等人因為深知上帝律法的重要,於是,他們用盡心思地編輯律法,並且要求百姓要遵循律法。不過,可惜的是,因為沒有清楚明白上帝律法的本意,本來是要作為上帝賞賜百姓的禮物之律法,在人們的誤解中逐漸形成了「律法主義」或「法利賽主義」,而為了解決律法主義所帶來的問題,耶穌於是道成肉身來闡明上帝的美好旨意。並且,耶穌在十字架上獻上贖罪祭以後,在三日後復活,要讓那些跟隨耶穌的基督徒因信稱義,即,靠著主的救恩而回到上帝面前。
耶穌成為基督徒的守望者,基督的真理幫助信靠者得自由。而為了讓上帝的百姓繼續得到守望者的幫助,耶穌也求天父差遣聖靈作為保惠師,要幫助基督徒更清楚明白上帝的旨意,也要時時提醒耶穌的跟隨者記起主所教導的真理。而當耶穌告訴跟隨者「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他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約翰福音書14:26),那之後,耶穌所說的是「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書14:27)
結語:回頭是因信稱義而得享主所賜的平安!
誠如本文一開始所提,上帝根本就不願意處罰惡人,卻是想要拯救惡人脫離罪惡,因此,上帝差遣先知對百姓說:「我指著我的永生起誓,我斷不喜悅惡人死亡,惟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以色列家啊,你們轉回,轉回吧!離開惡道,何必死亡呢?」(以西結書33:11)上帝只喜悅惡人轉離所行的道而活,因此,當基督徒因信稱義以後,除了要時時受聖靈提醒,靠著主的救恩而活出上帝喜悅的平安,同時,基督徒也要成為守望者,將「上帝喜悅罪人得救」的福音四處宣揚,讓更多的惡人回頭、信靠上帝、得享平安。
說到四處宣揚福音,顯然地,那不大可能是在世外桃源或修道院所做的事。雖然,偶爾離開塵世可以使人清心寡欲,或者說,暫時出世避靜可以讓人修身養性;不過,離群索居比較不會遇到惡人,因此,守望者要宣講「回頭」的福音,多半不會是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以此來看,基督徒若是要宣揚耶穌基督的福音,當要懇求上帝幫助,讓我們也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擔任守望者、告誡世人要趕緊回頭領受上帝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