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估信仰?
路加福音14:25-33,腓利門書1:5-6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日經文看到有幾句讓人感覺是當時耶穌向學生所講的很嚴厲的言語,用台漢本來看,
無怨恨伊的父母、某子、兄弟、姊妹,以及家己的生命,就𣍐(bōe)會做我的學生。
無夯(giâ)家己的十字架來隨我的,也𣍐(bōe)會做我的學生。
按呢,恁中間見若無放拺一切所有的,𣍐(bōe)會做我的學生。
看到這三句,是否也將這三句成為耶穌的學生的條件或標準,就如入學門檻一樣…尤其這段經文在有的聖經本裡,下一個標題叫「作門徒的代價」,所以這三句也像是要付出對等的代價,才能成為耶穌的學生似…假設現代處境來看,耶穌是不是會說,若不放下在家看直播來跟隨我也無法做我的學生…然後今經文,耶穌又用兩個比喻,像是叫我們要精打細算,但假使有人已經要打算放棄一切了,為何還要精打細算呢?如此看來,是否要成為耶穌學生,要如和尚那樣,要放下世上的親情、愛情、友情才能來跟隨主呢…以致於有的第一代的信徒,初信者,看到第一點有的就很乾脆、果斷,為了信基督教,就直接及家族斷絕關係,也有的看到這句就產生遲疑、疑惑,無法來信。然而,對第二點: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對現在的我們好像比較容易,因為現在基督徒大部分都掛著十字架項鍊或裝飾,但是十字架,對當時不論是猶太人、羅馬人而言是有何意義?所以今日用這段經文來看十字架的意義,及作主耶穌的學生到底是要如何叫做計算、評估,才是算耶穌的學生。
●背景
我們先看這段的狀況,從路加記載的13章22節看著,耶穌開始向耶路撒冷的方向邁進,然後第14章的第1節看到是耶穌在安息日去到法利賽派的領袖他家中吃飯,耶穌在那醫好一個患水腫病的人,然後看著宴席中的賓客在挑選筵席上的首位,就用大宴席的教導及比喻。然後就是今日經文25節講有一大群人跟耶穌同行!耶穌在法利賽人的宴席中且是安息日,祂醫治人,祂講的可能連一般猶太宗教領袖不太能接受的教導,在這之後,還是有許許多多的人跟隨著耶穌。而這一大群人跟隨耶穌的心態是是什麼,是希望等等有餅有魚可以吃、是希望身體健康、有病可以得著醫治、還是希望看到耶穌繼續趕鬼…這一大群人在安息日是否期待耶穌繼續行這些的神蹟奇事嗎。
就在如此狀況、處境下,耶穌就轉過頭來對這大群的人說:「若有人就近我,也無怨恨伊的父母、某子、兄弟、姊妹,以及家己的生命,就𣍐(bōe)會做我的學生。(台漢)」這句中的μισέω(miseo)這字,台語翻做「恨」,和合本翻做「若不愛我勝過愛父母…」,現台翻做,「隨我的人若疼家己的父母、某子、兄弟、姊妹,甚至家己的性命贏過疼我,𣍐當做我的門徒。」這字是對當時猶太人平時講話所用的亞蘭文,是猶太人非常口語的一字,但是這字若要紀錄要,就需希臘文來寫時,就變做希臘文的「恨」這字,所以這字若是用猶太人口語的亞蘭文來看,意思就是愛得比什麼少、愛得較少、love less的意思,所以和合本與現代台語所翻意思會較接近當時猶太人的口語,台漢就直接從希臘文翻過來。雖然用猶太人口語來看並不是要來恨家裡的人,但是對現在的我們基督徒來講,愛上帝、愛耶穌,愛父母、甚至所生的孩子,要怎樣才叫做愛較少,怎樣又是愛得多呢?
不過對於當時耶穌的十二的學生而言,這應該不是問題才對,從福音書來看,這十二的學生受著耶穌的呼召以後,他們早著離開家,離開父母,跟隨著耶穌已經與耶穌生活一起了。如此來看第一點,當時是否有一群在等著有餅有魚可吃,再等神蹟奇事,是不是有一群只想做個信仰的觀眾。而這時耶穌就向這群人說,要來跟隨我的,是已經預備好自己的人,是要真得要來走這條路的人。這條路是什麼路,就是接著的第二點,是要背著自己的十字架,是一條要背起十字架的路。
●木頭的十字架
我們先來看「十字架」,十字架是我們基督教的是象徵、記號、符號、標記,對我們基督徒而言,這是耶穌受釘死復活活的記號。然而其實在以色列人歷史來講,以及聖經所記載的,也有真多記號、符號、圖像,有的也能表達基督教信仰的故事和意義。
我們來看第一個圖,馬槽,看這圖就知道這代表耶穌出生的地方不是在王官而是在馬槽,尤其聖誕節,都會說耶穌是謙卑出生來成做我們的救主、和平的人君、降生成做我們的盼望…等等。第二圖是鴿子,這圖還是表達出使徒行傳中五旬節降下的聖神火,鴿子代表好消息、也有和平意思,所以就在使徒行聖神的降臨,福音的傳開更是教會的開始。第三個復活節會看到的,石頭被移開,這圖代表空墳墓,意思就是耶穌已經復活。第四個,這是耶穌門徒當時受迫害時所用的記號ΙΧΘΥΣ,這字意思是魚,但是每一字拆開成耶穌,基督,上帝,子,救主,這我們都知道了,尤其當時基督徒受到迫害的時,都用魚來做暗號,劃一橫,另外一人劃出另外一橫,畫成這隻魚的暗號,就是代表我們是主內的兄弟姊妹。再來,第五的兩塊石版,就想著舊約出埃及記,摩西領受上帝的話、十條誡。第六的圖這是猶太教最愛的大衛之星,還是現在以色列國的國旗。第七個看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十字架。我們看到以上這些記號,對我們基督徒,都能知道這些圖在聖經的故事及宗教意義,但是為什麼是十字架成為我們基督教的象徵和記號。
十字架在當時耶穌時代,不只是耶穌時代,從羅馬帝國甚至更早之前一直到主後一兩百年以前,十字架是死刑的刑具。這刑具我們看聖經就知道這是兩根木頭組的,然後用釘子將人釘在上面吊在那,不會馬上致死,是故意要慢慢凌辱到死,所以這對當時不論猶太人、羅馬人、希臘人..等等,就是當時所有的人,這是一個極其侮辱的處死罪犯的判刑。而這死刑對猶太人更加痛恨,因為在歷史的紀錄中,主前四年有一個羅馬將軍瓦盧斯(Varus)他用十字架釘死兩千的猶太人,主後70年羅馬軍隊圍困耶路撒冷,當時提多將軍也用十字架來釘死要逃出來的人,所以當時看到十字架就知道這是有人被判死刑的東西。然後十字架另外一點更是讓猶太人怨恨的,因為舊約申命記21章22-23節記載說,人若犯死罪,受處死吊在木頭,不能留過夜,因為受吊死的人是上帝咒詛的,甚至上帝所賞賜的地也會被玷污,所以這吊住木頭上的,對猶太人而言更加是一個禁忌,以上所言,就知為何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18說十字架的道理,是人看做愚笨,但是得救的人,看做上帝的權能。因為不論是希臘人、羅馬人、猶太人都恥笑跟隨耶穌的人,笑他們怎麼會把一個掛住木頭上的人,竟然把祂當作是救主。所以我們看今經文的當時,耶穌已朝耶路撒冷方向走,路加第九章記載祂早已跟學生說祂必會遭受許多苦難(9:22,9:44),但學生當時無法瞭解,還在那爭論誰是最大(9:46),所以有誰可以體會當時主耶穌要走背起十字架準備受死這條路的心情。
不過,我們看到使徒行傳在路加的記載中,徒5:30記載到彼得在猶太議會受審問的時,就在大祭司及他們的面前就直接回應:「你們掛在木頭上殺害的耶穌,我們祖宗的上帝已經叫他復活。」另外10:39,也記載彼得向外邦人哥尼流傳講:「他在猶太人之地,並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證。他們竟把他掛在木頭上殺了。」徒13:29保羅在安提阿向眾人講:「既成就了經上指著他所記的一切話,就把他從木頭上取下來,放在墳墓裡。」以上他們已經將原本咒詛、恥笑的事件成為見證。保羅所寫的加拉太書3:13節解釋講到:基督已經贖回我們脫離律法的咒詛。連彼得所寫的,彼得前書2:24講:「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
行文至此,我們先想像一下,當今日經文耶穌所講的內容,假使有位學生真得跟著耶穌背十字架也跟著耶穌同被釘死的話,我們有可能會覺得這位學生實在是忠心,願意為著耶穌、為著老師來赴湯蹈火,但如此的話,這位學生卻無法見證耶穌從死復活,然後可以將這福音傳開,這也是很可惜的狀況。所以有時人在困境、苦難或挑戰的時無法明白、瞭解的,卻在經歷過之後才瞭解、明白上帝的旨意。所以我們看到這群的學生,不論是彼得、約翰還是保羅,他們經歷過耶穌背十字架的那段路之後,我們看著他們的轉變,他們從原本聽不懂耶穌所教的道理,甚至在耶穌走十字架路時,他們驚惶、躲藏、甚至有人不認耶穌是他們的老師。而這些學生,我們看到前文所述在使徒行傳記載他們受到迫害甚至也有可能會死,他們仍然放膽來宣傳耶穌是基督,就是因為他們經歷過、體會到主耶穌的犧牲,為著要完全上帝的慈愛。
●犧牲的愛
今經課另一段經文是保羅寫給歌羅西地方的腓利門的信,這封信我們都知是保羅替阿尼西謀求情,因為他去到保羅那時來悔改,信耶穌基督,也成保羅的助手幫助事奉保羅,但阿尼西謀原本是腓利門的奴隸,有可能做錯事而來逃離,所以這封信希望腓利門能原諒阿尼西謀,保羅不是要欠個人情而已,保羅更願意替阿尼西謀所虧欠的,歸在保羅的帳上。保羅這樣的懇求是願基督的信心及愛心來顯明,因為基督的關係希望大家同做兄弟,互相對待。而我們看這段經文是在完全沒血緣關係的人,為什麼願意付出或犧牲這麼多。今日經文腓利門書1:5-6說:「因為我聽到你對所有的信徒都有愛心,對主耶穌有信心。願你與人所同有的信心顯出功效,使人知道你們各樣善事都是為基督做的。」就是因為他們瞭解耶穌基督犧牲的愛,也通過沒任何關係的人,能在信仰裡分享,就當深刻來加深我們在基督的連結,來瞭解著這個愛,也體會著這個愛,來顯明出這個愛。
所以今日我們看到基督教所用的十字架的象徵,這十字架是被當時人所厭惡,甚至痛恨及禁忌,怎麼會有人想要把咒詛、死亡當作記號、裝飾,且拿來當作記號或裝飾時,在當時是會被人恥笑。但是這十字架卻是當時耶穌心中的目標,知道這是祂要走一條路,祂忠心在主上帝呼召的使命中,祂要放下自己的父母,放棄當時已經有的名聲、權勢、一切所有的,來背起這十字架,為了來實現上帝的公義,為了會顯明上帝的慈愛。
今日經文建塔與爭戰的這兩個比喻,看似是計算好自己的資源或勝算有多少,若沒計算好、估量好,只是會被人恥笑或戰敗如此而已麻,好叫這一大群人要算好自己的資源或是斷絕家裡的關係,讓不清楚狀況的人,不想要付出代價的人,叫他們趕緊回去,勸他們快回頭而已麻。但今日我們用耶穌向耶路撒冷走十字架的路這角度、這焦點來看,得知因為耶穌祂深知背十字架這是祂的目標,祂決心要走這條路,祂也預備自己甚至準備好要來犧牲自己生命,祂是堅持要來完成這任務、mission、使命,反而到最後,祂所戰勝的是死亡的權勢,祂所栽培這群學生更是定根在十字架上,更加堅固他們信仰的根基,接著透過這群的學生就如前文所提到使徒行傳中,他們就去建造、宣揚上帝的國度。所以放下一切跟隨主,放下一切的決心,是願意放下自我的中心,跟隨主上帝的信仰。背起十字架是耶穌深知世上看做沒有出口的絕地中,當經歷和體會到上帝權能和慈愛,更加讓我們看清人的有限,而來跟隨無限的上帝。
●評估信仰?
回到今主題「評估信仰」今日也是一個疑問句好讓我們來思考,因為我們都知道當時律法主義將守律法當作信仰的焦點及中心,所以有很多條例、規定,甚至外邦人要來信也得受割禮的條件,用這些來評估一個人的信仰,是否真得要來信。今日經文,我們也看到聖經記載耶穌所說的,要愛較少家裡的人,要背起十字架,要放棄一切。我們是否也將這些經文變成一個條件。尤其引言所提,當初信者第一代信徒,遇到與家裡因著信仰造成關係不好時,我們是否會講就要恨家裡的人,才能當耶穌的學生…或是與家裡關係不好的時,會說不要緊,耶穌說要恨父母,才能作祂的學生,對現在的我們,基督徒來講,這些字句是否也變成種種條件。然而我們來思考,愛主耶穌,愛家人,要怎樣做才叫做愛較少,怎樣又是愛較多?所以這並不是「多、少」的問題,而是前文所講到的,這些的關係是要顯明主的愛!
我們知道上帝對我們的慈愛是無限、這是無法計算、比較的,所以我們哪有可能有辦法說,要怎樣做、做到怎樣才是多,才是愛上帝的。在任何關係中,假使知道哪個愛是多的,哪個愛是少的,代表這樣的愛是可以量化計算的,譬如說,我送小明100元禮物,但是我送阿花99元的禮物,所以我愛小明比較多,因為100元比99元多,這樣有數字量化就可以來計算、衡量和比較,而且就算差1元也可以斤斤計較。但是,如親子關係,父母愛孩子這是理所當然,要怎樣才是愛上帝比較多,和愛孩子比較少呢…
●結語
結論而言,當人體會到自己的有限,自己的無能為力的時,在經歷上帝拯救無限的慈愛的時,就知道上帝的慈愛不是人有法計算的,也無法評估的。所以跟隨主的學生,是要來顯明主的愛,不是用什麼標準還是條件來評估人的信仰,才叫做跟隨主耶穌的學生。如前文所講,主耶穌學生的轉變,是在他們見證從死復活的主耶穌,是在主耶穌完全十字架的任務後,且復活的主耶穌並沒有指責哪位學生怎麼不認我甚至說怎沒有跟著我背十字架來釘死。我們所看見的是復活的主耶穌在祂世上最後時間,祂繼續陪伴這群的學生,來堅定這群學生當初跟隨耶穌的呼召。就因如此,耶穌在世上對這群的學生的包忍、愛惜中顯明出主上帝的慈愛。也在今日腓利門經文中也讓我們看見,在如此沒血緣的關係中,也是能顯明出主的慈愛。
所以,我們得要顯明主的愛。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是有限的,愛是有限,用自己的愛來愛,只有愛到勞命傷身(氣身惱命khì-sin-ló͘-miā),就知道我們人沒辦法靠自己來成就上帝的愛,成就上帝的工。但是上帝的能力卻可以超越人有限的資源及能力,所以主耶穌犧牲的生命,將原本是木頭、咒詛,死亡的十字架,轉變成我們現在基督徒的象徵、記號,這是上帝對我們的愛。這是無法測度,無法用人有限的數字來評估。所以信仰不是再比較誰做得多,到某個標準,或如讀什麼拿到什麼證書才是有信仰的人,信仰是我們生命要來顯明主的愛。不論是與自己有血緣的關係的,甚至沒關係,就如我們在教會這樣,在團契一樣,且更能向教會外的人來顯明主的愛。我們知道的是我們的信仰不只是掛個十字架就代表是基督徒,是我們繼續預備自己的生命,繼續堅持信仰的任務、mission、使命,來顯明主的愛,來見證主耶穌是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