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上帝?
西番雅書1:1-6、3:14-20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感謝上帝?」為題,照理說,感謝上帝乃是應該,尤其是在感恩節記念主日。畢竟,大部分的基督徒都知道,生活中無論大事或小事都有上帝美好的安排,甚至,連「平淡無事」更算是上帝所賞賜的恩典。事實上,現代台灣人獲取資訊的管道很多,因此多半會意識到「世界各角落有許多人正為了地震、颶風、暖化等天災而受苦」,不僅如此,相較於極權統治國家的百姓,台灣人也瞭解「可以自由地發表對時事的看法,得以享受令人稱羨的人權,其實也要感謝上帝在歷史中的掌權」。
的確,仔細想想,生活中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對此,以聖詩第300首【阮犁田播好種子】的歌詞為例,如果某人將種子撒在土裡以後,鳥兒立即將種子啄走,則不會有發芽、成長與收成的時刻。因此,撒種以後的發芽、雨水澆灌、因氣候變化而幫助成長…,其實都是來自上帝奇妙的恩典。而以此來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不也讓人發現,其中充滿著許多超越人所能控制的因素?既然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超越人的控制,則不少人就明白「必然有值得感謝的造物主」。從聖經的記載看來,造物主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彰顯了自己;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已經被造物主揀選並向造物主獻上感謝的以色列人,為何又隨異教去拜偶像?
論及拜偶像,從《西番雅書》的起頭與結尾看來,「偶像崇拜,遭來毀滅」(西番雅書1:1-6)與「廢除偶像,帶來歡樂」(西番雅書3:14-20),似乎讓聖經讀者認為「偶像崇拜的事受到妥善的處理」,而如果考量西番雅擔任先知是在約西亞作王的時期,則或許會讓人以為「約西亞王的宗教改革應該是頗有成效」。不過,現代聖經讀者從後來的以色列歷史也得知「約西亞王的宗教改革並沒有深入民心,因此,約西亞王死後的列王又帶領百姓拜偶像」,而對於如此的事實,或許讓人想要探討「約西王的宗教改革為什麼沒有徹底除滅偶像崇拜?」
約西亞王的宗教改革為什麼沒有徹底除滅偶像崇拜?
對於約西亞王宗教改革的不徹底,多數聖經註解書將歸咎於「改革沒有深入百姓的內心」;不過,為什麼沒有深入民心?或者說,百姓的內心有什麼問題?其實,以列王與百姓在後來又回到偶像崇拜的情況來看,極可能地,當時的百姓之內心或許是「將上帝視為偶像」。意即,當約西亞王吩咐祭司,讓他們指導百姓以口讚美上帝的大能,以及為王與百姓向上帝獻上為數眾多的牛羊為祭時,百姓的內心或許是誤以為上帝是所崇拜的偶像之一!而因為誤將上帝視為偶像,於是,在大規模獻祭儀式結束以後,獻祭者的內心仍然存著功利主義、仍然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而行悖逆上帝旨意之事。
顯然地,從外在的敬拜儀式來看,敬拜者的內心是否存有偶像崇拜的觀念,其實不容易分辨;不過,若是從敬拜者的日常生活中觀察,卻可能從行為上辨別出動機是否正確。對此,如果將敬畏上帝的百姓與崇拜偶像的亞述帝國互相比較,大概很容易可以看出上帝的百姓到底是在感謝上帝或是將上帝當作偶像崇拜。論及崇拜偶像的亞述帝國,從古代近東的考古資料可以發現,亞述王西拿基立曾經在攻下拉吉(耶路撒冷的護衛城)之後留下碑文,並在其中企圖炫耀自己是得到神明相助的帝王(“亞述”https://zh.wikipedia.org/wiki/存取於2022/11/17)。
如果參照聖經的記載,該事件應該是發生在希西家王時期(王下18章,當時,西拿基立攻下拉吉以後,派部下拉伯沙基到耶路撒冷城門下,說:「你們去告訴希西家說,亞述大王如此說:『你所倚靠的有甚麼可仗賴的呢?』…」聖經裡的那段經文,若是參照考古的資料,極可能地,亞述王在戰爭勝利以後的說詞,不僅是要滅希西家的志氣,也是想向世人宣告「亞述帝國有神明撐腰」。而如此的景況,或許就像是台灣處境裡某些惡人,他們在作惡之前或之後,會帶著豐富的牲祭作為前金或後謝,虔誠地向著所崇拜的偶像舉行儀式,以此向旁人炫耀自己背後有偶像作為靠山。
說到靠山,從人類社會來看,應該是越多越好,因此,崇拜偶像的人或許就要多拜一些對象。而以現代台灣處境來看當年的偤大國,或許,打從所羅門崇拜上帝以外的許多偶像之後,「多神崇拜」的觀念已經侵蝕摩西帶領十二支派時所強調的「獨一神論」,於是,所羅門雖然為上帝興建聖殿,且以聖殿為象徵而向百姓宣告「錫安之約」(列王記上8章),但,他自己卻沒有遵照「西乃之約」(出埃及記20章)。即,所羅門雖然崇拜上帝,卻沒有「唯獨」敬畏上帝。而既然所羅門沒有「唯獨」敬畏上帝,則極可能地,他是以「偶像崇拜」的心態向上帝獻祭,甚至,在他晚年隨各國嬪妃拜偶像之時,或許也逐漸地將先前盡心力建造的聖殿視為比較宏偉的廟宇之一。
所羅門,原本是被上帝揀選為建造聖殿者,而如果,連此人在後來都誤以為聖殿只是眾神的廟宇之一,則令人質疑地,北國以色列與南國偤大的列王與眾百姓是否也是將上帝視為偶像?也就是說,即便列王中有不少人向上帝獻祭;不過,在他們獻祭崇拜的同時,是否內心存著與上帝「利益交換」的觀念?而如果是存著與上帝利益交換的觀念,則雖然在外表上有敬畏上帝的行為與獻祭的儀式;但卻可能是為了能夠換取上帝的力量,即位了從上帝那裡得到好處。如此看來,那些誤將上帝視為偶像的人,不是因為認識上帝的公義慈愛信實,卻是為了要靠上帝來滿足自己的慾望。
當然,將上帝視為偶像崇拜,不見得就會遭來立即的責罰,甚至也可能會真得心想事成;不過,如果將上帝視為偶像者沒有得到上帝的幫助,其實,多半就會很容易地悖逆上帝,因為,將上帝視為偶像者只是想要利用上帝。想要利用上帝的人,可能也會有向上帝禱告與獻祭的行為,而若是在這些行為以後,其所期待的果真實現,則那人或許會再次以行動表達對上帝的感謝;不過,那樣的感謝行動,應該不能算是向上帝的感謝,反而比較類似「利益交換」。而若是某人將上帝視為可以控制的偶像,則其與上帝做利益交換後的感謝行動,不是在數算上帝的恩典,卻是在計算上帝的能力。
數算上帝的恩典或計算上帝的能力?
上帝當然不是被人操控的偶像,但從人向上帝獻上感謝的行為,其實不容易分辨到底是在數算恩典或計算能力?因此,下文中以一個故事來思考。該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美國商人,因為其公司業務的關係,他經常要到歐洲拜訪客戶。有一次,那位美國商人要去歐洲一個鄉村向客戶介紹新產品,也藉此聽取客戶的意見。而因為那次出差是單槍匹馬,於是,美國商人將公司的產品與資料裝進兩個大行李箱,以便在旅程中一手拉一個、快速行動。至於隨身的物件只有護照與信用卡,因為,依照那位美國商人的經驗,只要顧好護照與信用卡,就算其他東西都被偷、被搶,還是可以靠當地的美國大使館協助而脫困。
飛機降落以後,美國商人一路用雙手拉著兩個行李箱,經過轉乘捷運以後,他到達了客戶公司所在之地,準備打電話請客戶開車來接。而因為他的行動電話是裝在行李箱裡,因此,商人蹲在路邊,準備打開行李箱並拿出手機,不料,路邊突然衝出幾個年輕人,將商人的兩個行李箱搶走。此時,商人連想都沒想,立刻開始追趕那幾個年輕人。而追著追著,幾個年輕人突然停下腳步,原來,他們已經到了一個廢棄的空屋裡,此時,商人發現自己中計了,趕忙想要逃跑,可是,下一秒,他就被圍起來毒打。
不知過了多久,商人在昏迷中逐漸恢復了意識,此時,他隱隱約約地聽到有人在附近說話,原來,有幾位拾荒老人在廢棄空屋的附近整理回收物。商人趕緊虛弱地呼救,而拾荒的老人們發現那被打得遍體鱗傷的商人,就放下手邊的回收物,合力將奄奄一息的商人扛回去他們居住的地方。那之後,老人們為商人簡單擦藥,讓商人在簡陋的床上好好睡一覺。第二天,商人醒來,老人們好意地煮了一鍋熱湯,讓商人喝了可以恢復體力,而商人逐漸恢復體力以後,發現自己身上的護照還在,就趕緊拜託老人們聯絡美國大使館。不多久,大使館派一位在地人來協助商人,而商人詢問大使館派來的那個人,說:「是否可以給老人們一點錢表達感謝之意?」
大使館派去的人聽了,就拿出紙筆,一邊寫、一邊問老人們:「你們是如何將商人帶來這裡的?」老人們就將發現商人與之後的情形簡單說了一遍。而大使館派來的那人聽了以後,看著商人身上的受傷之處,又問說:「請問你們幫商人擦的是什麼藥?」老人們拿出先前幫商人擦的藥瓶,此時,為大使館工作的那人將藥瓶拿在手裡、看了一下,拿出手機搜尋一下,用筆在紙上寫了一些數字,然後又問:「你們給商人喝的湯裡有什麼食材?」老人們拿出一個開過的調理包,說:「包裝袋上有對內容物的詳細說明」那人看了一下,又用筆在紙上寫了一些數字(1.5+1+0.5+1),之後,他告訴商人,說:「為了幫你,老人們減少了拾荒的收入、也一起付出勞力將你抬回來,之後又用了藥品在你身上、又煮湯給你喝…按照此地的行情,你應該要給他們美金4元作為感謝」。
商人有些愣住,看著為大使館工作的那人,說:「請問你為美國大使館工作的工資是多少?」那位工作人員說:「大使館是以案件計費,所以,今天派我來協助你,大使館要支付我美金150元」商人看了一下老人們,然後轉頭再次對工作人員說:「我想要『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不是要『計算』他們付出的成本…」而看著工作人員茫然的表情,商人於是解釋,說:「你接到這個案件,是因為老人們的付出,而如果依照你的計算方式,請問,對於一個值美金4元的案件,為什麼大使館要支付美金150給你?」「你知道嗎?我是想要『感謝』老人們,不是要『計算』他們的能力」。
結語
數算上帝的恩典,讓人感謝上帝;計算上帝的付出,可能與上帝建立的是對價關係。那位工作人員計算老人們所付出的能力,或許是為了要「支付」或進行「交易」,而以此來看,如果當年的以色列人與上帝之間是對價關係,則雖然在行為上有類似「感恩」的儀式;實際上,也可能只是將上帝視為「出賣能力」的偶像?感恩,並不是以「付帳」作為回應!或許,當年的所羅門誤以為「建造上帝的聖殿,已經是付清上帝先前的恩典」,因此,他在後來隨著嬪妃們拜偶像,可能自以為心安理得、覺得自己沒有虧欠上帝。甚至,後來的許多拜偶像的列王,也可能是將上帝誤以為是偶像,於是學習鄰國的君王,企圖將上帝的能力與威望用來滿足君王自己的慾望。
從聖經的記載看來,西番雅是在約西亞王時期擔任先知,而無論其擔任先知的時間點是在約西亞王發現律法書之前或之後,顯然地,這位可能是約西亞親戚的先知,應該曾親身經歷約西亞的宗教改革運動,也可能目睹那一場超大型的逾越節祭典,甚至,在後來,他還可能為約西亞戰死於米吉多而惋惜(王下23章)。由西番雅擔任先知的時間點來看,當他傳達信息,說:「錫安的民哪,應當歌唱!以色列啊,應當歡呼!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滿心歡喜快樂!」(西番雅書3:14)或許,那是在提醒百姓,向上帝感謝並不是因為上帝滿足偤大國王與百姓的需要或想要,而是明白:上帝賞賜救恩、給予我們機會悔改、讓我們因信而與上帝恢復美好的關係。
西番雅書一開始提到「從地上除滅萬類」,其實,很容易讓現代聖經讀者想起「大洪水的審判」(創世記6-10章)。而如果依照大洪水事件的脈絡,在大洪水造成災難之前,應該是沒有多少人明白與感謝上帝賞賜的恩典。或許,正如偤大國還沒滅國之前,不少君王與百姓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於是,他們忘記上帝帶領祖先出埃及的過往,卻在迦南地安居時誤將上帝視為偶像。當百姓將上帝視為偶像,或許就以自我為中心而對上帝的能力做「計算」,並以此決定要「支付」多少酬勞給上帝。不過,基督徒不將上帝誤認為偶像,因此,懇求上帝幫助,讓我們不是以自己的慾望為中心去計算上帝的能力,而是在生活中數算上帝的恩典,因此,無論大事小事或無事都不斷地感謝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