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證明什麼?
以賽亞11:1-2;馬太福音3:1-12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日是待降節第二主日,第二主日的經課,舊約是以賽亞11章1到10節,新約是馬太福音第3章第1到12節,由此可知,這一年是用馬太對耶穌記載的,成為主要福音的一年。今經課看見馬太對施洗約翰的記載,其中第8節講到「所以恁著結彼號合佇反悔的果子」(漢台)。這句在現代台語、現中翻成:「著用行為證明恁有悔改。」「要用行為證明你們已經悔改。」所以今日主題「想要證明什麼?」到底是結什麼合乎反悔的果子、用什麼行為才是證明悔改,另外馬太特別有記載到法利賽和撒都該派人也來受受洗,他們是否也想要證明什麼?施洗約翰所宣講的信息是不是也想證明什麼,是要證明石頭會生子,還是天國已經進了,是末日要到了?今日就用這兩段經課的經文,來探討預備彌賽亞耶穌基督誕生,待降節第二主日的意義。
●法利賽派及撒都該派
所以今日就從「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此節開始來看,這節內容在路加福音3:8也有同樣的記載,不過馬太在第7節特別的記載說「約翰有看見許多法利賽派及撒都該派的人也來領受洗禮,約翰就對他們說:你們這些毒蛇!什麼人警告你們閃避上帝將要發的忿怒呢?」所以馬太福音看到,施洗約翰是針對法利賽派及撒都該派的人所講的,而別卷書大部分會提到法利賽人,而馬太會除了法利賽派也會提到撒都該派,也特別的常常將這兩派的人放在一起,因他們當時除了反對耶穌的教導,也不願意承認耶穌是以色列的拯救者,對他們而言,彌賽亞怎麼可能在拿撒勒這樣的村莊成長,還只是個木匠的兒子,之後耶穌復活更加不願意相信耶穌復活的消息。
我們在新約記載常常會看到法利賽派及撒都該派的人,然而在聖經舊約基本上完全沒看見此兩個宗派的記載。因此兩個宗派是在舊約到新約之間所形成的,主要因為當時有人或是統治者希望以色列的猶太人希臘化,所以就有一群對自己傳統文化及宗教相當忠心的猶太人團結起來,要反抗以色列希臘化的運動,因此就興起一個團體,當時叫做哈西典派(Hasidim),他們注重上帝的律法以及以色列文化的傳統,然而在經過馬加比革命之後,產生一個狀況、問題,就是有猶太的祭司以及貴族,再思考一個人是否能忠心於猶太教,守律法,同時又能些許接受一點希臘、羅馬的東西、文化,因為這群貴族可能有政治關係的需要,就在這樣的狀況及問題,漸漸就分為法利賽派以及撒都該派。
所以猶太貴族很多都屬於撒都該派,他們守的律法只在摩西五經,他們反對口傳的條列,不是從五經所出的律法,用口所傳的律法或是文化演變出來條列,這些是不接受,所以拒絕舊約之後所衍生的教導條例。他們宗派注重的是,人有完全自由意志,沒天注定、命運的想法,肉體並不會復活,所以行善行惡是個人的自由,是個人的選擇,死之後就沒靈魂及肉體的存在,這也是與法利賽派很大的分別。基本上他們認為守成文、非口傳的律法以及聖殿的敬拜才是信仰的焦點、中心。
法利賽人我們都知道他們主要以守律法為中心,除了要守五經內的律法、也要守長久以來口傳的條列,所以原本猶太教中的教導老師、抄寫經典的的人,就是舊約所講的文士,到了新約時代很多都是法利賽派的。在註解書中看到拉比對法利賽人的描寫,將法利賽人分做七種:「稍等」的法利賽人,他們時常有理由不去幫助人,如看人跌倒,要稍等一下,現在是守安息。「撞傷」「流血」的法利賽人,因為他們要避免看見女人,所以走路時要閉上眼睛,就常常去撞到牆壁受傷甚至流血…「常常計算的」法利賽人,不斷計算自己做了多少好事、守了多少律法,好抵銷自己的惡行。「肩膀」的法利賽人,就是將自己做的善行、守律法,就記著肩膀的披肩上炫耀。「駝背」的法利賽人,他們故意彎腰行走,來表示他們是謙卑的。「敬畏上帝」的法利賽人,他們是敬愛上帝。「天生」的法利賽人,他們說自己是真正的上帝的百姓,因為是亞伯拉罕真正的子孫,是真實的法利賽人。其實無論法利賽派及撒都該派的人,從開始成立、興起,都是在當時是有意義的,在新約的記載也是有看見像尼哥底母、迦瑪列等等,這些真正有在追求信仰的法利賽派、文士,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假冒為善、作惡,是要害耶穌的。
●經文的處境
回到今經文處境,很多的法利賽及撒都該派的人來到約旦河邊,要讓施洗約翰洗禮,此時施洗約翰說:「你們這些毒蛇!」有可能是在形容他們是險惡的壞人,也有可能如註解書說這是受到耶利米46章中描寫埃及人受刑罰的時,會像樹木被砍掉的時候在逃竄的蛇。所以當約翰看見法利賽及撒都該派的人這許多人來要求他的洗禮時,就跟他們說:「你們這些毒蛇!是誰跟你們說,你們可以逃避將來上帝將要發的忿怒啊?將來的審判阿?得結那合乎反悔的果子。」然而我們可想像當下,耶穌並還沒出現並開始世間的服事,甚至還沒完成救贖的使命、任務。對當下的法利賽及撒都該派的人,應該是充滿疑問,還是聽不懂才對!
他們是否可能在想「要用行為證明反悔的心?合乎悔改?我們法利賽派的人守律法及條列,如此的行為不是就在證明,我們是上帝的百姓麻!」撒都該派的人是否在想說「我們是忠心在摩西的誡命、聖殿服事,在聖殿甚至要獻上贖罪的祭,是要證明什麼?是要結什麼合乎悔改的果子阿!」接著這群裡是否有人也接著在想:「我們是否好心沒好報阿,我們來到這讓施洗約翰洗禮是代表你約翰所做的事工,是合乎法利賽派或撒都該派,是在認同你所做的呢!尤其施洗約翰你還是亞倫後裔的,祭司撒迦利亞的兒子,現在以色列民族最大的兩個宗派這麼多人來到你這裡,是來證明你所做的!怎麼反而是要叫我們要證明!」
所以我們可以看見施洗約翰接著所講「不要自以為亞伯拉罕是你們的祖宗就可以逃避審判。我告訴你們,上帝能從這些石頭中給亞伯拉罕興起子孫來。」這句因為我們都知道猶太人重視他們的血統,這也是證明他們的身份,甚至是地位及名聲。亞伯拉罕對以色列人而言,是上帝開始被揀選的祖先,因為這位祖先所做的證明對上帝的信心,因著亞伯拉罕的關係所以以色列民族一直在上帝的祝福下被看顧、帶領。在這約翰用語帶雙關用法,譬如台語與華語雙關用法,呷pháng(麵包)會如來如「胖」,弄榴槤…用「石頭」這字希伯來文的發音(‘eben)的與「兒子」亞蘭文的發音(ben)類似,這樣的雙關用法。以色列人在被擄歸回後,舊約新約之間的時代,有一本用亞蘭文翻譯的「他爾根」的舊約譯本,將詩篇118篇22節,就是我們剛剛念的啟應文,「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本翻譯成,「建築者留下的孩童是耶西的子孫,有資格被立為王」雖然這本譯本的翻譯者、拉比加入自己的解釋,詮釋,但可從這種雙關用法,可能也是施洗約翰所使用的,並不是施洗約翰證明上帝要讓石頭生子。
●用名號與關係來證明?
所以我們看今主日舊約經課的經文是以賽亞書11章1至10節,先看第1節講:「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以賽亞書11章是當時先知以賽開始描寫彌賽亞的記載,講上帝的應許有一位彌賽亞會帶來和平的國度,不過對以色列人而言,講到君王應該馬上想到是是大衛王,那應該用大衛王這名號才對。但以賽亞對彌賽亞的描寫卻是從大衛的父親耶西開始,而且是寫耶西的老樹頭,現中翻做「耶西的殘幹」,這如此盼望的應許,竟然是從無人紀念的耶西開始。
這樣隱喻的寫法,值得讓我們來思考,上帝的應許,彌賽亞指向是一位沒什麼權勢,也不是貴族、有名聲的家族,然後的確耶穌的出生不是貴族也不是在有權勢有名聲的家族。但卻因為這種卑微的出身所成就偉大的救恩,上帝的應許中,人才會注意在上帝的本身,並非是在這人是什麼身份、有什麼才能、有什麼權勢,已至把焦點放錯地方,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面對選擇及分辦的考驗。我們再對照以賽亞11章10節:「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萬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尋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榮耀。」大旗一被舉起就知道這是哪一國,就如壽中70週年慶典,每間教會舉著旗進場,看見旗子就知道我們是壽中的三民教會。而以賽亞沒寫大衛的大旗,是寫著耶西的大旗,看起來不如列國那麼有名聲,那樣的強盛,但是這個國度卻是可以讓四散的、弱勢的、沒人願意收留的來這聚集,而且這位王是有智慧,有能力,有知識又敬畏上帝的,這位王要用公義保護窮人,用正直保障讓人看輕的人。所以當看見列國的大旗時,我們會選擇是耶西的大旗,埃及的大旗、還是亞述、巴比倫的大旗。
無論之前以賽亞當時的人們還是到新約時代法利賽派、撒都該派的人們,直到現在這依然是對我們的考驗。猶太人阿,你們願意跟隨無權無勢耶西的大旗嗎?法利賽派、撒都該派的人,你們願意跟隨一位木匠的兒子嗎?現在的我們基督信徒透過聖經,已經知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但是我們是否願意跟隨此位道成肉體的基督呢?就從這兩段經課的經文讓我們瞭解,上帝抵檔驕傲者,賜恩給謙卑者,因彌賽亞本身並不是用名號來證明,也不是用關係來證明。
●A=B
所以當時法利賽派、撒都該派的人用行為、守律法來證明他們是信上帝的,卻因為貪戀世間以及利益自我的心,已至無法相信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而現在的我們是否要來證明耶穌是基督?換另外一勒角度來講,耶穌就是基督,需要證明嗎?我們基督徒的信仰,是我們信仰對上帝的信心,就知耶穌是基督是真的。但是對未信者他們有可能是還沒相信的,但有人他們原本就是不相信的,然而就算你怎麼證明,他還是不信,因為他們心理原就打定不信。
我們國中數學有寫過證明題,譬如:「已知:如圖,∠A、∠B 的兩邊分別平行,請證明∠A=∠B。」我們就會開始寫因為這樣這樣,因此怎樣怎樣…所以證明∠A=∠B。由此可見,證明是有過程的,證明A=B、證明他們相等的,所以「行為」要等於「悔改的心」,並不是強調行為大過悔改的心,也不是有悔改的心,卻沒相稱的行為。而悔改是歸向上帝,要用行為證明有悔改,就是我們有一直走在這條歸往上帝的方向。
現在基督徒處境,信仰難傳並非只因多神的民間宗教或宗教裡諸多問題…因現在越來越多貪戀世間以及自我中心的無神主義的人,如此而言的話,當時法利賽派、撒都該派裡的人,是否想要釘死耶穌的這群人,就是已經變成如此這般的人。
所以我們都知道悔改意思不只是後悔或改變主意,是當人清楚知道自己的有限,生命的罪所造成的不平安,是虧欠上帝的,需要有一個值得信靠的,在真瞭解到人是軟弱需要上帝,願意悔改來到上帝面前,就全心全意,將生命走在歸往主上帝的這方向,有信心的在這條路途上走出屬耶穌基督的生命,就是悔改,用行為結出悔改的果子。
●結論
耶穌在世間傳揚上帝國的福音時,祂不是開始就到處跟人講說祂自己就是彌賽亞,自己是基督,就算有講到,然而不信還是不信,但我們看到願意相信的,在他們與耶穌講話時,他們就相信了!不用耶穌多講自己是基督。主耶穌基督在世間福音行動,親近社會中被輕視的人,幫助需要的人,更多行動是在教導門徒、培養門徒,就在這陪伴的過程中,門徒產生對耶穌信心的關係,也透過這信心建立對上帝的倚靠,所以上次信息有講到,信心的終極目標就是看見上帝的恩典,所以這群門徒對耶穌的信心是在耶穌釘死復活之後,想到自己虧欠上帝的榮耀,譬如「阿…我有三次不認耶穌是我的老師,耶穌被抓的時候,我竟然躲得遠遠…」當這群的學生悔改的時候,就開始走在歸往上帝的道路的方向,他們就開始傳耶穌是基督的這條路上。回今日經文,所以亞伯拉罕的信心不是以色列人、法利賽派、撒都該派這群人的信心,亞伯拉罕蔭蔽是無法保護人,只有主耶穌基督的寶血能遮蓋人的罪。所以別人的信仰,並不能代表自己個人的信仰,我自己的信仰是我個人對上帝的信靠,真正的信仰就是個人自己對耶穌的信心,所產生的信靠的關係,就知道悔改來走在歸往上帝的方向。
所以要結這合乎反悔的果子,用行為不只是要證明更加是要顯明,行動在這條路上,才可以證明我們是跟隨耶穌基督的門徒。法利賽派、撒都該派的人最後因為貪戀世間以及自私迷失方向而走錯信仰的道路,用守律法的行為證明自己是合乎信上帝,用祖先亞伯拉罕的名聲講這是他們的信仰。所以當這許多人來到施洗約翰要來讓他洗禮時,我們看見施洗約翰的見證、他的信仰,他清楚知道在他後面,有位更有權能,是要用聖神及火來洗禮。這位不是出身在祭司家族,也不是出生在猶太貴族,更不是在皇宮出生長大,祂原是神,為了世上的人願意謙卑自己,道成肉體來到世間,成做我們生命的拯救者。這位就是耶穌基督,祂出身在伯利恆來到世間!所以在待降節期的第二主日禮拜中點著第二根蠟燭,象徵「預備及信心」,今經文也有「悔改」意義。所以我們在待降節的時,今日也要來領受聖餐,再一次獻上合乎悔改的果子,也透過耶穌的身體及寶血,謙卑來到主上帝面前,願意信靠耶穌基督,連結在耶穌基督裡面,用信心來預備救主耶穌基督的誕生,願意一直走在往主上帝的這條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