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主仁愛…
啟示錄6:9-10、7:9-17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主日是待降節第四主日,所點亮的燭火代表「仁愛」,因此,也以此為主題將本文題目訂為「學主仁愛…」。耶穌基督是仁愛的主,論及耶穌的仁愛,不少人會想到哥林多前書13章的記載(啟應文38),而以「永不止息的愛」來看,當我們點亮代表仁愛的燭火,就提醒彼此:耶穌基督是以仁愛對待我們,而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也要學習耶穌基督的仁愛,雖然,燭火會在禮拜結束後被吹熄,但那只是為了安全起見,並不是要讓仁愛的行動就此停住。
畢竟,對於基督徒而言,仁愛行動的對象包括「愛主與愛人」,因此,所謂的「仁愛」,應該是指不受時空境遇與任何外在因素所改變的Agape。論及Agape,可以說是不以自我為中心的愛,因此,或許也可以稱之為「永恆無私的愛」,而耶穌基督為世人替贖而走苦路與受釘十字架,可以說是已經立下如此的典範,並且,多數基督徒都知道,耶穌教導我們彼此相愛時,照著經文所記載「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翰福音13:34)其實是要我們以耶穌基督為標準。
顯然地,耶穌親自示範了「仁愛」的行動。雖然,從當下的處境看來,似乎是要學生們彼此謙卑洗腳;不過,若是從耶穌後來的行動來看,則那樣的仁愛包含了走苦路與釘十字架的「自我犧牲」。基督徒應該效法耶穌的言行,而從教會歷史看來,確實遵循耶穌教導者也不算少;不過,照啟示錄的記載,那些遵循耶穌教導而獻出性命的見證者,他們曾大聲喊著說:「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等到幾時呢?」(啟示錄6:10)以此來看,或許,基督徒不僅要學主仁愛,還需要面對「持續(即題目中的『…』)」如此行的困難!
持續學主仁愛的困難
啟示錄裡所記載的這段經文,乃是關於那被七印封住的書卷被羔羊開啟後所發生的事,而論及那為世人犧牲替贖的羔羊(啟示錄5:9-10),從現代聖經讀者的角度來看,應該是指耶穌基督。以此來看,當耶穌打開第五印之時,有許多已經將自己的生命獻上祭壇的基督徒,他們可能是已經失去耐性,於是大聲喊叫,想要主告訴他們「還要等待多久?」…而說到「要等待多久?」乃是對遵循基督誡命者的一大挑戰,因為,遵循基督的誡命這件事本身,並不容易。
耶穌教導跟隨者要「愛主愛人」,並不是要基督徒隨之呼口號,卻是要我們不斷地記念耶穌親自示範的行動,在感謝與自省中持續效法耶穌的所言與所行。而說到「不斷」與「持續」,或許正是基督徒所面對的一大課題,畢竟,以「仁愛」為例,某人要在一時感動中信靠並決志追隨基督,雖然已經算是難能可貴,但,可以做到的人並非少數。然而,正如士師記所記載,不少人在上帝面前悔改決志以後,還是會再次隨異教拜偶像,導致被上帝揀選的百姓在「受罰、哭嚎、悔改、得救…」中不斷循環。
「敬畏上帝/愛主」的誡命,若是考量「持續性」,儼然是不容易的,而若是再論及那因為愛主所延伸的第二條誡命 -「與人和睦/愛人」,則同樣是困難的挑戰。看來,「持續學主仁愛」乃是對基督徒的一大挑戰,而或許有人會質疑「為什麼?」說到此,想起一個曾在團契中說過的故事:話說,有一天,在鄉下一個穀倉發生火災,雖然被即時發現與撲滅,但火災過後的濃煙與熱度卻將一群住在穀倉的老鼠燻出來。而令人感到訝異的是,那群逃出火場的老鼠中有一隻小老鼠背著一隻大老鼠,而仔細一看,那隻大老鼠的腳似乎僵硬的,因此,火災發生時,大老鼠可能是無法行動,才由小老鼠將他背著離開火場。
兩隻老鼠的模樣,引起人們紛紛靠近圍觀。此時,有人問說:「患難見真情,這兩隻老鼠的感情一定很好,大概是夫妻…」;不過,阿美聽了,卻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那兩隻老鼠應該還在談戀愛…」。而阿美的丈夫聽到太太這樣說,跟著說:「老婆大人說得對,那兩隻老鼠應該不是夫妻。我看,腳有毛病的大老鼠比較老,我猜,那兩隻老鼠是父子…」對於阿美夫妻的猜測,隨即又有其他人提出高見,認為兩隻老鼠的關係可能是「兄弟?姊妹?上司與下屬?…」,而正當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之際,有一個孩子卻天真地問:「一隻老鼠幫助另一隻老鼠,為什麼要有理由啊?」
記得,故事說到此,就該結論說:「彼此相愛是天性,不一定要有理由」。不過,從「愛是永不止息」的說法來看,故事卻似乎可以繼續發展如下:正當眾人被孩子的說法感動之時,那隻小老鼠因為眾人的圍觀與吵雜的討論聲音而跑走,留下那隻腳麻的大老鼠孤單無助地待在原地!…或許,在危難發生時,小老鼠對大老鼠伸出援手,確實是不需要有什麼理由;不過,類似「久病無孝子」的論點,出於仁愛的無私善行,還是會受到「時間」嚴峻的考驗。換句話說,基督徒即便已經遵循耶穌的教導而彼此相愛,也可能會因為時間長久而讓仁愛止息!
時間,確實是對遵循耶穌教導者的一大考驗。難怪,曾經聽信仰的前輩說:「奇怪,以前年輕的時候,團契的弟兄姐妹感情很好;後來,卻會為了小事而吵架,不知道為什麼?…」顯然地,這樣的情況不只是發生在現代處境,事實上,在啟示錄寫作時期,聖經早已清楚提及「仁愛,無論是愛主或愛人,都必須面對時間的考驗」。當然,除了提及時間對仁愛的考驗,從經文中描述第五印開啟時的景況來看,受到時間考驗的基督徒會得到上帝的幫助,即,「於是有白衣賜給他們各人;又有話對他們說,還要安息片時,等著一同作僕人的和他們的弟兄也像他們被殺,滿足了數目。」(啟示錄6:11)
領受白衣,繼續等待中的行動?
從第五印的相關記載看來,在那些遵循耶穌教導而犧牲自我的基督徒們質疑「還要等多久?」那之後,還有兩個印還未開封!從經文所描述的情況來看,那些已經等得不耐煩而大聲喊叫的人,似乎有可能會更為焦躁,因為,他們得到的回應是「還要安息片時」,即,雖然已經等不及了,但是,還是要他們繼續等!對此,若是從現實生活來看,當某人已經感覺等待的時間太長而大聲喊叫,顯然是在等待中失去耐性了,而此時,若是得到的回應是「還要繼續等」,試問,等待中的人會不會暴動?會不會拿出白紙來抗議?
啟示錄裡當然沒有記載以「白紙」抗議的事,因為,對於那些為要遵循耶穌教導而犧牲的見證者,有「白衣」賞賜給他們。論及「白衣」,代表的是「無罪」「潔淨」,因此,那些大聲喊叫的等待者所領受的白衣,可以說是「得救的保證書」。也就是說,雖然是還要繼續等待,但等待者可以放心地等待,而或許,因為是放心地等待,就讓那些殉道者可以在等待的過程中「安息/放鬆」。而以此來看,上帝賞賜「白衣(不是「大白」)」,是要幫助等待中的基督徒得到保證或確據,讓他們不致焦躁、卻能安息或放鬆。
說到「安息」,對於基督徒而言,因為信靠耶穌基督的信實,我們都可以在肉體停止功能時「安息主懷」。而之所以說「安息主懷」,是因為明白自己雖然無力靠自己稱義,卻能因為耶穌基督的救恩而被上帝稱為無罪,也因此,就如同是領受象徵無罪的白衣。因信稱義而領受白衣,從第五印開封時那些在祭壇下的殉道者來看,現代基督徒若能遵循耶穌教導而愛上帝且彼此相愛,則也可以放心等候主的再臨。不過,話雖如此,從現實生活中看來,卻曾聽過不少基督徒說:「世間有好多苦楚,真想早一點回天家享福」。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許多苦楚,或許,因信稱義的基督徒可能會想「既然已經得救,為何上帝審判的日子不早一點到來?」甚至,有些牧者在一起聚集時,也會笑問:「耶穌怎麼不快一點來?這樣,就不用準備下個禮拜的講章了」…其實,若是說基督徒沒有期待耶穌基督快點再臨,試問,教會又何必在待降節期等候主再臨?看來,不少基督徒確實是很期待耶穌再臨,讓先知所預言的公義和平遍滿全地。而以此來看,或許,等待耶穌再臨的基督徒,確實有可能會羨慕那些可以先在主懷裡安息的信仰同伴。
對於基督徒而言,因為確信耶穌基督的救恩,可能就會在遭遇苦楚時想「早去,早享福」,而對此,想起一個故事,或許可以作為「為何還要繼續等?」的解釋之一。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一個集中營,在那裡,有許多被俘虜的軍人和平民,而那些人當中有一對夫婦-阿美與小明。阿美與小明很恩愛,無論做什麼事都互相扶持。因為受擄在集中營裡,他們常常彼此鼓勵,期待自己的國家能夠營救他們離開,而有一天,一架直升機突然盤旋在集中營上方,並且,隨即垂降了幾位士兵,原來,士兵們是要營救受困集中營裡的大將軍。
大將軍上了直升機以後,因為機上還有空位,便問:「是否有人要一起逃離?」而那時,阿美隨即將心愛的丈夫推向前,於是,小明被直升機載走。那之後,阿美與其他受擄的人繼續在集中營受苦,而一想到小明,阿美就忍不住想:「當時,如果能與丈夫一起走,該有多好?」想著、想著就哭了。此時,一位婦人走過來,她溫柔地問阿美:「怎麼了?」一番交談以後,那位婦人告訴阿美:「我的丈夫就是上次被救走的大將軍,他交代我留下來、找機會告訴大家『將軍一定會來救我們』…」,而那之後,阿美也開始找機會四處向人宣傳這個好消息!
打從耶穌基督復活升天以後,約莫兩千年來,已經有不少基督徒蒙主恩召永遠享福。可以說,從現代教會處境來看,確實會有不少基督徒認為「先去,先享福」;不過,仔細想想,留在世間的基督徒,雖然像是留在受擄之地忍受苦楚,卻是有機會向更多人宣傳「耶穌必再臨」的福音。而若是以「福音宣揚」的角度來說,上文故事裡的將軍夫人,她在將軍離開後繼續留在集中營,其實並不是閒著沒事,卻是讓得盼望者從一人變兩人、兩人變四人…。以此來看,正如那兩千再加兩千、五千再加五千的僕人們(馬太福音25:14-30),留在世間受苦的基督徒,若在等待中能殷勤為主做工,則在那日將歡喜得到加倍的福份!
結語
基督教會等待耶穌再臨,已經快要有兩千年之久,而在如此長久的時間裡,或許,還沒有蒙主恩召的基督徒,在每年的待降節中,都有可能像是那些在祭壇下的見證者,想要問:「耶穌何時才要再來?」尤其,當世界上出現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某些國家的內亂、飢荒、瘟疫…等現象,就更會讓人期待耶穌再臨的日子早點到。不過,依照啟示錄中的記載,當第五印被解開時,其實還有第六、第七印…,也就是說,基督徒還需要在苦境中繼續等待「及至時候滿足」。
對於等待的人來說,「時間」乃是一大考驗,所幸,基督徒領受白衣,因此可以在等待中繼續愛主愛人。事實上,既然啟示錄另一處經文記載「此後,我觀看,見有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過來,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站在寶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樹枝…」(啟示錄7:9),則或許意味著領受白衣的人會越來越多,而從寬廣的世界歷史來看,打從初代教會以來,信靠耶穌的人確實是越來越多。並且,這些領受白衣的基督徒,不再侷限於偤太族群,而是遍及各個國家民族。
在第五印被打開時,那些大聲喊叫的見證者已經領受了白衣(啟示錄6:10-11),而在第六印打開之後,在那一大群難以數算的身穿白衣者之行列中(啟示錄7:9),極可能包含著在領受白衣前大聲喊叫的見證者。而若是將啟示錄6:10a與 7:10a的「大聲喊叫」之內容互相比較(ἔκραξαν(κράζω的簡單過去式)φωνῇ μεγάλῃ λέγοντες與κράζουσιν(κράζω的現在式)φωνῇ μεγάλῃ λέγοντες都是「大聲喊叫」),則會發現:大聲喊叫的內容從「要等到幾時呢?」已然改為「願救恩歸與坐在寶座上我們的 神,也歸與羔羊!」(啟示錄7:10a)。
原本在等待中「質疑」的見證者,已經在領受並穿上白衣以後,將大聲喊叫的內容改為對信實的上帝之讚美!由此看來,領受「白衣」作為救恩的證明,可以讓原本在疑惑中不耐煩的基督徒,得以因為放心而在受苦中讚美並持續等待!因此,身為基督徒的我們,要懇求上帝幫助並彼此提醒:我們要領受白衣並不斷地讓羔羊寶血洗淨、在等待中持續學主仁愛、持續宣揚「耶穌必再臨」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