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命的樹
啟示錄21:1-3、22:1-2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活命的樹」為題,是指啟示錄作者在新耶路撒冷城裡所看見的「那一棵(從經文裡看來,樹ξύλον是單數)」(啟示錄22:1-2)。而對於現代聖經讀者而言,相信會將「那一棵活命的樹」聯想到創世記所描述的「耶和華 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耶和華 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創世記2:8-9)
按照創世記的記載,樂園裡的樹 עֵץ也是單數,而從創世記的記載看來,人類偷吃分別那一棵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以後,因為違背上帝的命令,於是,上帝將人類趕出伊甸園,並且「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世記3:24)顯然地,人類與上帝失去親密關係以後,同時也就沒有機會領受生命樹的果子。不過,從舊約先知書看來,上帝賞賜給人類悔改的機會,於是,新約聖經中記載,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犧牲自己、受釘十字架、復活後讓人明白上帝的救恩真理,讓信靠耶穌的基督徒可以從上帝得到赦免而「重生(ἄνωθεν再一次/從上面)」。
簡言之,若是將創世記所描述的那一棵樹對照啟示錄的那一棵樹,可以發現:人類原本已經失去吃那一棵生命樹果的機會,後來,慈愛的天父卻又讓人可以有機會吃那一棵生命樹的果子。而按照耶穌的比喻來看,悖逆上帝的人類就像是離開慈父的浪子,當浪子回頭時,就會發現「慈愛的天父一直都在等他回家,無論浪子在悖逆的日子裡曾經如何荒唐」。慈父接納悔改的浪子是完全沒有條件的,因此,向主悔改的人可以全然信靠耶穌,於是,那阻擋在創造者與受造者之間的「不信」與「悖逆」完全被挪去,就讓信靠上帝的人恢復原本在伊甸園裡與上帝親密的美好關係。
所謂親密的美好關係,代表人對上帝的全然倚靠,即,信靠上帝的人不再以「自己的判斷」為標準,也就是「放棄」了「分別善惡的樹之果實」。信靠上帝的人不再受蛇的迷惑,於是,對於創造與掌管一切的上帝「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就將生活中難免的苦惱憂愁交託在「公義慈愛的上帝」之「掌權」中,也因此,信靠耶穌的基督徒雖然仍要面對世間的苦難,卻是能夠「因信稱義」而享受那一棵生命樹的果子 – 永生(與永恆上帝連結的生命品質)。
那一棵活命的樹的果子 – 永生!
在台灣,無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聽過或看過「信耶穌得永生」。按照聖經的記載,耶穌基督在那十字架上為世人獻上「替贖的祭」,則那十字架也就像是一棵活命的樹,提醒信靠耶穌的人要在當下享受主所賜的平安,並在平安中等待將來在新的耶路撒冷裡的全然美好。顯然地,那一棵活命的樹可以帶給基督徒美好的生命,而基督徒在生活中常看見的十字架也可以提醒人要信靠耶穌得永生;但,試問,現實生活中,每一位基督徒都享受永生嗎?或者,有時,我們看著活命的樹,卻仍不肯放棄內心裡分別善惡樹的果子?
按照創世記的記載,人類偷吃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乃是因為受到蛇的迷惑,若是以此來看,則蛇的迷惑其實是讓人「不信」而「不平安」。而試問,受到蛇誘惑時的人類為何不信?或許,不信上帝,是因為不夠認識上帝!因此,耶穌道成肉身,要讓世人明白「上帝對人類的愛」,而為了讓已經被迷惑的人類認識「上帝是愛」,耶穌基督降臨世界,謙卑地以人類的生命顯明上帝的真理,並且,為了替贖人類已經悖逆上帝的罪,耶穌在十字架上完成救恩的任務。
耶穌受鞭傷、行苦路、在十字架上流寶血,替代世人獻上人類無法擔當的贖罪祭。於是,原本在羅馬社會裡代表罪犯受凌辱酷刑的十字架,轉化成為代表「使信的人得活命恩典的那一棵樹(木)」,即,因為上帝的公義慈愛,使原本代表「罪惡的責罰」轉變為「救恩的記號」。而論及那救恩的記號,則是提醒信靠耶穌的人要享受與上帝有美好關係的永生,讓人想起聖經所記載「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16-21)
神愛世人,因此,耶穌降臨世界的任務並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事實上,從創世記的記載看來,人類在伊甸園裡悖逆上帝以後,世人一直都沒有脫離罪的綑綁,也就是說,世上所有的人都有罪,因為,「罪」的意思是指「不信上帝」,而如上文已提,不信上帝或不認識上帝,可能就是不遵循上帝命令的原因。換句話說,聖經裡所定義的「罪(ἁμαρτία沒有正中靶心miss the mark /沒有符合上帝所訂的目標)」,除了是指「外在行為沒有符合上帝的旨意」,更是指「內心存有悖逆上帝的惡念」,而悖逆上帝的理由,其實也包括「對上帝的旨意有所質疑」。
伊甸園裡,當蛇用「模擬兩可」的話語迷惑人之時,若是人對上帝的命令足夠明白並全然相信,應該就不會發生偷吃禁果的憾事。不過,從創世記的記載看來,人類悖逆上帝的憾事已經發生,並且,人類因為犯罪而被上帝趕出樂園,因此,為了那分別善惡樹的果子,人類必須付出「無法領受生命樹的果子」的代價。所幸,上帝讓有罪的人第二次機會,若是人們願意信靠耶穌,就會如同在黑暗中向著真光前進,內心不再因為不信而受罪的綑綁,也拒絕行那違背真理的事,並且,將來要在新的耶路撒冷城裡看見那一棵生命樹!
那一棵生命樹的果子,極可能地,可以幫助人對付內心裡已然存在之分別善惡樹的果子。論及「分別善惡」,仔細想想,不就是「做判斷」?而當人類自己要做判斷時,其實,就是以「自己所認為對的觀念」為標準,而那不就是士師記作者所警告的「各人任意而行(照著自己的標準做判斷)」?…在士師時代,以色列百姓拒絕上帝親自為王,於是,從《撒母耳記》看來,他們要求立王,或許是自己想要作自己的王!而當人想要作自己的王,就不會絕對順服上帝,卻是以自己的觀點為上帝。因此,人類違背上帝旨意而偷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問題不在於那棵樹,也不在於上帝將那棵樹種在園子裡,而是在於「人類想要以自己的觀點為標準做判斷」。
人多半會以自己的觀點為標準,怎麼辦?
面對生活中的大小事,多數人都會以自己的觀點做判斷,而從聖經所記載的伊甸園事件來看,或許,那是因為人類內在生命裡已經存在「分別善惡」的念頭。換句話說,聖經裡透露出一個存在於人類社會已久的事實,那就是人類的內心裡有「分別善惡」,就算是天真無邪的孩子,也可能會自然地有自己的意念。對此,相信不少為人父母者都經驗過,當孩子出生時,父母可以為他們決定該穿什麼?該吃什麼?不過,當孩子開始會走路以後,就會讓父母追著跑,甚至,開始決定自己想要穿的衣服…。
面對年幼孩童的決定,父母剛開始會以「壓制」的方式管教,而因為孩子沒有能力反抗,於是,多半只能在「判斷」後「決定」哭鬧或悶悶不樂。不過,仔細想想,哭鬧或悶悶不樂的反應,其實已經是一種「表達自己的觀念」之行為,而對於擁有管理地位的父母而言,大概就意識到孩子的叛逆。論及叛逆,更為明顯的是進入青春期以後,那時候,因為在行為上獲得更多自由,於是,「表達自己的觀念」之行為會更加有力量,而那反抗的力量就會讓管理者發現「壓制不住了」!
說到叛逆期,聖經讀者或許想到,耶穌在12歲時曾隨著父母去耶路撒冷過逾越節,但在節期結束之後,耶穌卻沒有跟著離開,反而是在聖殿裡與經學士們談論聖經。後來,約瑟與馬利亞找到耶穌,而照聖經記載,當時的情況如下:他父母看見就很希奇。他母親對他說:「我兒!為甚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耶穌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路加福音2:42-49)對於這段經文,或許有人質疑「耶穌也有叛逆期」?不過,從經文看來,耶穌反抗約瑟與馬利亞的管教時,其實不是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是提出「天父上帝的標準(家規)」。
道成肉身的耶穌明白身為受造者的軟弱,也知道人類在有能力之後,會將內心裡「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或許是因此,耶穌在「慈父、浪子與大兒子」的故事裡,將不少家庭裡可能會出現的「浪子」比喻為「對天父叛逆的罪人」,並且,耶穌不僅是提醒罪人「慈愛的天父正在等待」,也期待故事裡的長兄能夠順服天父的意思,接納那悔改且願意回家的兄弟。其實,說到浪子的悔改,不就是「放棄」自己先前「悖逆慈父」的觀念?而從耶穌當年對約瑟與馬利亞所說的話來看,放棄自己先前的觀念,取而代之的應該是「明白天父的旨意」,難怪,耶穌當年是留在聖殿裡與經學士們討論聖經。
聖經乃是上帝賞賜給人類的標準,用來取代人類內心已經存在的判斷。雖然,按照聖經的記載,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是「悅人的眼目」(創世記3:6);不過,將那一棵活命的樹與那一棵分別善惡的樹兩相比較,前者的果子應該是要取代後者的果子,才能讓人活出符合上帝旨意的生命。說到符合上帝旨意的生命,也可以說是「連結於上帝的生命品質」,也就是所謂的「永生」「主掌權的生命」「平安喜樂的生命」。如此的生命,能讓人從「照自己的觀念作判斷」轉化為「遵循天父上帝的旨意」。
結語
基督徒都知道,因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了」的救恩,讓我們得著永恆的生命,而永恆的生命是指完全平安的生命品質。基督徒既然從主耶穌領受完全的平安,則無論何時、何地、何種境遇…都不會憂愁懼怕。並且,因為在基督的愛裡沒有懼怕,讓相信主必保守的基督徒能勇敢面對未來或未知,於是,在此時此刻用基督的愛互相包容、彼此和睦。可以說,因為耶穌在十字架上彰顯的恩典,讓願意信靠且跟隨耶穌的基督徒得享地上天國,彷彿已經預先看見那新天新地的景致,也像是預先領受生命樹之果的美好!
基督徒要領受那一棵活命的樹的果子,實際上來說,可能就是要養成讀聖經的習慣,並且,讀聖經不是一時的功課,而是要在生活裡延續不斷。從那一棵活命的樹來看,既然是栽在生命水的河兩邊,果子所吸收的就是使人得到永生的水,因此,人們領受那生命樹的果子,就讓內心裡有生命樹的果子取代自己想要分別善惡的念頭。當然,說到此,也要提醒:本主日起,禮拜以後將舉辦成人主日學,即針對每週的讀經進度做重點整理,期待大家踴躍參加,養成讀經的習慣,讓生命樹的果子幫助我們明白天父的標準。
那一棵活命的樹是在生命水的河之兩邊,可以想像地,那一棵樹必然是相當地巨大,因此,每月都要結的果子也必然非常地多。當然,如果要長期照著時間領受果子,可能,在柴米油鹽的繁雜生活中並不容易,因此,期待弟兄姐妹也能找幾位屬靈同伴或親人朋友一起讀經,並且,在讀經的同時,可以互相關心、彼此代禱。如此,讓我們能夠如同詩篇作者所說「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篇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