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信的人
馬太福音書8:1-6、16-27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小信的人」為題,想要從「耶穌平息風和海」的事件探討現代基督徒在信仰上的功課。以被稱為「共觀福音(Synoptic Gospels)」的馬太、馬可與路加福音書的記載來看(馬太福音8:23-27;馬可福音4:35-41;路加福音8:22-25),該事件大概如下:耶穌與跟隨者乘船在加利利海航行,突然遭遇到「強勁下瀉風」(Katabatic Wind)所引起的大浪,導致船隻面對極大的危險。而在緊急狀況下,耶穌卻是在船尾的甲板下睡覺,因此,跟隨者趕忙向耶穌求救。在那之後,按照馬太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先是對他們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然後就吩咐強風與大浪平息。
將三卷福音書互相對照,可以發現:馬可福音書中特別提及「有別的船和他同行」「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而在馬可與路加福音書的記載中,耶穌是先平息強風與大浪,然後才問船上的人們:「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你們的信心在哪裡呢?」。當然,無論耶穌是先平息風浪或是先提醒跟隨者要有信心,那些跟隨者們都被耶穌稱為「小信的人」「還沒有信心」「膽怯的人」。為何他們會被稱為小信的人?或者說,「還沒有信心」的「還沒有」是針對什麼?…或許,對於同樣是跟隨耶穌基督的現代聖經讀者而言,這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當然,可想而知地,那些被稱為小信的人在該事件的結尾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極可能代表他們在親眼目睹「耶穌掌管風和海的權柄」之後,可能在信心的功課上已經有所成長,即,該事件可能讓他們從「小信」轉變為「不再小信」,因此,那些小信的人身上,應該有值得現代基督徒探討的經驗。不過,要探討他們的經驗之前,試問,誰是那些「小信的人」?對此,馬可福音書裡似乎沒有記載;但是,在馬太福音書中卻在該事件「之前」提到兩個可能是小信的人 – 經學士與要先去埋葬父親的學生(太8:18-22,路加福音則是在平息風浪事件之後才提及這兩人,參 路9:57-62),因此,下文要從馬太福音書的脈絡探討那可能是「小信的人之一」的經學士。
經學士可能是小信的人之一
按照馬太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平息風與海的事件可能是發生於加利利海上,而因為先前耶穌是在迦百農舉行醫治佈道會,即,先是醫治痲瘋病人、癱瘓病人(百夫長的僕人)、彼得岳母的熱病…然後,「到了晚上,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他只用一句話就把鬼都趕出去,並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馬太福音書8:16-17)。論及以賽亞的話,應該是指以賽亞書53:4所記載的「彌賽亞(基督)」預言。而極可能地,因為耶穌在山上教導包括「天國八福」「做光做鹽」「愛仇敵」…等上帝國的真理(馬太5-7章),並在下山以後(馬太第八章開始)行醫病趕鬼的事,導致當天晚上有許多人圍著耶穌。而或許是要繼續傳揚上帝國真理,耶穌就準備搭船離開當地,而就在耶穌還沒有搭船離開之前,有一位經學士對耶穌說:「夫子,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馬太福音書8:19)
若是按照先前發生的事情來看,經學士是聽見耶穌的教導並且看見耶穌醫病趕鬼,於是認為「耶穌就是偤太傳統中的彌賽亞(基督)」,因此,他向耶穌表達「自己要跟隨」的決心,並且,所謂的「你無論往哪裡去」可以說是展露出他當時應該有「無比的信心」!正如現代基督教會處境裡可以觀察到的,許多特會在結束前往往會有呼召的程序,即,在感動人的講道之後、在鼓舞人的音樂中、在同儕彼此鼓勵時…,不少參加特會的人會隨著主講者的邀請而向台前走,然後,或許因為身體疲累而更容易讓內心柔軟,於是,在那感人的氛圍裡,許多人會相當有信心地向耶穌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
對於因為神蹟奇事而感動並決志的經學士,耶穌卻是對他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書8:20)對於耶穌的說法,不知那位經學士在當下的反應如何?不過,從現代教會處境來看,這樣的說法可能不會阻止那正因為感動而決志的人。畢竟,當時耶穌對經學士的提醒,其實只是表明「跟隨耶穌、居無定所」「睡覺時沒有安穩舒適的枕頭」,而這對於親眼看見耶穌行神蹟奇事的經學士來說,顯然是算不了什麼!因為,既然是經學士,則應該飽讀希伯來聖經且清楚以色列歷史,因此,耶穌的提醒就不大可能讓他打退堂鼓,畢竟,上帝膏抹的彌賽亞乃是受苦的僕人、需要接受「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鍛鍊。
或許,這位經學士會讓人聯想到路加福音書裡記載的那位「少年的官」,於是,不自覺地以為這位經學士在聽見耶穌的提醒以後會離開。因為,當耶穌對少年的官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大概,因為捨不得優渥安穩的生活,那少年的官露出憂愁的模樣,於是,明白那人內心的想法,耶穌就趁機教導眾人,說:「有錢財的人進 神的國是何等的難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 神的國還容易呢!」(路加福音書18:18-30)而因為耶穌提醒人「為要進入上帝國而放棄所擁有的一切,比那本來就缺乏的弱勢者是更加困難許多」,於是,有些聖經讀者就可能以為馬太福音書裡記載的這位經學士也沒有繼續跟隨耶穌。
不過,從現代教會處境看來,當一位飽讀聖經且清楚以色列歷史的人眼見耶穌行神蹟奇事,其實,應該不會因為「跟隨耶穌可能會居無定所」就選擇離開,畢竟,以當時的背景來說,這位經學士可能是將耶穌視為彌賽亞或如以利亞的先知,而既然早已明白跟隨先知並不是容易的事,甚至可能會遭受如耶洗別與亞哈王的逼迫,則這位經學士很可能在聽了耶穌的提醒以後,繼續跟隨耶穌,甚至可能是在當晚與耶穌一起搭船,並且在那船上遭遇強風與大浪。而若是如此,試問,這位經學士在面對風浪時,可能在信仰歷程中有什麼樣的成長?大概,在耶穌平息強風與大浪之後,當眾人希奇,說:「這是怎樣的人?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作為一位熟讀希伯來聖經的人,他會明白「耶穌就是掌管一切的主」!甚至,經學士的腦海裡可能會浮現「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約伯記42:5)
那位經學士的信仰歷程
親身感受到耶穌掌管風浪的權柄,或者說,親眼見識風浪對耶穌的順服,應該會讓經學士明白耶穌就是萬物所遵循的真道。說到真道,按照約翰福音書的記載來看,「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翰福音書1:1-3)耶穌基督乃是道成肉身的主,也就是創造萬物的上帝本身,即,一切受造都是藉著耶穌基督所造,因此,耶穌當然有平息風浪與掌管一切的權柄。而依照偤太傳統中對彌賽亞的期待,這位經學士可能就在驚訝中明白「原來萬物藉著真道所造,而真道要親自成為那施行拯救的彌賽亞(基督)」,也就是說,經學士曾經專心研讀的聖經真理,活生生地出現在他眼前,應該會讓他明白「耶穌不只是先知,而是那差遣先知的主」。
假使那位經學士與耶穌同乘那船,可能,他就會有上述的信仰歷程。而對於經學士可能經歷的信仰功課,讓人想起一個故事:從前~從前~,有一位仁民愛物的國王,他為了國家百姓的幸福,設定了許多的法條與規矩,要讓百姓生活在安穩的環境中。而在國王的治理下,百姓依循著王國的法律,安份守己、互相照顧,因此,王國裡沒有人貪心、偷盜、犯罪,也因此,百姓們夜間睡覺時不用關門、接電話不用擔心是詐騙、看見路邊有人受傷可以放心地幫忙…,可以說,因為國王所制訂的律法,讓百姓生活在宛如樂園的環境裡。不過,誠如許多童話故事裡的情節多半會出現轉折點,否則故事就會在幸福快樂中結束,而說到這故事的轉折點,是在國王一家要出遠門旅遊後開始…。
話說,有一天,國王決定帶著家人出遠門旅遊,因此,他需要聘僱一位宰相暫時治理國家。於是,國家裡面的博學之士紛紛到王宮裡應徵,而在精心挑選以後,國王順利地聘僱了一位宰相。說起這位宰相,不僅是飽讀經書,更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而找來了這樣的博學之士以後,國王就要求他要熟讀國王制訂的律法,因此,宰相花了相當多的時間專研律法,然後向國王報告「自己已經能夠將律法倒背如流」。聽了宰相的說法,國王就當場對他考試,而果然,宰相對國王制訂的法律相當熟悉,因此對國王的考試對答如流。也因此,國王就放心地帶著家人外出旅遊。
國王外出以後,宰相按照國王制訂了律法治理國家,一開始倒也相安無事。不過,日子久了以後,宰相發現無法全然按照法律的規定處理百姓之間的問題。比方說,有一次,某人的家裡發生火災,好不容易搶救出家裡的物品,卻不知該將物品放置何處?於是,無家可歸的人尋求宰相的幫助,而宰相在翻查國王所制訂的法律,發現法律有規定「不能佔用別人的土地」,於是,宰相要求受災者將已經搶救出來的物品再次放回去已經燒毀的家裡。宰相確實遵照國王的法律,但卻造成受災者雪上加霜,於是,諸如此類的事件逐漸讓某些百姓苦不堪言…。不過,因為宰相是以國王制訂的律法治理國家,百姓們也就只能無奈地默默承受,不敢有違反國家法律的想法。
幾年之後,王國邊境傳來「國王回來了!」的消息,百姓們都很高興,而宰相則親自到邊境的城門去迎接。不過,到了城門口,宰相發現王后抱著一位嬰孩,就詢問國王:「請問陛下,這嬰孩是誰?」國王說:「我兒子啊,在旅途中出生的…」此時,宰相又翻查國王的律法,然後對國王說:「恭喜陛下,但照您制訂的法律,這嬰孩算是外國人,有可能是奸細,所以不能入境!」「而您與王后是嬰孩的父母,照規定必須在嬰孩身邊照顧他,所以,也不能入境!」…故事裡的國王與王子之所以被拒絕入城,其實是因為「宰相沒有意識到那嬰孩是王子的身份」,而對此,或許有人會想到「道成肉身的耶穌,曾經被人以上帝律法為理由拒絕,其實也是因為那些人不明白耶穌是神」,而不明白耶穌是神,只是將耶穌視為先知、醫生、祭司,或許就是「小信(沒有足夠的信)」。
結語
從福音書的記載看來,耶穌在傳道的過程中,不僅是教導上帝國福音的真理,也同時讓人親眼看見上帝的實存、讓人經驗並認識與我們同在的上帝。以平息風浪的事件來看,其中可能是小信的人之一的經學士,他可能是一位熟讀希伯來聖經並清楚以色列歷史的人,並且,如此在宗教知識上具有專業的人,他還親眼看見耶穌行醫病趕鬼的神蹟,甚至,他可能是因此向耶穌決志,說:「你無論往哪裡去,我要跟從你。」;然而,如此熟讀聖經且眼見神蹟奇事的人,在遭遇風浪時仍然可能是驚慌害怕、被耶穌稱為「小信的人」,看來,如果只是知道上帝國福音的真理、如果只是眼見醫病趕鬼的奇事,還是有可能無法對耶穌建立足夠的信心,因為,所謂足夠的信心乃是要認識「耶穌是創造一切的神」!
共觀福音書裡記載耶穌責備並平息的是「強勁下瀉風(Katabatic Wind)」(參http://biblegeography.holylight.org.tw/index/city?id=92 存取於2023/3/12),很明顯地,那樣的強風會突然平靜,除了是超自然現象,應該是沒有其他的解釋,而聖經作者記載了這一個事件,極可能是要讓聖經讀者認識「耶穌的神性(完全的神)」。以此來看,如果現代基督徒的信心只是在於耶穌的醫病趕鬼與教導真理,或許就只是如同相信醫生、祭司、先知…,即,信仰的對象是「人」。不過,耶穌在加利利海上平息沒有任何阻礙物的強風,如此的是件顯出,耶穌基督不只是醫生、祭司與先知,同時也是那創始成終的神!也就是說,將耶穌視為完全的人,如此的信心是不足夠的,因為,耶穌是完全的人與完全的神!
其實,當船上的那些人親眼見識到耶穌以神性掌管大風大浪,就像是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時親眼見識分開紅海的上帝,而值得注意的是,親眼見識那超自然現象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在那船上所有小信的人,甚至,按照馬可福音書所提之「有別的船和他同行」,還有其他船上的人。很可能地,在耶穌平息風與浪的事件中,那些人共同經驗並明白「掌管風浪的耶穌就是創造萬物的神」,因此,他們不再是小信的人、以為耶穌只是教導真理與醫病趕鬼的完全人,而是相信「為世人獻上贖罪祭的耶穌,乃是完全的人與完全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