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入城以後…
馬太福音書21:6-10、26:14-29
李子和牧師
本主日是棕樹主日,以「主入城以後…」為題,是想要在紀念耶穌光榮進入耶路撒冷的同時,也要簡述耶穌進入聖城之後的事,藉此作為現代基督徒在受難週時的自我提醒。一般來說,那七日裡發生的事大致如下:週日「棕樹主日」- 應驗先知的預言(賽9:9、詩篇118:25-26)。週一「訓誨日」- 潔淨聖殿。週二「辯惑日」- 責備無花果樹不結果、到聖殿教導與辯論。週三「退修日」- 傳統上認為耶穌在此日到曠野避靜,偤大則是利用那天與祭司長商議。週四「洗足/聖餐日」- 逾越節晚餐中為門徒洗腳,勉勵門徒要彼此相愛。週五「受難日」。週六「安息日」。
從馬太福音書的描述來看,耶穌在進入耶路撒冷後的第一件事是潔淨聖殿,對在那裡做買賣的人說:「經上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馬太福音21:1-11)。從耶穌的行動與說詞看來,當時的聖殿可能長期被用來作為營利的處所,導致耶穌在進入聖城後急著要處理此事。既然耶穌如此重視此事,現代基督徒或許也可以要省思,當我們來到禮拜堂時,是否有專心向神祈禱、親近上帝?…而如果基督徒能夠明白耶穌的心意,將聖殿作為向上帝禱告的殿,並在禱告中親近上帝、尋求上帝的旨意,則就會不斷地對上帝更加信靠。
當然,反過來說,如果對上帝沒有信心,則就像是不結果的無花果樹,在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的隔天早上被責備而枯乾(馬太21:18-22)。而對此,基督徒也可以省思「自己是否只是聽過耶穌的真理,卻沒有因此信靠耶穌基督?」對學生強調信心的重要以後,耶穌又到聖殿教導眾人。而或許是先前潔淨聖殿的動作引起緊張,導致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向耶穌挑戰、提出許多關於律法的問題。後來,耶穌對他們的問題一一解答,並且藉機會教導上帝國福音,包括「真正悔改者才能進入天國」「惡奴僕害死葡萄園主的兒子」「天國宴席」「納稅給羅馬皇帝」「復活」等問題,而就在耶穌回答那些不相信死人復活的撒都該人關於「復活的真理」以後,聖經上記載「眾人聽見這話,就希奇他的教訓。」(太22:33)。
令人感到訝異的是,原本與撒都該人不和睦的法利賽人,眼見撒都該人不敵耶穌,竟然就派出一位律法師作打手、想要繼續對付耶穌。不過,耶穌再次藉機會教導,對精通律法的人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 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22:37-40)極可能地,律法師對於律法與先知書應該是很熟悉的,不過,他刻意要試探或陷害耶穌的行為,已然顯出「沒有實踐第二條誡命」的事實。而耶穌對律法師的提醒,或許也可以讓現代基督徒自我省思「我們是否因為敬畏上帝而與人和睦?」或者「我們的惡待他人的行為已經顯露出對第一條誡命的藐視?」
教導眾人要敬畏上帝與愛人如己以後,耶穌卻被偤大出賣。論及偤大出賣耶穌這件事,有人認為,他不太可能是為了貪圖祭司長給的三十銀,畢竟,偤大管理眾人錢財,不需要為了錢而出賣耶穌。比較可能地,跟隨耶穌並曾親眼看見耶穌行神蹟的偤大,他是想要逼耶穌出手攻擊羅馬政權、以神蹟奇事建立基督帝國!因此,有學者認為,偤大是受到祭司長欺騙,以為偤太祭司團體要帶人跟隨耶穌起義,因此,他們以三十銀為信物,並要偤大以親吻耶穌作為暗號,讓聖殿武士們知道「耶穌就是首領」,逼迫耶穌帶眾人揭竿起義。(宋泉盛,《耶穌在耶路撒冷的最後一週》,台北:永望,2013年。59-68頁)
當然,在偤大親吻耶穌以後,他很快地發現:祭司長與同黨們逮捕耶穌,不是為了強迫耶穌起義,而是要誣陷耶穌是亂黨首領,誘導羅馬軍隊將耶穌定罪並且釘十字架。耶穌顯然是知道偤大找祭司長商議的事,因此,週四日落以後,耶穌在與學生們一起過逾越節期間設立聖餐並為學生洗腳,如同為他們留下一個「敬神愛人」的典範。而設立聖餐以後,耶穌到克西馬尼祈禱、被捕、夜間受審,在週五天亮時被交給比拉多、走苦路、釘十字架,到了當天下午三點斷氣、在日落前進入墳墓守安息日,並在週日復活!
如果從聖經的記載看來,耶穌在復活前七天裡的似乎沒有行醫病趕鬼的神蹟奇事。以此來看,打從騎著驢、在眾人以棕樹枝迎接之中進入耶路撒冷以後,耶穌是放棄自己超越一切的能力,讓自己如同是一隻待宰的羔羊,卻又勇敢地在臨死之前堅持宣揚上帝國真理。尤其,耶穌先是向律法師提出敬畏上帝與愛人如己的誡命,又在設立聖餐期間親自以謙卑洗腳的行動向學生們示範彼此和睦的模樣,就讓聖經讀者可以明白「基督徒最應該學習耶穌的功課,乃是要敬畏上帝並彼此相愛」。
論及敬畏上帝與彼此相愛,耶穌不僅是以言語和行動教導示範,更是在逾越節的晚餐裡設立了聖餐的儀式,讓偤太傳統裡對出埃及的記念,轉化為對上帝國的盼望。意即,透過「與主同桌」的儀式,信靠與跟隨基督的人不僅是明白耶穌教導的許多真理,且要因為信靠耶穌而實踐這些真理,如此,才配得與主同桌、領受耶穌的身體與犧牲的寶血。而從耶穌在逾越節晚餐中設立的聖餐來看,耶穌帶領百姓出埃及,不是要建立世界暫時的帝國,而是要讓信靠耶穌的人恢復與神和好的生命,並且因為與神和好而彼此和睦,享受天國的永遠平安。
其實,聖餐的儀式中,基督徒領受了耶穌走苦路、受鞭傷、為我們被打破的身體,就讓我們都成為基督身體的一部份,也在基督裡要合而為一,並且,我們不僅是要一起成為基督的身體,也要在這合一的身體裡有基督的生命,因為,當我們一起以杯為記號向耶穌立約,則那杯裡的寶血,就提醒基督徒要效法耶穌的生命,不僅是絕對地敬畏上帝,也要為此犧牲自我,如同耶穌走苦路,甚至,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以此來看,顯然地,當基督徒守聖餐時,那與主同桌的儀式,不僅是領受主耶穌所賜的餅與杯,也同時代表要效法基督的愛與捨。
或許,對於多數基督徒而言,教會經常舉行聖餐儀式,久而久之,讓人忽略了其中所包含的提醒,因此,有些人可能會想:具體來說,如何效法基督的愛與捨?…對此,當然要回顧耶穌在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前的教導。而接續上主日所提,耶穌讓跟隨者明白「基督乃是完全的人與完全的神」,在那之後,耶穌在彼得、雅各與約翰面前變貌,並且,有聲音從雲彩中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馬太17:5)聖經裡如此的記載顯然是要讓聖經讀者更加確信「耶穌就是三一神本身」。
設立聖餐時,耶穌說:「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裡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馬太26:29)從耶穌所說的「我父的國裡」看來,耶穌已經表明了自己的神性,因此,當時的學生其實是「與神同桌」並同享天國筵席。如此說來,在逾越節晚餐中離席的偤大,他或許是想要祭司長合作、逼耶穌展露神性,即,他們想要透過耶穌行神蹟奇事號召偤太人起義推翻羅馬殖民政權。而,以當時的處境來說,偤大的想法或許也可能成功;不過,此人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獨一真神不是任人操控的」。當然,如果偤大是想以自己的方法逼耶穌行神蹟,則當他在逾越節晚餐中問耶穌:「拉比,是我嗎?」(馬太26:25)或許,他是真的還沒意識到「信自己過於信耶穌,就是要出賣耶穌」。
主耶穌進入耶路撒冷以後,一直都在繼續教導上帝國真理,並且,耶穌沒有要為自己建立帝國,更沒有要接受偤大的擺佈。或許,偤大以為耶穌要建立的是基督帝國,即,如同羅馬帝國利用百姓的犧牲而讓少數人得到滿足;不過,耶穌顯然不是要利用百姓來滿足自己的權力地位,反而,耶穌是要為百姓付出替贖的代價並賞賜平安給凡信靠他的人。從現代台灣處境來看,或許,也有些人受民間宗教觀念影響、誤以為神需要人的幫助,於是,如同偤大的人就想要以自己的想法操控耶穌。若是如此,懇求聖靈幫助,讓我們透過耶穌在聖餐中的教導而明白「基督要犧牲自己的身體與寶血,讓凡信靠耶穌的人進入上帝國,並在天父的國度裡與神同桌、永享主所賞賜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