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著的業?
約書亞記1:13-15、彼得前書1:3-9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日是復活節第二主日,用的經課是書信彼得後書1:3-9,耶穌的學生彼得,他在經歷耶穌的死及復活後的階段,彼得承接了耶穌使命開始宣講基督的好消息,另外讀經進度也進入約書亞記,所以今日就用約書亞第一章,也是約書亞承接了摩西在帶領以色列人出曠野後,開始準備進入應許之地的階段。今就用彼得與約書亞承接這階段的使命、任務,對他們的考驗來探討上帝所讓人承接所得著的業是指什麼還是有什麼意義。
●約書亞的考驗
約書亞記是接著申命記後面,可以說是出埃及記後半段的開始,當初以色列人在埃及是被欺壓是奴僕身份,以色列人向主上帝求教(出2:23-25),那時主上帝呼召的摩西,跟摩西說:帶以色列人出埃及,去到迦南那地方,就是流奶與蜜的地(出3:17)。而現在約書亞準備要進入迦南地時,走到約旦河前,就如摩西當時帶領以色列人在紅海一樣,前面是紅海,後面是埃及的追兵,當紅海一分開時,以色列人就看見這樣神蹟時,就馬上隨著摩西往前走,但是我們也知道,曠野中的以色列人並沒很聽從摩西的引導,在沒多久後就開始埋怨、背逆、甚至有要叛變。出埃及以後的以色列人雖然已經是自由的身份,但是他們心仍然還在埃及,所以上帝讓以色列人在曠野將近要四十年的時間…在曠野中來操練他們的信心。
今約書亞要承接摩西,隨之遇到的挑戰,第一,就是摩西死之後,以色列人是否會跟當初那樣背逆,再來約書亞是否有辦法能帶領這群以色列人嗎?而前面就是約旦河,雖然後面並沒追兵,但已有兩個半的支派已得著產業的地,就是今所讀經文中約書亞呼籲呂便、迦得及瑪拿西半支族的人,盼他們要記得與摩西的約定,上帝將安居的地賞賜他們,就是在約旦河東邊,摩西已經分配給他們了。約書亞如此的呼籲,希望他們可以成為先鋒、帶頭,也是要確立對這兩個半支派的領導,除了讓他們想起與摩西的約定,也是讓大家知道上帝所帶領不是那一個支派而已,而是全以色列民族。以上都可能是約書亞開始承接摩西的職份時的困境和考驗,不過接著的經文我們都很熟,就是第1章16-18節,這兩族半的支派回應講:「約書亞你吩咐我們的,我們都會照著去做;你派差遣我們去哪,我們都必去;我們以前一切事聽從摩西,也會如此聽從你。願主上帝與你同在,正如與摩西同在一樣…你一定要剛強壯膽!!」
●紅海與約旦河之後
對此可以看出,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操練,已經與當初出埃及的不同了,他們在曠野的學習,並不是提升以色列人的生存能力,還是讓以色列人有爭戰的能力,從埃及到迦南地將近40年的時間,並不是加添以色列人能力,而是分別出來他們成為主上帝的子民,是願意信靠上帝來成長,是要除去心中偶像,除去心中的驚惶。早前在埃及的法老是用權力及刑罰,讓人因為懼怕來敬奉法老王。而主上帝是用慈愛、用時間來等候、操練人成為好的人,因感受到上帝的慈愛及陪伴,所以願意甘心來信靠祂、服事祂。
所以前面是約旦河,就算過約旦河接著還有耶利哥城,還有挑戰要面對,以色列人已經甘心照著約書亞的帶領,就走進約旦河,且一起繼續來面對接下來的挑戰。因為他們知道了他們所信靠的上帝是大有能力,他們已經相信了當初摩西所領受上帝的話以及上帝的應許,是真的會到那流奶與蜜的地。
埃及到曠野,有紅海;從曠野到迦南地,有約旦河,我們的信仰有時就如在紅海前,是因為後面有追兵,不得不向前走,留在原地只會被埃及兵抓回去,但有時就如在約旦河前,若不願意向前走,就是停留在曠野,而且我們看見主上帝的信仰,從個人到團體,不只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還是摩西、約書亞個人的信仰,已經是以色列全民族所倚靠的信仰。就因如此的信仰中,看見呂便、迦得,及瑪拿西半支族,此兩族半的人願意繼續讓約書亞帶領,與其他支派一同向前走,今經文,約書亞講:等到主上帝使你們的弟兄像你們一樣得享平安,並且得著主所賜他們為業之地,那時就可以回你們所得之地,承受為業,而這些應許是真實際的產業,就是土地。
●土地是應許?
在舊約也強調只有主上帝才是這地業真正的主人,主上帝曾應許亞伯拉罕迦南地是他的基業(創12:7),所以當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住在那,在那生活可以說這是上帝對亞伯拉罕應允的實現,但總是人的人性、罪性的問題,誤用這些基業,破壞與上帝的關係,所以之前讀經進度在讀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五章,耶穌在山上的教導「登山寶訓」,論福氣時,溫柔的人真有福氣,因為上帝會讓他們承受應允的土地;以及為著實踐上帝的旨意受迫害的人真有福氣,因為他們是天國的子民,所以這基業就從世間的物質轉化做超越世間的東西。
所以回到看約書亞1:15翻做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這句中的得著的「業」此字是用「κληρονομία」,而今另一處經節,彼得前書第1章4節提到,得著上帝為他祂子民保留在天上那不敗壞、不汙損、不衰殘的基業,這句的「基業」也是同一個希臘字「κληρονομία」。彼得在所寫的這基業,是上帝應予屬上帝子民將來所要承接的,這個所應予的基業,與舊約以色列人所應予的地業,有所不同的是,不敗壞、不汙損、不衰殘,就是不會被世間政治、經濟、種種所影響…因不敗壞、不汙損、不衰殘,這也是指主上帝的本質,上帝是聖潔、是自有永有的、掌權的主,人之所以可以得著天上的基業的原因,就是「救恩」,而救恩的實現就是耶穌基督的對死人中復活來成就。
但當還未顯現這基業時,彼得在第6-7節講到:因如今,雖然現在因種種的試煉或許必須暫時受苦,這是也是在證明我們的信心能接受考驗,是比被火煉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將來榮耀的結果還是所得的業,的確讓我們基督徒有無限的盼望,但是我們所仰望上帝的救恩,最後所可以完全實現的,是真正的信,也就在世間會經歷種種的考驗。
●應許是目標、獎勵?
就如當時主上帝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有應允要帶以色列人到豐盛的地、流奶與蜜的地,這讓以色列人有一個盼望,就是要去到這地方。但是這應允,是否只是如同一個目標,或是給人的一種獎勵呢?而這樣常可能會造成兩種心態,一種就是將這應許當作世間的目標、業績一樣,是要「努力」達到業績,目標,就有獎金獎勵人;而另一種就是想說上帝就應予了,結果還是自己過自己的,就如以色列人出埃及後,想到還是造金牛,遇著困境,就開始想要回埃及,在那埋怨沒水沒食物…但這兩種心態容易落入比較與競爭,所以彼得也有如此深深的體會,才講我們的信心要經過鍛煉,也如同上帝讓以色列人在曠野鍛鍊他們的信心一樣,為的就是使人更認識祂,是願意信靠上帝來成長。
●彼得的考驗與成長
所以復活節第二主日我們來回想耶穌是怎樣帶領彼得,幫助他成長,耶穌開始是用船以及補魚,而這都是彼得的專業,耶穌從命令彼得將船開向水深所在抓魚,尤其還是整晚抓不到魚的時候(路5:1-11)。也在海上起大風浪時,學生喊要沒命啦!耶穌使風浪平靜。尤其是耶穌讓彼得在水面行走,彼得走了一下,看見風怎麼這麼大,就害怕,跌入海,然而耶穌隨時伸手將彼得牽起。還有彼得在耶穌預言會三次不認耶穌後,彼得的故事不是在雞啼叫三次之後就結束了…就在耶穌復活有一天早晨吃了早餐之後,耶穌就問彼得:「約翰的子西門彼得,你有愛我勝過這些嗎?」彼得確實愛耶穌,但是彼得也曾跌倒過,不認耶穌過…然而就在復活之後耶穌的接納,可說耶穌深知彼得的信仰生命已經成熟、成長了,所以今經課另外一處是使徒行傳2:14那段,彼得就在眾人的面前,大聲宣講:耶穌是基督的好消息,上帝已經有讓祂復活,彼得他們都是這件事的見證人。
讓我們看見,彼得不只經歷知識及信心需要成長,更加經歷在主的愛中成長,這都是顯出彼得對主耶穌那份真的信,當我們更認識耶穌,我們就會更加信靠耶穌,當我們更信靠耶穌,我們就更愛主。就如彼得在第8節,所寫:我們雖然沒有見過他,卻是愛他;如今雖不得看見,卻因信他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在這句中喜樂彼得用這字的希臘文「ἀγαλλιάω」,台語講歡喜快樂,華語翻做喜樂,現台翻做歡喜,而這字原文在新約很少用到,是舊約翻做希臘文的七十士譯本,是在舊約才常用的字,用於朝拜者對上帝的憐憫所產生的歡喜快樂、興高采烈,是一種因救恩的感謝和喜樂。所以這喜樂是人對主上帝所預備救恩顯明時的自然反應,彼得並不是說要因為有苦難來歡喜,不是要我們強顏歡笑,當作自己沒負面的情緒,還是沒做錯過…把這些當作不要緊,或是假裝不存在過…彼得就是經歷過,這些負面的情緒以及做錯過…然後真正體會到上帝的救恩,聖神的帶領,真正感受到耶穌的接納與慈愛,自然對主上帝有感恩的喜樂,所以基督徒的喜樂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一部分,是自然的也是真實的。因此這樣,第3節彼得講:願頌讚歸與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父神!他曾照自己的大憐憫,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重生了我們,叫我們有活潑的盼望,所以我們看著彼得生命的重生轉變,就是他活出基督的信仰,且這活的盼望,除了可以承接天上那不敗壞、不汙損、不衰殘的基業,另外就是讓我們知道因為我們在基督裡有重生的生命,就是活命來承接。
●產業?
產業的觀念除了土地,因古早農業社會,為了農作還是畜牧,漁業,可以勞動、做工的人也是產業,所以以前才說「多子、多孫、多福氣」出埃及和申命記也都記載,以色列子民是主上帝的產業 (出 34:9、申 4:2),所以相對而言,我們也是主上帝的產業。再用另一角度,就是今所讀的啟應文就是詩篇16篇(也是今主日經課),大衛講:「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主上帝是產業,就是認識主上帝是創造萬物的主宰,深知有主的保護、看顧才有真正的平安。
總結以上,約書亞經文看見以色列人正面對階段轉折,這階段之前,主上帝是用慈愛、包容、用時間來等候、來磨練以色列人,在曠野野中學習除去埃及偶像,要分別出來成為上帝的子民,人是主上帝的產業。當以色列人開始願意接受摩西帶領,他們才瞭解上帝的拯救,而要進迦南地前有約旦河、耶利哥城,還有挑戰要面對,若不是向前走就是選擇留在曠野。而這時以色列人已經可以同心讓約書亞來帶領,準備過約旦河,繼續來面對接著的挑戰,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上帝是值得信靠的,主上帝是我們的產業。
今我們也看見彼得,體會到耶穌基督用愛讓彼得在信仰的成長,彼得已經不是將耶穌當做是要來拯救以色列民族的君王,是要來收復耶路撒冷成聖地而已,彼得深知耶穌是基督是要拯救世人,使人與上帝和好,來顯明上帝的救恩,更在耶穌的仁愛以及行動來幫助、服事,讓人感受到這位慈愛的上帝,使他們願意信靠耶穌來成長,成做上帝所歡喜的子民(產業)。
●結語
今主題「得著的業?」,是得著什麼產業的這疑問,是要幫助我們思考,得著產業,所帶來喜樂,並不只是因為有天上基業當作獎勵,還是將這當作目的,假使這只是個目的,就如前文所說的心態時,就容易變成搶遺產狀況出現,而這樣就會造成關係破裂!所以上帝是用慈愛、用時間來等候及磨練,好讓我們成為好的人,就算是在不好的環境也是要學習成為好的人。
就如原當初主上帝應予以色列人到流奶與蜜的地,直到彼得所講天上的產業,除了讓我們知道應許之地,從世間的物質轉化是不敗壞、不汙損、不衰殘的永遠基業,這對我們是很大的盼望及應予,但是透過約書亞當時在約旦河前的挑戰,以及彼得在耶穌復活之後的轉變,更讓我們知道,產業是要建立「關係」上,主上帝揀選呼召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就有得著產業的應予,同時,以色列人要來成為上帝的產業,也有絕對的責任及義務。但人靠自己的話,就容易陷入比較、競爭,反而失去平安、喜樂。所以上帝透過耶穌基督的犧牲來實現救恩,是讓人真正可以恢復與上帝的關係來得著產業,所以我們是主上帝呼召揀選的子民,要學習活出基督的生命,來顯明我們是上帝的產業,也因為深知主上帝是我們的倚靠,是我們的產業,才能讓我們的心歡喜,我們的靈快樂,我們的肉身也要安然居住在這世間,所遇到考驗來證明我們信心的果效,可以在耶穌基督顯現的時候得著稱讚、榮耀、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