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應許?
約書亞記23:1-6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關於應許?」為題,首先想問:「對於信靠上帝的百姓而言,應許『實現』比較重要?或『相信』應許比較重要?」對於這個問題,想要以當年以色列人得到應許之地的過程為例探討。在約書亞年老的時候,他對眾人說:「我所剪除和所剩下的各國,從約旦河起到日落之處的大海,我已經拈鬮分給你們各支派為業。」(約書亞記23:4)以此來看,應許之地不只是約書亞與眾人當時已經佔領的部分,還包括百姓拈鬮分配的那些「還沒有得到的土地」(約書亞記13 :1-7)。換句話說,所謂的「應許之地」不是指約書亞與以色列人已經得到的成果,而是以上帝所要賞賜的全部為標準,即,不只是當時約書亞已經取得的江山,還包括那些在他人手中的「未來產業」。
論及未來的產業,顯然地,在當時還沒有屬於以色列人民;但,從聖經的描述看來,在約書亞的眼中,那些土地彷彿都是已經掌握在手中,而究其原因,不是因為以色列人把那些尚未得到的土地視為「國王的新衣」,而是因為當時的他們對上帝充滿著信心。意即,他們因為「對上帝有信心,就看得到上帝所應許的將來」!當然,既然提到「國王的新衣」,或許也有些人會想:約書亞讓以色列人為那些還沒得到的土地抽籤,是否也有點類似裁縫師對眾人所說的「聰明的,才看得到」?…的確,實際來說,當時的應許之地中還有許多是不屬於以色列人,因此,以「信心的眼光」認定土地為業,對於還沒相信上帝的人來說,或許就像是「國王的新衣」。
若是以「國王的新衣」來看,可能,若是當時的以色列人民中存在著不相信上帝應許的人,則極可能地,他們若是跟著抽籤並分配那些尚未得到的土地,大概就是迫於群眾輿論的壓力,於是才跟著說「國王的新衣真漂亮」或「將來的應許真美好」。當然,從約書亞交代以色列人民的處境來看,迫於大眾輿論而跟著說「將來應許真美好」的人應該是極為少數,畢竟,那些以色列人民中的每一位都親身經歷過約旦河的神蹟奇事(約書亞記3-4章),又眼見上帝以人料想不到的方式將耶利哥城交在他們手裡,因此,那些人之中的絕大部分都是誠心實意地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不過,對現代基督徒來說,是否在教會裡存在著「受群眾輿論壓力」才說「將來的應許真美好」的兄姐?
不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又如何?
某人的內心是否真得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大概只有上帝與那人清楚,因此,這是屬於基督徒要自省而不是對他人做評斷的問題。不過,姑且不論人們內心是否真誠地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或許,有人會進一步地質疑:「不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有甚麼關係嗎?反正,對當年的以色列人民來說,至少已經得到在迦南地所佔領的許多土地為業!」如此的說法,或許也有其道理,畢竟,如果以色列人已經得到應許之地的一部份,相較於在曠野與埃及時的處境,已然可以讓他們心滿意足了。
甚至,若是以現代基督教會的處境來看,可能,即便有某些兄姐只在意眼前的福份,卻輕看上帝所應許的將來,似乎也已經能在信仰團體裡得到友誼的溫暖,於是受到教會生活的吸引。也就是說,如果某人的心裡沒有真正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但卻因為喜歡教會兄姐之間的相處方式,或許,就已經能夠成為那人喜歡成為基督徒的理由。而若是如此,即便沒有真正相信上帝所應許的將來,仍然是可以用類似國王的新衣的故事裡的方式,順著眾人所言、讓自己在教會團體裡不會顯得突兀。對此,如果以基督徒很重視之「將來的復活」為例,試問,如果某人沒有真正相信「將來的復活」,是不是依然可以在教會團體裡享受「當下」的各種益處?
說到此,想起曾聽過某些非基督徒說「宗教都是一樣、都是勸人為善」,其實,從聽者的角度來說,「認為宗教都是一樣的人」可能不是真得對世界諸宗教都瞭解,並且,他們所謂的「都是一樣」,極可能是因為對每一個宗教信仰的明白都只是在表面上。當然,反過來說,如果基督徒自己也沒有認真省思過自己的信仰,則從某些基督徒的言行舉止來看,或許真得讓非基督徒認為「信哪一種宗教都是一樣的」,畢竟,只是自稱是某宗教團體的成員,若是沒有明白與遵循該宗教的教義,則的確,對於不信的人來說,宗教都是一樣的!就像是對沒有認真看待生命意義的人來說,因為只在乎自己當下的享樂,就對周遭發生的一切都感到無所謂。
宗教是否都一樣?如此的議題,大概不會是由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評斷!當然,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所說的話,多數基督徒也不會真得很在意,因此,聽到有人說「宗教都是一樣的」,大概,多半是以「微笑」回應,或者,如果說,對方是與自己比較有交情者,則有些基督徒會把握機會「傳福音」,即,將話題引到自己對信仰的經歷與對上帝的認識。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基督徒本身對信仰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沒有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則可能在微笑回應的同時,其實心裡真得還誤以為「宗教都是一樣的」。尤其,如果以為信耶穌是要得到成功順遂,則那種以「功利主義」為目標的企圖,就更加會讓某些人選擇加入教會團體只是迫於輿論壓力。
從現代台灣社會處境來看,或許,不少宗教團體,包括基督教會,其中有某些人的觀點只在於「賞善罰惡」,意即,這些人參加宗教團體只是為了避免作惡被罰,同時也期待善有善報。當然,「賞善罰惡」論既然也記載在聖經裡,則基督徒也是接受如此的論點;不過,聖經裡不只是提出賞善罰惡的觀點,更進一步地,聖經作者補充了一點,那就是「善惡的標準由上帝所訂」以及「賞善罰惡的時間點與具體作法乃是由上帝掌管」。如此的觀點,顯然就不是以「人」為中心,因為,若是以「人」為中心,就會想以「賞善罰惡」為籌碼而與上帝討價還價,即,因為自以為達到上帝的「要求」,於是也「要求」上帝在人想要的時間點、以人期待的方式獎賞善人並責罰惡人,而如此的行徑,令人想起耶穌所說的比喻-法利賽人與稅吏(路加福音書18:9-14)。
相信上帝的應許或自己的努力?
耶穌要成全上帝的律法,因此常常必須糾正那些誤解律法又誤導他人的法利賽人,也因此,耶穌在比喻裡提到法利賽人的「自我稱義」,又以那在當時的偤太社會裡被看輕的稅吏作為對比,讓學生與聽眾明白「承認自己的軟弱」比「自以為無罪」更得到上帝的喜悅。而從耶穌的比喻看來,法利賽人其實相信的是自己的努力,並且以此作為對稅吏的定罪,甚至,因為自己努力遵循上帝律法的行為,可能會讓法利賽人驕傲地想要上帝按照自己的要求、讓稅吏受到屈辱。不過,上帝乃是至高的主,不會全然按照有限的人之想法,而當上帝沒有按照人的想法之際,或許,就讓某些人不願意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
以此來看前文所提「不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又如何?」其實,不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代表「有限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有限」,或者說,有限的人「不自量力」,而以當年約書亞所帶領的以色列人來看,極有可能地,如果那時有極少數人沒有真正相信將來的應許,只是迫於輿論壓力而為尚未得到的土地抽籤分配,則顯出「只看重眼前既得土地的那些人,既然沒有相信上帝所應許的將來,則他們大概是誤以為『過約旦河與佔領耶利哥』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換句話說,當人們「自以為是」的時候,即便是如法利賽人「自以為遵循上帝律法」,其實,那「強調自己所做的努力」已然顯出內心對上帝的不信!
以約書亞當年的處境來說,當他說「我現在要走世人必走的路。」(約書亞記23:14a),顯然地,他是以交代遺言的方式對以色列人民做最後的提醒。而從他在遺言裡的說法看來,他或許是察覺到「有人不信!」或者說,以現代處境的論點來說,上帝可能讓約書亞預知「這些已經在迦南地得到部分應許之地的以色列人,將來可能會聽信迦南地的居民所言之『宗教都是一樣的』…」。因此,約書亞提醒以色列人「耶和華─你們的 神因你們的緣故向那些國所行的一切事,你們親眼看見了,因那為你們爭戰的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約書亞記23:3)要讓那些或許心裡沒有真正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者明白「你們如今所得的產業,從來都不是單靠你們自己的努力」「無論是天時地利甚至人和,一直以來都是上帝賞賜給你們的」。
上帝將應許給亞伯拉罕的土地賞賜給以色列人,不是要他們因此而驕傲、自以為是,而是要讓這群人學習亞伯拉罕對上帝的信心。因此,上帝雖然對以色列百姓應許將來還要繼續幫助他們得到更多的土地;不過,也透過約書亞提醒並警告他們:「耶和華─你們的 神必將他們從你們面前趕出去,使他們離開你們,你們就必得他們的地為業,正如耶和華─你們的 神所應許的。所以,你們要大大壯膽,謹守遵行寫在摩西律法書上的一切話,不可偏離左右。」(約書亞記23:5-6)論及「壯膽(加強力量)」,照理說,應該是用來與敵人爭戰並取得土地;不過,約書亞卻是預告「上帝要將土地給他們,至於壯膽則是為了遵循上帝的律法」。
看來,相較於「取得應許之地」,「遵循上帝律法」乃是更為重要。畢竟,對於認識與信靠上帝的人來說,一切的努力都不及上帝的幫助,並且,反過來說,即便再多的努力,如果沒有得到上帝的喜悅,則都是終究要歸於無的「枉然」,正如詩人所言「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篇127:1)以此來看,本文的題目「關於應許?」其實是相信比實現更為重要。因為,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是代表「對上帝的認識、敬畏與信靠」;反之,如果只是在乎眼前是否得到上帝應許的實現,則從以色列人後來滅國受擄的慘況來看,得到應許之地後來還是會因為隨迦南人拜偶像而失去一切。
結語
行文至此,回到本文一開始所提「對於信靠上帝的百姓而言,『應許實現』比較重要?或『相信應許』比較重要?」或許,對於信靠上帝的人來說,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比已經得到手的產業更為重要!雖然,曾聽人說:「將來是否上天堂?沒關係!重要的是『現在』要與上帝有好關係…」如此強調「人與上帝要有好關係」的說法固然正確,但也不免讓人質疑「當基督徒要與上帝建立良好關係時,極可能會因為遵循上帝的真理而得罪某些人…,若是沒有對將來的應許有所盼望,又豈能堅持與上帝保持良好關係?」
看來,強調「現在要與上帝有良好關係」,不用因此就看輕將來的應許(包括上天堂),因為,具體而言,與上帝保持良好關係意味著可能要因此得罪周遭某些敵對上帝旨意的人或團體。上帝對將來的應許,往往讓信靠上帝的人於「現在」得到盼望力量,並因此能夠持續地堅持與上帝良好的關係。換句話說,上帝應許的實現,能讓人認識上帝的信實,也能讓基督徒學習亞伯拉罕與信仰前輩們對上帝的信靠。如此看來,從約書亞代領以色列人在迦南地佔領土地的過程來看,那些土地只是工具或教材,用來讓上帝的百姓學習信靠上帝以及擔任上帝的管家。因此,得到土地或實現應許,若是與相信應許做比較,其實,後者比較重要!
事實上,現代聖經讀者都知道,當年以色列人在迦南地所得到的產業,後來,因為滅國受擄而都落空,甚至,連大衛與所羅門王所打下的江山也都失去,因此,對於信靠上帝的人來說,應許的實現可能只是暫時的,至於相信上帝對將來的應許才是永恆,並且會不斷地讓上帝的百姓得到盼望。難怪,希伯來書作者在提到那些「信心的見證者」之前,明確地告訴讀者「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證據,卻仍未得著所應許的;」(希伯來書11:39)看來,對於現代基督徒來說,雖然我們可能因為生活中的種種逆境而向上帝懇求「應許的實現」;不過,從以色列人得到與失去應許之地的歷史看來,關於應許,相信是比實現還要重要!
應許實現以後,還是有可能會失去,而從以色列人的經驗看來,他們之所以失去上帝所應許與實現的土地,是因為他們沒有遵循典章律例,反而誤以為「宗教都是一樣的」,結果在隨從迦南人拜偶像以後,遭遇到滅國受擄的悲慘境遇。或許,因為迦南地民間宗教裡「功利主義」的影響,導致以色列人民也以「追求功名財富」作為宗教信仰的目標,於是,輕看上帝的律法導致社會裡充滿不公義無憐憫的情事。而相類似地,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基督徒,或許也會感受到周遭環境裡是以功利主義為主流價值觀,因此,我們也要彼此提醒與互相代禱,懇求聖靈讓我們大大壯膽,謹守遵行耶穌教導的一切,不可偏離左右。(參 約書亞記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