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望的因由?
約翰福音14:15-21、彼得前書3:13-18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日是復活節第六主日,用的經課約翰福音14章,是耶穌在最後一晚與學生的勸勉,以及書信彼得前書第3章,上次彼得前書的第一章講著活活的盼望,讓我們知道因為我們在基督裡有重生的生命,就是活命,這活命可以承接天上那不敗壞、不汙損、不衰殘的基業,這也是我們基督徒的盼望。所以今主題用彼得前書3章15節中講「向望的因由」華語和合本講「心中盼望的緣由」從彼得、約翰…這群學生,當時傳耶穌是基督的福音來思考現代基督信徒為何要預備盼望的緣由。
●信耶穌會受苦?
先看彼得前書第3章13節講:「你們若是熱心行善,有誰害你們呢?」17節也說:「你們行善受苦,總強如因行惡受苦。」所以熱心行善,這是世上所有宗教都會提及要如此行,尤其好心行善有好報,但誰會去害好心的人呢,一定是壞人,而壞人還沒有報應,就是因為時機還未到,所以好心會有好報,勸人要來行好行善。但是,在世上假使等不到好報來到時,是否還能繼續熱心?
彼得說我們基督信徒,是要為著義來受苦,行好來受苦,但當聽到這信仰行好是會受苦,這樣還會有人要來信嗎?這是一個真實際的問題,因為現在我們基督信徒傳福音也並不會向未信者這樣傳講說你來信耶穌會受苦喔。而當時耶穌的學生,對他們而言,相信他們的老師耶穌就是基督的時,甚至他們繼續來傳耶穌就是基督,是會受著生命的迫害。而另角度來看就是這些學生所傳的人,就是那些未信耶穌的人而言,他們難道會不知道信耶穌是會受苦的嗎?
所以我們先瞭解當時彼得、約翰所傳的對象,大部分是猶太宗教已經是在耶和華上帝、這一神的信仰的以色列人,來向他們傳講耶穌是基督。對這群要來信耶穌是基督大部分的以色列人,當時一定會被不信耶穌是基督的以色列人來迫害。
另外我們也看見保羅所傳的對象,來信的其實很多是當時的「敬虔人」(God-fearer)這是一群敬畏上帝的外邦人,就是非以色列的外國人,然而他們相信這位帶領以色列人的耶和華上帝,他們願意來信這一神信仰,他們願意遵守聖經教導,甚至也期待彌賽亞的來臨,他們可以進會堂,可以坐下聽上帝的話語,但是他們不願意接受割禮,所以他們不能參與會堂的任何庶務,當然他們也無法進入聖殿,就是當時的第二聖殿,所以在聖殿最外圍設立「外邦人的院」就是讓這群「敬畏上帝的外邦人」(God-fearer)可以在聖殿外圍來朝拜。
但是也有敬畏上帝的外邦人受割禮,這樣的人就成為「改教者」「皈依者」(proselyte),就是他們願意成為以色列民族的猶太人,就可歸入猶太教。
最後就是我們現在大部分意旨的外邦人,是當時相信多神信仰的非猶太人,所以今日經課另外一段是徒17:22-31,保羅在雅典,的亞略會場中,講「雅典人啊,我看你們凡事敬畏神明有強烈的熱心。我在城內行走,觀察你們敬拜的,有看著一座壇,頂面寫:『獻給未識之神』。這位你們所拜的未識之神,我現在告訴你們。」從這段經文知道當時保羅就向一群雅典人傳這未識之神就是唯一的創造主。所以現在我們所講的未信者大部分是指多神信仰中拜很諸多神明的外邦人。從以上分類來看,當時最容易接受耶穌是基督的福音,應該就是當時這群「敬虔人」敬畏上帝的外邦人,當保羅傳相信耶穌是基督的時,就不需要依照猶太宗教禮儀受割禮才能成為信徒,信耶穌是基督就可在這信仰敬拜上帝,也是現在我們所講「因信稱義」的教導。
前文對接受福音的對象來看,先看原本信多神信仰的外邦人,因為看見這耶和華上帝對以色列人的帶領及見證,而來信耶和華上帝成為「敬虔人」,不過來信獨一神信仰的外邦人,有可能就會受到原本多神信仰的人的指責。然後原本猶太教以色列人,來信耶穌是基督,也會受到原本猶太宗教的迫害,所以彼得很清楚無論如何信耶穌基督的信徒都有可能要面對指責、迫害來受苦,但是他應該有想到他們老師耶穌的教導「為著實踐上帝的旨意受迫害的人真有福氣,因為天國是這樣人的。」(太5:10)因彼得知道耶和華信仰的上帝有絕對的公義施行審判,讓信靠祂的人得著活命,今經文彼得講行好來受苦,比行惡來受苦好,這就與現在民間信仰就不一樣,因為民間宗教,熱心行好是要為著避免受苦,是要閃避災難。
●假如耶穌就在我們身邊有多好?
所以當時學生或是跟隨耶穌的門徒或者現在的我們是否如此想過?假使耶穌親自在自己的身邊不知有多好,因為這樣很多事情狀況就很簡單了,聽耶穌就好,耶穌要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有問題耶穌這位老師一定會講解釋給我們聽,且耶穌基督一定會鼓勵大家,而且不管有遇到什麼問題、困境,耶穌基督都有辦法來解決!然而從四本福音書,我們看見當時學生,耶穌一直在這十二位學生的身邊如此親密,但最後其中竟然有人出賣耶穌…其中有人不認耶穌是他的老師…也有人不知跑去哪裡…
來看今日另一段經文,約翰福音14章15節開始的這段,這段的前後經文中就看見耶穌已經應允,從那時直到現在,祂會一直陪伴屬上帝的子民中,而且這種陪伴的方式,也就像當時耶穌在身邊一樣,甚至可陪伴每一人的身邊,就是有位保惠師,會永遠與我們同在。而保惠師原文我們知有很多意思,第一就幫助人的(helper),這意思就是保惠師,會在我們困苦時,伸手來幫助我們,而這也會讓相信的人有力量、堅固信仰繼續為主來活,甚至願意向世上的人來見證主的慈愛,來幫助別人。再來就是安慰人的(comforter),當人經歷失戀、失去親人、不幸、憂悶的時候,若是這時候有人在他們身邊,陪伴他們、擁抱他們,就有可能讓他們得著安慰,或許情況、情形沒一點改變,總是有人陪伴、安慰,就有力量走過這階段的坎站。最後是advocate,這也很多意思,可用法律中,立契約時需要的保證人,或是法庭審判時為人辦護者,所以當審判來到的時,會成為我們的保證,為我們的苦情來辦護。所以17節講保惠師是真理的神,祂要傳真理,就是為真理作見證,這真理就是耶穌。所以當耶穌受苦,死復活得著榮耀之後,真理的神會繼續與已經相信耶穌的人同在,與在信祂的人生命裡面與上帝建立關係。
所以耶穌的離開,並不是將我們置之不理,18節耶穌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裡來。」透過耶穌基督的犧牲,聖神保守,我們與主上帝的關係就像一個奇妙的圓圈,因耶穌藉著聖神會與我們同在時,主上帝就如同一個圓心,而我們的生活、生命如一條半徑劃出一個的圓圈。而我們透過讀經時,耶穌的顯現就像在同一點的圓心,而聖經就如另一條半徑畫出讓我們看得見的圓圈,讓我們來認識。還有一條用聖神的半徑,這半徑很大,是大到讓我們看不見的圓圈,而這奇妙看不著的圓圈,我們就在這裡面,然後耶穌在主上帝的裡面,主上帝也會在耶穌的裡面,祂就在我們裡面,這奇妙看不著的圓圈,將這所有的圍繞起來,而因如此就能引導我們到這圓圈的起點,看見這圓心,就是主上帝。
回到前面所提問題,耶穌假使一直在身邊的話,可以隨時問問題,隨時來指導,甚至在困境中還可行個神蹟,這種關係應該真美好才對。但是這樣的話,就用剛剛圓圈的概念,就會看見這圓圈有可能就變成是以人的自我做中心、圓心,然而耶穌為這來轉圈…所以在福音書記載中耶穌的整個陪伴過程,事奉的期間,這些的學生、門徒,對他們老師的教導有時就如鴨仔聽雷,有聽沒有懂…且對耶穌的認識也是用自己的理解、用自己期待來看基督,應該是要做什麼。
●我們需要保惠師
反而是當耶穌離開他們的時候,透過聖神的幫助,安慰,讓這群親身跟隨耶穌的學生、門徒,想起老師耶穌的教導,明白老師耶穌的所做,感受上帝的慈愛,讓他們越來越認識真理,耶穌就是基督,而他們就熱心行動為耶穌來作見證,為耶穌來辦護!因耶穌已經為著我們人來受苦,對當時的學生、門徒瞭解著這道理時,信耶穌是基督會受苦,會受著迫害,他們還是依然相信,甚至繼續去傳,也因聖神已經在這群門徒的生命裡,他們深知上帝在將來的審判是公義的,又因為耶穌成做中保,聖神是辦護者,他們就有跟隨耶穌、傳揚基督的勇氣。
熱心行好就不用怕人的威脅,也不要驚慌不安,還是為了達到目標、標準才來傳福音、才來行好,或是為著有好報而努力就如積功德似。因為行好受苦的道理是世間無法接受的道理,甚至可以說是不合理的道理,所以這道理要回到我們基督信仰裡,是要在基督裡,就如今經文所講「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是因為我們知主上帝愛世上的人,為著要拯救世人,犧牲自己的愛子耶穌,讓願意信靠祂的人,接受耶穌是基督,成為我們生命的救主,這是上帝的恩典,使我們能轉向上帝,看見這圓心,來到上帝面前,成為上帝的子兒。因此這樣願意信靠上帝的人,耶穌也成為我們的老師,保惠師也才有作用,保惠師就在願意信耶穌是基督的人,願意來追求信仰的道理,讓我們透過聖神來想起耶穌所講所做的教導,越認識這真理,願意來行耶穌彼此相愛的命令。
●在基督裡的行好
在世上熱心行好甚至可能受苦,這是跟隨耶穌的勇氣,這勇氣的行動不只是要求有好報或為著未來基業,我們熱心也不是為了要做給人看,也不應該過度誇耀,以致讓人厭惡,結果還自己想說這是在受苦。我們願意受苦是因為體會到上帝的保守,我們行好是要回應上帝的恩典,彼得所說為要證明我們的信心是能受接受考驗,就比被火煉過依然會敗壞的金更加寶貴,這考驗過的信心,也是上帝是用慈愛、用時間來等候及磨練,讓我們成做更好的人,就算是在不好的環境學習成為好的人,來回應上帝的慈愛,因為保惠師會為我們作見證,這樣我們更要在世上為主耶穌來做見證。
所以,跟隨耶穌的信徒,要隨時做好準備,今主題「向望的因由」就是跟隨耶穌基督的信徒,清楚生命的熱心、行好是在上帝的恩典、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才有辦法活出有盼望的生命。如此的生命所活出來和所實踐出,才能顯出基督的信仰,讓人看見這信仰的美好,使人產生興趣來問這信仰盼望的緣由時,彼得也提醒我們要用溫柔、敬畏的心回答,不是過度誇耀。
今日看見跟隨耶穌的學生,不論彼得、約翰、或是保羅,他們接受耶穌的命令又遵守,耶穌說這就是顯出他們是愛耶穌的人。愛耶穌的,主上帝會愛他,耶穌也會愛他,就顯明基督的信仰美好,不怕迫害,勇敢來用生命作見證。雖現代信耶穌不會向以前是會受到生命的危險,但現在的我們所面對是不同於以前的挑戰,然而傳揚耶穌是基督、是生命的救主,唯一不變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生命來為主耶穌見證,尤其透過我們熱心行好時,當有人感受的我們信仰的生命,問起我們信仰的時,就如彼得講,有人問起我們心中的盼望的緣由,也用溫和及尊重的態度、常作準備好跟他們回應。
●結語
我們每一人的生命以及經歷也不盡相同,現在所受的苦,雖然不是生命的威脅、犧牲,但現在的苦有可能是要犧牲掉什麼,可能是時間或是在工作的挑戰、家庭、經濟的困境,而我們可以回想當初信靠的心及熱情,願意相信耶穌的緣由,好讓我們做好準備,要有如此這樣的準備,就算耶穌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已經知道耶穌對我們愛,因當時耶穌要離開學生時,知道祂要離開世上到父上帝那時,耶穌說祂一直愛這世上屬祂自己的人,就愛到底(13:1),就求主上帝差保惠師來住在我們生命裡面,就像我們今日慶祝母親節的媽媽一樣,幫助我們、安慰我們、保守我們來成長,使我們隨時準備好我們自己「心中盼望的緣由」來為主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