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跌倒!?
哥林多前書1:10-13、5:9-13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有人跌倒!?」為題,首先說一個關於跌倒的故事:故事是發生在中古世紀歐洲的漁村,因為那個村子裡的男人常要出海捕魚,並且,每次出海都要兩個月以上才能回家,於是,村子裡的太太們無聊,就會一起到隔壁村的酒吧狂歡。可是,每一次狂歡以後,她們的內心都有愧疚感,因此,從隔壁村回家之前,她們都會先到教堂找神父告解。而或許是每次一起去告解的人太多,並且,每個人告解的內容都一樣,於是,為了節省時間,神父就對每個人說:「如果是為了去酒吧狂歡而來告解,就說是『跌倒』即可,不用詳細描述事情的經過…」。
後來,神父要離開小鎮,而臨走之前,他去找村長,對村長說明跌倒的意思,並請村長將之轉達下一位神父。很快地,新來的神父到村裡,可是,村長卻將此事給忘了,結果,婦女們向神父告解之後,神父就說:「跌倒?那是環境的問題,不能怪你…」婦女們聽了,很是高興,認為新來的神父很體貼,明白她們「狂歡,是因為沒有能力抵擋環境裡的誘惑」,因此,她們就更常去隔壁村的酒吧,而去找神父告解的次數也就更頻繁。終於,新來的神父受不了,氣沖沖地去找村長,告訴他:「村裡太多人跌倒,請村長務必改善道路。」村長聽了,想起前任神父所交代的話,忍不住哈哈大笑。神父感到莫名其妙,就更加生氣地說:「虧你還笑得出來!你知道嗎?光是上個禮拜,村長夫人就跌倒了五次…」。
其實,台灣的教會裡也有以「跌倒」形容「犯錯」的說法,對此,或許是聖經有類似的記載,如「所以,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林前8:13)顯然地,為了避免同信的兄姊跌倒,保羅曾積極地寫信處理教會的問題,也因此有哥林多前後書與其他教牧書信。當然,論及保羅所處理的教會問題,聖經裡記載著許多不同的情況;不過,如果單以處理「有人跌倒!?」的問題來看,似乎,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有兩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1.聽誰說的?2.對誰說的?
聽誰說的?
本文題目「有人跌倒!?」之中的驚嘆號,代表對問題本身的驚訝,或許,從現實生活來看,多數人聽聞「有人跌倒」的消息時,第一時間的反應可能就是驚訝,比方說,前一陣子在媒體上不斷報導關於Me Too的事件,因為涉及許多公眾人物,大概就讓不少觀眾或網民會感到訝異。當然,媒體需要群眾在驚呀中所產生的點閱率或收視率,因此,提供給社會大眾的訊息多半是要帶有驚嘆號。不過,以近年來人們對假消息的認知來看,可能也有不少人在驚嘆號以後會加上問號,而或許,本文所要探討的「有人跌倒」,也可以用如此的觀點來看。
也就是說,當我們聽聞有人犯錯的消息,可能,第一時間的反應除了是驚訝,也可能還包括在心裡OS說:「真的嗎?」並且,對於原本被認為是比較不會跌倒的人物,比方說是形象很陽光的演藝人員,若是出現了關於他們的負面消息,往往,觀眾或網民的驚嘆號與問號就會更大、更多或更強烈。將如此的現象轉換到教會處境裡來看,如果讓人感到驚訝與疑問的人物是同信的弟兄姊妹,則「有人跌倒」之後的訝異與懷疑,可能就導致教會兄姊在驚呀與疑問中開始議論紛紛,甚至,那議論紛紛的情況若是擴大,可能就會取代聽見有人跌倒之後本應該要做的事 – 把人扶起來。
當我們看間身邊「有人跌倒」,姑且不論現代人受「詐騙手法」影響而產生的警覺性,按照上帝創造人的本性,通常,我們會很自然地伸手去把人扶起來,尤其,如果跌倒者是自己所熟識的人。可是,如果我們在看見人跌倒時的反應是驚訝與疑問,則極可能地,不少人在接下來的行為可能會導致比跌倒更多的問題。對此,較具體地來說,如果教會裡發生「有人跌倒」的事,而述說此事的人說:「聽說,有人跌倒…」,則聽者可能就會被「哇~~」「真的嗎?」所影響,於是延遲或忽略了要將跌倒者扶起來的動作。當然,上述的情況也不只是會發生在教會,事實上,任何人與人所組成的團體裡,只要有負面的耳語或傳聞入侵,往往就可能對團體造成傷害。
甚至,極有可能的,讓人驚訝與疑問的耳語可能會造成比跌倒者的問題本更大之破壞力,畢竟,從「聽說」到「確定」的過程中,可能有機會被旁人加油添醋或曲解,因此,「聽誰說的?」應該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並且是在傳聞出現時就要先釐清或交代的重點。而對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裡正好有一個範例可以學習,即,要處理哥林多教會的紛爭問題時,保羅先是清楚明白地說「因為革來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說你們中間有紛爭。」(林前1:11)或許,有些聖經讀者會忽略保羅如此的說法,不過,從上文所提之在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情況來看,保羅清楚交代「聽誰說的」,就可以將重點直接導向「將跌倒的人扶起來」。
當然,從現代社會處境看來,也許有人會認為「保羅是將吹哨者的個資公開」,而如此的作法可能會導致革來氏家的人被哥林多教會的兄姊排擠或霸凌,因此,保羅似乎應該在陳述教會問題時以「聽說」作為起頭。如此的考量,也許在非基督徒群體裡是有其道理;不過,從聖經裡的描述來看,革來氏家的人是向保羅報告教會裡的問題,並不是四處張揚爆料,因此,其動機是想要請保羅改善教會裡的紛爭。而如果報告者的動機是為了上帝的教會,則保羅為了避免教會發生更多不必要的紛爭而公開革來氏Χλόης的名字,以當時的處境來說,應該算是表揚或者是期待眾人學習效法。
看來,保羅沒有在書信裡寫「聽說,你們中間有紛爭」,而是公開革來氏家裡的人對上帝的教會之貢獻,就將重點導向問題的本身,也同時建立一個良好的模式,讓教會的問題可以得到改善,而不是讓流言亂竄。畢竟,反過來說,如果保羅在該書信裡是以「聽說…」來陳述問題,則當哥林多教會兄姊拿到書信以後,可能地,大家會先彼此猜疑,於是就讓本來已經有結黨與紛爭的情況更加嚴重。然而,保羅在陳述問題時先表明「聽革來氏家的人說…」,如此開門見山的說法,可以說是著重在處理教會的問題,因此是基督徒需要學習的功課。看來,雖然在現代社會裡,不少人會以「聽說…」作為爆料的開場白;不過,若是關於教會裡有人跌倒的問題,或許就要為了扶持同信兄姊而在論述「有人跌倒」之際先交代「聽誰說的」。
對誰說的?
以保羅處理哥林多教會內分黨結派之問題為例,顯然地,從書信裡看來,保羅並沒有要在亞波羅、磯法與自己的擁護者之間取得統一,也就是說,保羅沒有要批評其他群體,讓擁護自己的群體在教會裡稱霸或取得主導權。或許,對生活在現代高雄的基督徒來說,保羅處理哥林多教會的言論,也可以被解讀為:沒有期待高雄地區各個不同教派之間能在神學、儀式、組織…等分面達到統一,而是要提醒支持各個不同神學主張的許多團體,雖然在信仰經驗上有相異之處,但卻要明白「基督不是分開的」(林前1:10-31),雖然不同的文化、處境、立場、觀點、視野…造成有限的我們難以全然認識那獨一的真神,但卻要明白「在基督裡合一」。
說到「在基督裡…」就讓人也想到本文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 -「對誰說的?」即,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裡的論述是期待「什麼人」在聽了以後要有所行動?…顯然地,從哥林多前書5:9-13的記載看來,保羅的言論或教導並非是對所有人,而是針對教會裡的基督徒,對此,也讓人想起德國抗議宗神學家Adolf Hausrath所提出的「現存四封信」假設,即,根據林前5:9推測「第一封是林後6:14-7:11」、根據林前16:17推測「第二封是林前整卷」、根據林後2:13&7:6-7推測「第三封是林後10-13章」、根據林後7:5-13推測「第四封是林後1-9章」(參 張宗隆,《再讀新約 新約解碼》,165-167頁)。
如此的推測,或許可以讓讀者以「文本內互涉」的方法閱讀並合理猜測教會當時遭遇的問題以及保羅所提出的解決辦法。當然,從新約聖經已經於主後397年迦太基會議中確定正典的角度來看,應該也有不少聖經讀者認為「可以照正典的編排將哥林多前書視為兩封書信,至於經文中所提的『前信』則當作已經遺失」。不過,如果聖經讀者參考Hausrath的假設、認為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第一封信內容可能是哥林多後書6:14-7:1的那一段經文,則可能會注意到哥林多後書裡一段熟悉的經文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林後6:14)
這句經文如果是在保羅所寫的第一封信裡,顯然地,因為沒有清楚說明「如此的教導是針對教會裡的弟兄姊妹」,於是,就可能引起哥林多教會信徒的曲解,即,誤以為「基督徒要與非基督徒分開生活(出世/到山上去修道/離群索居」。而如果保羅知道自己所寫的第一封信可能引起曲解,則,在第二封信之中,就應該會刻意地澄清,說:「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此話不是指這世上一概行淫亂的…若是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林前5:9-10)進一步來看,倘若以保羅對哥林多城Κορίνθῳ的基督徒所做的澄清為原則,則顯然地,哥林多前後書的教導是用來給基督徒自我省思,並不是用來譴責居住在哥林多城的非基督徒。
論及哥林多城,因為地理上的優勢造成商業上的繁榮,因此,該地區有不少外來的移民,包括羅馬人、希臘人和猶太人。這些移居在此的人們,在生活上是相當富足的,事實上,Κόρινθος的意思就是飽足。而或許是「飽暖思淫慾」所衍生的問題,哥林多城裡不少住民習慣過不道德的生活,就如早期高雄愛河邊有龍蛇雜處的紅燈區。面對如此的環境,保羅也知道當地的基督徒難以離群索居,並且,出世的生活也可能阻斷上帝國福音的宣揚,因此,或許是要避免自己如同法利賽人以律法主義挾制教會,於是,保羅特別在書信裡澄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是用來給教會兄姊彼此提醒,而不是用來檢視非基督徒的生活」。
從保羅的論述看來,對於教會弟兄姊妹的教導或責備,並不適用於尚未信靠主的非基督徒,意即,保羅對教會的提醒是「對基督徒說的」,而既然當年的書信內容不是用來譴責非基督徒,則現代聖經讀者也要避免用本位主義排擠周遭尚未信主的人,尤其,以台灣的社會處境來說,如果那些尚未信主的人是我們的親人、朋友、同學或同事,則以基督徒的標準作為評斷,即可能地,不僅沒能提供幫助,反而會讓尚未信主的人反感,甚至拒絕認識基督徒所信靠的主,於是就失去宣揚上帝國福音的機會。對此,較為具體來說,對於社區裡尚未信主的鄰舍,基督徒可以用行動表達上帝的愛,讓人看見信主的人所享受的平安與喜樂,不要讓還不認識上帝的人造成不必要的壓力。
結語
回到本文的題目「有人跌倒!?」,其實,從保羅的經驗看來,應該是要將驚嘆號與問號挪去,只著重於讓人不致跌倒。對於跌倒的人,當然要趕緊扶起,而若是更進一步來說,最好是能夠預防人跌倒,而對此,也想起兒童主日學時常唱的聖詩第415首【主在叫咱人】,在歌詞中提到「此世間是黑暗,多多人躑躅」,在此所謂的「躑躅」是指「徘徊不前的樣子」(參 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0MDQ5 存取於2023/07/11),而從生活經驗來看,若是有人在黑暗裡徘迴不前,通常是因為害怕跌倒而受傷,因此,詩歌裡提醒我們要「做真光的燈」,即要照亮四周、避免人為了害怕跌倒而裹足不前。
從教會的歷史看來,難免有人在黑暗中跌倒,當教會裡有人跌倒之際,基督徒要清楚「聽誰說的」而聚焦於問題的本身,並且,對於保羅於書信裡的教導或譴責,我們也要清楚那是「對誰說的」,於是,將保羅所提醒與警告的論述用來自我省思,讓我們在主裡互相扶持進步並成為世上的光,正如耶穌所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5:16)。信靠並跟隨耶穌的基督徒要做世上的光,而基督徒聚集所成為的教會要以基督為首,照亮周遭尚未認識與信靠上帝人,讓許許多多在黑暗裡徘迴不敢向前的人可以不用驚慌害怕,而是從主耶穌基督的福音明白上帝對世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