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
約翰福音11:17-35
史耿忠牧師
●相同的反應
今主日是青少年讚美主日,主題以「早就知?」疑問,要來分享這段是四本福音書約翰特別有的記載的經文,記載著耶穌使拉撒路復活的故事。
我們先來看馬大及馬利亞,因為約翰有詳細記載著馬大、馬利亞的反應。在21及32節看見馬大及馬利亞「相同」的回應,就是「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因為她們知道若是耶穌人在現場的話,祂一定有辦法醫好拉撒路,但是我們都知道耶穌到達的時候,拉撒路已經在墓裡四天,尤其11章第6節,講到耶穌聽見拉撒路生病了,還在原本的地方住二日,約翰所寫的狀況,就是要讓我們知道,拉撒路的死,是有辦法避免的。但約翰在第5節又特別寫到這是主耶穌所愛的一家人…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假使是現在的現實狀況,就像聽到我們至親的人出車禍,我們的反應會是怎樣?應該是隨時就動身前往去到現場或是看在哪間醫院趕緊去看怎麼了或是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所以馬大,馬利亞看見耶穌的時,都回「主啊,你若早在這裡…」這是我們當事情的結果與自己期待不同時,就常常會講出的「早知道」會這樣,當初就該怎樣怎樣的…
●不同的反應
再來繼續看,馬大及馬利亞看見耶穌「不同」的反應,當馬大聽見耶穌到的時候,馬大就隨時出去接耶穌講完「主啊,你若早在這裡」之後,馬大接著說:我知道,主祢向上帝求什麼,他一定賜給你。」「我知道,末日他一定會復活。」從這兩句,可以看出馬大的信仰的根基,在親人過世時,她很有理性的回應主耶穌,甚至27節說「主啊,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當時女性是不像男性可以跟隨拉比、老師學習,但馬大可以講出當時很重要的信仰告白,這是一件非常不簡單的事情。而另外一位就是馬利亞看見耶穌講完「主啊,你若早在這裡」然後就在耶穌面前哀哭。
所以就在兩種不同的反應,看見人的有限。馬大的我知道~我知道~但人真得有辦法什麼都知道嗎,假使一個人什麼都知道,且所有事情都有答案,這人還會相信上帝或者說他會信靠上帝嗎?就是當自己感到自己都知道,別人都不知道的這種狀況,最後是否可能就把自己當作上帝了…另外馬利亞的行動及哀哭,她可能沒想到耶穌是來到這裡是生命的危險,還引起眾人注意,來見耶穌…而這些回應和行為都是因為馬大及馬利亞對耶穌的信賴、倚靠,所產生的反應。
所以我們需要從關係,感情的所建立的信心,我們也需要理性所建立的信心,就是透過上帝的話來認識上帝,使我們生命的體會及認識與上帝產生連結,且我們可以接受所知是有限的,就可以放下早知道,我知道,來到耶穌面前,承認我們的軟弱,承認我們無知,來倚靠上帝,求上帝憐憫,才能喚醒所倒退的信心,才能經歷上帝的同在。看見馬大及馬利亞不同的反應,我們信仰要有馬大的理性的思考及認識,也要有馬利亞的情感的表達,更重要無論是相同的反應或是不同的反應,都是我們信仰中所需要學習的。
●耶穌的反應
我們來看約翰特別記載的耶穌,35節台語講耶穌「流目屎」,和合本華語講「耶穌哭了」我們都知道,這是讓我們知道耶穌是道成肉體,跟你我都一樣有情緒,不過這一大段在神學有許多討論。31節及33節,馬利亞的以及猶太人的哭,原文是κλαίω(klaio)這字,35節耶穌哭了是δακρύω(dakruo),但33節我們平常所讀和合本都翻做33節「耶穌看見她哭,猶太人也哭」35節然後「耶穌哭了。」都是哭…我們今日所讀的巴克利的台語版,就與原文接近翻成不同的字詞,一個哀哭、哀嚎的哭聲,一個是流眼淚。所以耶穌是流眼淚,這也讓我們感受著耶穌的情緒。
33節講和合本講心裡悲歎,又甚憂愁,台語翻做「真慼心(chhoeh-sim),閣大茹亂。」這句中,華語的「悲歎」與台語的「慼心」,原文ἐμβριμάομαι(embrimaomai),就是這字原文引起許多討論,因為這字有生氣的意思。所以台語翻做「慼心」或多或少有原文的感覺或意思。而為什麼耶穌「慼心」「茹亂」,對什麼「慼心」。簡單分享一些神學的討論,第一講到,耶穌是對死亡的權勢,就是對撒旦生氣。第二就是經文中,有人提到耶穌曾使瞎眼的人看見,怎不能讓這人不死呢?而這是針對耶穌的質疑,所以在場的哀哭代表他們的絕望,也意旨他們對現在的耶穌沒什麼期待,在場的人們充滿著不信,以致耶穌慼心…第三,就是前文所提,討論是否是馬利亞的行為,使耶穌心煩意亂,我們若是詳細讀,耶穌還沒進到這家庭時,馬大就出來迎接主耶穌時還約略五哩,就是三公里遠,在11:28馬大是「暗暗」回去,暗暗這字λάθρᾳ原文有秘密的意思。現代台語及新的和合本翻成「私下」現代中文翻成「輕聲」,馬大為什麼要這秘密私下的回到家跟馬利亞說耶穌來了?因為經文前面有講,有人要拿石頭丟耶穌,學生還問耶穌說還要去嗎?所以學生、馬大都清楚知道這個狀況,但馬利亞她可能沒想到耶穌來到這地方是有生命危險,馬利亞一聽到耶穌來就趕緊起來,且馬利亞她的行動、她的哀哭,甚至引起在場的所有人的注意,就都跟著馬利亞出來,因如此所有的人都知道耶穌來了…當然這也是引起針對耶穌的人注意…
但,這些神學上的討論,這段所發生的事情誌,是約翰所記載最後的第七個神蹟。我們都知道約翰所用神蹟這字原文是指示牌的意思就是指向耶穌基督。而這段原本焦點就是,主耶穌所說:復活、生命在於我。現代台語「主耶穌講:我是閣活,是活命」台語用「活命」,華語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總是性命,有一天會歸於土,就算拉路撒的性命從死復活,有一天他的性命還是會歸於土,性命還是有結束的一天,但是我們所信的基督信仰中,我們的性命有轉成活命嗎?活命就是我們活著時,是否有活出基督的生命。不只是個人有活出,甚至我們的群體的信仰是不是也有「活命」,教會需要馬大也需要馬利亞。
●真的知道與不知道
行文至此,我們來思考,這故事不只是發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這故事發生在主耶穌所愛的一家,他們與主耶穌有很親密的關係,但就算有很親密的關係,就是耶穌所愛的人,對耶穌的認識甚至耶穌怎樣做,也是「有所不知」,而當時與耶穌如此親密的人,也是有這樣的狀況,更何況現在的我們呢?就如剛剛的青年們分享的見證,現在青年畢業之後找工作時,可能發現所讀的並不是自己擅長,或是能力不及,並不是代表他們不努力或沒預備。
不只我們的信仰的道路上,在我們的生命的生活中,有時不知、無法理解是生命的一個的現實。所以不需要「假」,假裝自己知道,假裝自己很火熱,假裝自己什麼都會;也不需要假裝不知道,假裝不要緊,假裝自己什麼都不會。所以更重要是在今日經文中所要講的信息「有所知」與「有所不知」的處境,這過程是讓我們來學習,信靠的過程,是讓我們可以來認識,來瞭解,或許慢慢來知,而這個知是真的知。
早知道怎樣怎樣,我知道怎樣怎樣…或是都不知怎樣…而一直等看上帝突然行神蹟,透過今日信息,我們可以換另一角度來思考,是否可能並不是我們在等主上帝…是上帝一直在等我們…我們是否將期待放著人的身上,不是耶穌基督的身上,或是我們將責任放在別人身上,這是團契的事、這是教會的事、小會的事…這是別人的事…
是否上帝在等我們的信,不是那個「要死不活」的信,是「真又活」的信。真正知的信心,活命的信心是包含信靠,就是人緊抓住主上帝無限能力的一種心態,甚至所產生的行為。真正知的信心、信靠的終極目標,才會看見上帝的恩典,因為真正知的信心是上帝在人心裡、生命中的工作,唯有真實信心的告白,才有辦法看見我們活命的源頭是這位無限的上帝。
●結論
結論而言,我們人可以如馬大有理性來學習智識,思考如何處理事情,也要像馬利亞有情感、情緒的感性,是可以將自己真實感受來表達。也看見耶穌就算祂知道去到那,是有生命的危險,也始受苦道路的開始,祂還是願意去,因為耶穌疼愛的這家庭。但就算耶穌疼愛這家庭,他們還是要經歷性命的現實,包括死亡。相信,主耶穌很疼愛我們的青少年以及及在座的兄弟姊妹,雖然我們無法完全瞭解上帝的真理,無法知道有全部的答案,無法知道要怎樣做才是正確無誤…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在主的面前謙卑,將自己真實的來到主耶穌的面前,將自己的感受、心裡的聲音,或是自己的憂傷、心中的不甘願,真實的來到主面前,讓主耶穌來安慰我們,讓主耶穌的手像牧者的手,抱起失迷的羊,引導羊群走過死蔭的山谷,艱苦的路程,引導他們來到著安歇的水邊。主耶穌的神蹟,不只是對馬大、馬利亞所行,也是對我們講,復活在於主,活命也在於主,願主耶穌復活、活命的能力,在我們的生命中,成為我們的勇氣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