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無自己?
馬太福音16:21-28、羅馬書12:9-21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日是聖神降臨節後的第14主日,經課是保羅寫給羅馬的教會書信,及今主題「看無自己」,是馬太福音16章24節,耶穌跟祂的學生說:「人若愛隨我,著看無自己,夯伊的十字架來隨我。(台漢)」這句也常常是信徒鼓勵人信耶穌要捨棄世間或屬世俗的,然後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耶穌…而今主日就用保羅寫的以及彼得與耶穌的應答來探討「看無自己」。
●一念之間?
在馬太的記載,這段故事要從16章13節開始講,就是耶穌他們到該撒利亞腓力比的境內。這地方在加利利海東北邊約略25哩,這裡是約旦河源頭之一,有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囊、豐富的產物,因此希臘時,在這裡就有許多廟,成做崇拜大自然的聖地。以及主前20年羅馬皇帝將這地賞賜給猶大希律王,大希律王為了感謝羅馬皇帝,也建一間凱薩廟並將這地方改名為該撒利亞,後來承接這地是大希律王第三個兒子腓力,他為了要與另外一勒該撒利亞城市區別,又將這改名我們所讀到的該撒利亞腓力比。這地名就因換掌管的王、政治的關係被改名。如此看來,這是個好地方,但也是多神的信仰宗教集中地,也因為政治強權的利益分配,成為紀念王的地方。
而馬太福音16章,當耶穌向學生講要提防法利賽派及撒都該派之後,就與學生來到這裡,多神信仰以及政治關係的地點,在這耶穌問學生一個問題「人們說人子是誰?」,也向學生講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第一次向祂學生說祂必須去耶路撒冷,受長老、祭司長及經學教師許多苦,並且被殺害,第三天復活。就此時此刻,彼得回應耶穌說「你是基督,永活上帝的兒子。」但是也叫耶穌:「主啊,千萬不可!這事絕不可臨到你身上。」
彼得的一個回應,讓耶穌說是有福氣,且會在這個磐石上建造教會。而一個回應,讓耶穌說:「撒但,退去!到我的後面!你是我的阻礙、絆腳石!」彼得那當下的一念頭,就是在一念之間,從有福氣變成撒旦,從起造教會的磐石變成阻礙的絆腳石。
今經文所讀的耶穌的應答,耶穌對祂的學生講:「人若愛隨我,著看無家己,夯十字架來隨我。(台漢)」不過這節在近代的研究,是反而造成許多基督徒有負面的影響,尤其是在強權文化下,如男性沙文主義,女性永遠要服從男性,永遠是男性的附屬品…不只是沙文主義還有奴隸制度,不只讓人無法得著肯定或認同且還失去自我,甚至用耶穌講的成為壓迫他人的這種負面影響,因而有的註釋書寫到這句譬喻意義大過字面的意義。
之前講過當時十字架,是一種死刑的器具,而且還是慢慢凌辱人到死,對當時所有的人,這是一個極其侮辱的死刑,尤其還是猶太人所禁忌的,是吊在木頭上。所以這句「看無家己」華語翻做「捨已」、「捨棄自己」,原文意思直接翻也可翻成「否定自己」若是在當下的狀況,耶穌所講的話及學生所聽到的意思,很簡單說的是「來跟我受苦釘死!」不過我們都知道只有耶穌基督的生命,釘在十字架上,才是完成上帝的救贖,才能成為拯救世上人的恩典。所以從馬太當時寫給猶太讀者,是要讓他們知耶穌就是基督、彌賽亞。而這名稱,這個身份,是一國的君王?只是猶太民族的救主?只是猶太這個地方還是這民族了?所以我們從經文看見彼得所知道理解的,其實與當時普遍猶太人認為的是同樣的,彌賽亞是為拯救猶太人的君王。無論彼得或是其宗教領袖,可以看出,當我們人無法瞭解的事,有的就是不承認,有的就是將這不知、未知,嘗試放進、塞進自己的已知、所知、可理解、可接受的範圍,就如彼得所知的彌賽亞,沒錯!耶穌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但是彌賽亞怎麼可能釘在十字架,這是不可能的事!就以自己的已知、所知來責備說:千萬不可!所以在這一念之間,可說是我們人對上帝認識有限及不夠,以致於對上帝旨意產生錯誤認知。
●磐石?絆腳石?
如前文,若我們用身份的角度來看這段經文,捨己、否認自己,背十字架跟隨耶穌,是我們人身份的轉變,就是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子民。當我們承認耶穌是基督,也瞭解到祂犧牲的生命成就贖回的祭,完成上帝的救恩。使人與上帝和好,才能得著上帝所賞賜活命。所以耶穌帶學生到這地方,這裡在充滿多神的信仰,這裡是用強權來認識世間君王名的地方,就在這地方來讓學生瞭解耶穌的彌賽亞的身份,就在當彼得的告白及耶穌第一次宣告自己要受難定十字架,這其中讓我們看見就是宣告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是不夠的,學生要知耶穌要受苦被釘死,也要接受彌賽亞是受苦被釘的,然後見證復活的耶穌,來體會著耶穌是以付諸行動來完成救贖的工,這才是上帝的旨意,而這旨意也讓學生需要經歷這一切讓他們體會到、理解到耶穌釘十字架的意義,更加清楚他們是跟隨耶穌的學生的這身份的意義,才能出於真心繼續來跟隨主,宣揚耶穌是基督。若不是這樣,就會像當時的鹽,是一塊石頭,有鹹味的石頭,若沒有鹹味了還放在路中央,就會使走路的人跌倒,是一塊阻礙的絆腳石。
所以看無自己,就並不是看輕自己,說自己不重要,別人比較重要、比較厲害,選他們就好拉,叫他們做就好拉…甚至否認自己…若是這樣的話,也是看輕自己是上帝兒女的身份、是耶穌學生的身份。看無自己,也不是叫人要放棄自己世上一切,就如中世紀禁慾苦行的修道主義,強調這種捨棄自己、捨己的修道行為。且現今這也是我們要注意小心的事情,因為這很容易陷落功利主義、功德的信仰中,雖然表面講為了主,但很愛讓人看見所做之事、我有做啥,這就容易陷落「自己」做了什麼,焦點有可能就變成「自己」或是「事工」,所以16章也記載耶穌說要提防法利賽派及撒都該派的酵…且這兩派的宗教領袖在22章寫到他們聚集一起,還有人試探耶穌問耶穌說律法中哪條誡命是最大的,而耶穌就將律法精神講出,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再來是「愛人如己」若是這樣來看「看無家己,夯十字架來隨主」是基督信徒有清楚要有的認知,自己是上帝兒女的身份,且在群體中如何活出上帝的慈愛。之前有講到馬太福音有特別五個分段的結構,先寫著耶穌行動的敘述,然後是耶穌的教導。而今馬太福音16章是在第四個段落的敘述,接著是18章耶穌的教導天國裡的肢體生活。在馬太福音記載著耶穌一直在教導上帝國的事情,教導這信仰如何生活在群體中。所以看無自己的信仰生命,也可以說是要在事奉上帝的生活中來成長、來見證。
●愛人不虛假?
今另外一段經課,保羅寫給羅馬地方的教會書信,12章開始跟他們說因為上帝的憐憫勸我們獻自己的身體為祭,是活的,聖的,上帝所歡喜的;我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自己,叫我們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接著講到我們都是教會的肢體,每人有每人的恩賜,要來盡心、盡力事奉。再來就是講到我們基督信徒面對群體處境中,信徒要如何在群體中接待人。所以今所讀經段第一句就是「愛人不可虛假。」原文ἀνυπόκριτος這字除了不虛假,也有要真誠的意思。所以有的版本翻做「愛人要真誠。」但保羅在這有特意用這一個字,是包含「真誠」「不虛假」。如此看來是否有人是假假的熱情、真誠。就如一位印度詩人泰戈爾所寫:「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有的是因為你對他而言是有利益或同立場,所以對你熱情,但當你有困難或是對他已無利益就不理你,甚至立場換成對立的時,還會攻擊你。而有的,是所謂的自我形象低落,他們會用做的事情使人肯定,甚至很關心、很熱情,就是用外在的行為來建立自己的形象,但當你不照著他所想的來行,有可能就會有不安全感,開始對你閒言碎語甚至,有的就是現今在講的情緒勒索,要你必須照他的意思才可以。
所以我們基督信徒面對生活的處境,基督信徒要如何顯出上帝的慈愛及憐憫,並不是顯出惡及迫害;是要顯出一種與世上不同的生命。當然面對惡及迫害,並不是一定要我們委屈求全,因為惡及迫害是利用恐懼、脅迫來使人屈服。所以如何將炭火推在他們的頭上,使他們臉紅耳赤、羞愧難當。所以我們就不要與這樣人用同樣的作法來回應,因為這樣有可能就變成跟他們一樣,這樣就被他們的惡贏過你的好與善,所以不要被惡所勝,要以善勝惡。因為我們基督信徒並不是用這世間價值來尋找信仰,是在主上帝憐憫中、慈愛中看見我們自己生命的價值。
●看無自己?
今主題,「看無自己」疑問,如前文所講,今日我們用「身份」這角度來看,就如悔改,是我們將自我中心轉向主上帝的這方向,願意向這方向開始走,就不是要效法這個世界,是我們的身份恢復成為上帝的兒女。所以我們基督信仰及其他宗教信仰不同之處在這其中,我們是因為耶穌成就的救贖,使我們有上帝兒女的身份,且在耶穌教導我們要如何在群體中活出此信仰,所以我們是先有身份然後要用生活來回應這身份。而別的宗教,要因為要得到身份,所以他們努力來做工,積功德,用他們生活、用他們行為為要來得著身份,他們也講他們做是一種「無我」修行。在這世界不論哪個信仰表象,所做所行的事情都類似,甚至可以講都一樣,所以今用「看無自己」來思考我們基督信徒是否有活出基督信仰的價值嗎?
當耶穌向學生講「看無家己,夯十字架來隨我」可能在那當下,意思很簡單很直接,是跟耶穌去受苦釘十字架死,不過耶穌清楚知道這是祂自己一個人必須要走的路,祂來到世間受著迫害,被惡款待,是為著你我可以恢復上帝的關係,成做上帝的兒女,而我們有限的人真得無法全知無限上帝的旨意。當耶穌完成救贖的工,成就上帝的救恩,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就不只是猶太人的君王,不只是在一個地方的君王,不只是一個民族的信仰。耶穌的看無自己,是真正放棄祂自己的性命來成就上帝的旨意,使世上的人可以領受這救恩。所以對現今的我們「看無家己,夯十字架來隨主」可以說是一種呼召,因為耶穌的看無,讓我們領受救恩,開始成為上帝的兒女。
●結語
看無自己,不是看輕自己,否認自己,也不是是叫我們在世間遇到事情就要完全受委屈,我們是耶穌用祂自己性命所救回的,是屬上帝的兒女,既然我們是屬上帝的兒女,這寶貴的身份,是可以來跟隨耶穌,來行耶穌的教導,真誠不假愛,使我們有智慧如何在群體中活出信仰的價值來回應上帝的愛。
看無自己,不是看重自己,在突顯自己所做,用很多表象、事情、事工來證明自己,因這容易陷落法利賽派及撒都該派的酵,就如他們用守律法來表示他們愛上帝,他們才是上帝所揀選的,甚至用守律法來迫害人,也是前文所講的是用行為來證明身份,而變成有如民間宗教的信仰。
看無自己,是清楚認知我們是有限的人,在此世上要來經歷,要來體會無限上帝的恩典,就不是突顯自己的知,不是用自己的行為要證明上帝的旨意是好,才來想辦法,而講出千萬不可…變成絆腳石…是因為我們有上帝兒女的身份,承認耶穌是救主,上帝的旨意是好,而面對任何的處境,顯出上帝的愛。
看無自己,是我們從無信的人,放棄無神身份、無主上帝的身份之後,成為跟隨耶穌的學生,是屬上帝的。但我們在這世間,不是效法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自己,好讓我們理解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因為我們已經是上帝的子兒,就讓我們著活出上帝兒女身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