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樣?
傳道書9:1-10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都是一樣?」為題,想要省思傳道者所言之「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傳道書9:2)從日常生活中看來,義人和惡人不總是遭遇一樣的事,因為,正所謂物以類聚,義人會比較容易與行義的朋友聚集,惡人則往往會與其他惡人同流合汙。至於好或潔淨與不潔淨的人之間也是如此,當一個人潔身自愛,在其身邊的人也往往是潔淨的,因為,人與人之間會互相影響,道不同也會不相為謀。甚至,從獻祭的行為來看,敬畏上帝與不信上帝的人也往往會有不同的生活模式,因此,傳道者所言之「都是一樣」可能不是指日常生活。
也就是說,傳道者所謂的「都是一樣」並不是指「每日的工作、學業、生活環境…」,畢竟,以獻祭與不獻祭的人為例,前者若是為了要獻祭,就可能會在生活中有相關的預備動作,如此一來,怎麼可能會在作息上與不獻祭的人全然一樣?以此來看,傳道者在觀察與省思世事以後所提出的「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禍患」(傳道書9:3a)不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而是特別指向「眾人的結局」。即,眾人的一生無論行惡或行善,最終都是一樣要面對死亡並歸於塵埃。而如果以此觀點來看,則其在前文所提之「罪人雖然作惡百次,倒享長久的年日」(傳道書8:12a)其實也是為「都是一樣」的論點鋪陳,即先是讓讀者意識到「即便世上有『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的情事,眾人終將面對死亡卻仍是千古不變的事實。」
從「眾人都將面對死亡」的角度來看,確實地,人無論行義或行惡都是一樣要歸於塵埃,而如此說來,似乎人一生的行為如何都是無關緊要的,或者說,選擇要做義人或惡人、選擇要過潔淨的生活或不潔淨的生活、選擇要向上帝獻祭或不信靠上帝…,彷彿都不會改變「眾人都要一樣成為塵埃」的事實。而若是如此,可能正在享受世間生活的人會追求長壽,以此讓自己享受更多在世間的歲月;不過,對於正在面對痛苦的人而言,或許,活著的時間越長,代表要承受的苦楚越多,因此,傳道者提醒:「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傳道書9:4)即,傳道者雖然指出世人終將要面對死亡,卻是要以此提醒讀者「在歸於塵埃之前的生命都有指望」。
歸於塵埃之前的生命都有指望
華人的文化裡有「好死不如賴活著」與「螻蟻尚且偷生」的說法,即,提醒人要愛惜生命,無論面對的處境如何艱難,都不可輕易放棄存活的機會。如此的說法當然是相當正面的,但,也有人提出「死有重於泰山」或「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的不同論點,而那似乎是代表「生命的意義不僅是為了存活,若是為了更高尚的目標,人還是可以付出歸於塵埃的代價」。而如是如此,與那更高尚的目標相關連的塵埃,不就因此產生了相當重要的意義?!也就是說,歸於塵埃之前的生命都有指望,因為,如果人在歸於塵埃之前做了相當有意義的事,則歸於塵埃以後,那人的生命意義就會繼續被賦予重要的意義。
從寬廣的歷史中觀察,或許不少人認為「人在一生無論所行如何,終究要面對的結果是死亡而歸於塵埃,因此,既然人都難免會死,則活著不過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也因此,人們不用在意那有限的歲月中所發生的事。」而當人們認同如此的道理,就可能認為周遭的一切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於是,將生活裡的一切都視為稍縱即逝的塵埃,也可能就因此忽視了人離世以後所留下之「塵埃的意義」。而如上文已稍微提及,人在肉體毀壞以後所留下的塵埃並非沒有意義,卻是可以因人在肉體毀壞前的所作所為而被賦予重要性。換句話說,塵埃或許被某些人視為「不重要」;不過,屬於特定人物的塵埃,雖然與其他的塵埃都是相似的物質,卻因為具有意義而被珍惜與紀念。
說到此,大概多數人都會聯想到一個顯著的例子-「親人的骨灰」。顯然地,無論是在台灣或歐美的文化中,對於「人死後所留下的塵埃」都是相當地被重視,因此,人們大費周章地為親人的骨灰買地造墓,甚至期待存放骨灰的周遭環境優雅舒適。以此來看,雖然多數人知道骨灰的成分主要是磷酸鈣(維基百科 “骨灰”存取於2023/9/16),並且也知道在一般的塵埃裡不難找到相同的成分,但是,幾乎沒有人會將土壤裡提取的磷酸鈣放在親人的骨灰甕裡。甚至,以筆者的經驗來說,曾經為一位來台旅遊時發生意外的白人男子舉行告別式,當時,AIT還大費周章地派專人在整個過程中錄影,為的是要讓其家鄉的親人確定那是對他們有特別意義的塵埃。
說到此,也想到在火化禮拜時常遇到的現象,即,非基督徒在舉行火化儀式時常會有人喊:「火來了,快走!」對於如此的說法,雖然背後可能存在著對離世者的關懷;但,仔細想想,如果那離世者對該地方不熟,試問:「快走,是要走去家屬等待處?還是到殯儀館旁邊的便利商店?」當然,民間宗教的儀式有其解釋的道理,而通常那樣的道理可能具有悲傷處理的功效,因此,多數基督徒並不會對那些儀式做批評。畢竟,對於基督徒而言,我們從信耶穌的那一刻起就將生命的主權交給耶穌掌管,因此,既然連明天都無需憂慮,又何必擔憂火來的時候要不要跑!不過,對於民間信仰的說法,倒是令人疑惑:「如果離世者果真在火來時跑了,又在進入輪迴以後有幸投胎,則那化為塵埃的骨灰與那人的關係是否還存在?」
以世間的房屋為例,當房屋移轉以後,原屋主就不再是房屋的擁有者,相類似地,若是塵埃原先的主人已經透過投胎程序而獲得另一個終將歸於塵埃的軀體,則試問:「上一個軀體所化成的骨灰還有意義嗎?」也就是說,親人所紀念的骨灰之主人若是已經獲得另一個軀體與身份,則那些塵埃先前被賦予的意義是不是要隨著其主人的頭胎而被移轉?對於這樣的問題,因為基督徒並不相信投胎轉世的說法,也就不在此多加猜想,畢竟,信靠主的基督徒相信「與主聯結的生命是永恆的,不會因為肉體的毀壞而消失」,因此,人的肉體毀壞以後所留下來的塵埃,其所被賦予的意義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反而是要因爲主所賞賜的永生而讓塵埃也隨之一直具有意義。
即便終將歸於塵埃,現在仍要活出美好!
信主者的生命不因爲肉體毀壞而讓意義消失,因此,在還未歸於塵埃之前的生活就顯得相當重要,而對於人還在世間時的短暫生活,傳道者說:「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傳道書9:5-6)雖然傳道者意識到世間的一切終將歸於塵埃,但,從接下來的經文看來,他並沒有因此就選擇行惡,反而是提醒讀者:「你的衣服當時常潔白,你頭上也不要缺少膏油。」「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傳道書9:8、9:10a)至於原因,從上下文看來,應該是「因為 神已經悅納你的作為。」(傳道書9:7b)
從傳道者的論述看來,這位觀察世事而洞悉人生的智慧人,他雖然明白世上的一切都是空虛,卻也相信在一切的空虛中掌權的是創造萬物的主宰,並且這位主宰期待受造者的生活是快樂的,於是,傳道者提醒讀者「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 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道書9:9-10)言下之意,傳道者認為「一切都將歸於塵埃,人要當下把握機會,照規矩享受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傳道者的說法,快活度日是要與所愛的妻,所得的分是要靠自己的勞碌,如此看來,傳道者所提出的「及時行樂」是有條件或規矩的。或許,從現代處境來說,因為「及時行樂」的行為中有偏差的觀念,於是,看重眼前享樂的「山道猴子」就誤以為「只要是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維基百科 “山道猴子的一生”存取於2023/9/18)。不過,從山道猴子後來所發生的悲劇看來,當「及時行樂」不受到合宜的規矩約束時,在虛空中追求享樂的心態往往會讓快活度日偏離正軌,並且,以山道猴子的例子來看,其勞碌所得的分早已經無法滿足內心的虛榮。
及時行樂的行為必須要合乎規矩,或許,有些人相當看重當下的每一刻,因此認為要把握時機好好地快活度日。而當旁人提醒「快活度日不該脫離規矩」之際,也可能,從山道猴子與朋友的對話看來,「自以為是」的心態會讓某些人以為「這是我自己的事」。如此的景況,不知是否也發生在當年的傳道者身上,即,當他規勸身邊的人要照合宜的規矩快活度日時,或許也有人質疑,甚至反問「既然一切都將歸於塵埃,又何必在乎規矩?」而對此,或許時下許多山道猴子也是誤以為「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一時的拉風」,於是,為了在山道過彎時的耍帥,不惜冒著危險面對前方可能出現的大卡車。
論及對向的來車,代表「人是不能單照自己的喜好行事」,畢竟,雖然生活在虛空的世界,雖然一切都是短暫且終將歸於塵埃,但,短暫的痛苦與歡樂並不是幻影,而是實實在在地對他人造成影響,甚至,每一個微不足道的短暫,在歷史中還是會累積出不可忽視的影響。比方說,人類的文化就是在經年累月中產生的結果,正如從山上沖下來的瀑布可以將巨石推動倒下游,而在平地慢慢長流的細水也可以在河道旁孕育豐富的生態。以人類來說,雖然,單以每一個人的短暫生命來說,行義或行惡不會對周遭產生多大的改變;不過,從群體的歷史來看,多數人都知道「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如果許多人都對公園裡的告示牌上所提醒之「請勿踐踏草皮」視而不見,則那告示牌上就要在註明「這條路是不守規矩的人走出來的」。
結語
從世人「都是一樣」的結局看來,眾人的一生都在空虛之中,因此,難免有人誤以為可以照自己的喜好度日。不過,傳道書在提醒讀者「快活度日要合乎規矩」時,已然提及「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 神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傳道書9:9a)也就是說,雖然人是生活在虛空之中,但那虛空既然是上帝所賞賜,人就應該要照上帝的規矩度日。當然,如果要更嚴格來說,傳道者其實還有提醒,說:「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 神必審問你。」(傳道書11:9)
看來,傳道者觀察世事後明白「眾人的結局都是一樣要歸於塵埃,卻要因為塵埃仍然是上帝在掌管,因此,人在一生中都要遵循上帝旨意」。當然,從傳道者的經驗來說,或許他是在遵循上帝的規矩中享受勞碌所得且快活度日;至於其他的人,也許是在虛空中面對許多的苦楚,甚至在勞碌中還無法享受快活的日子。然而,無論如何,傳道者提醒讀者「上帝終將審判」,而顯然地,要被上帝審判的乃是歸於塵埃之前的所作所為,畢竟,誠如前文已經提及,人的生命不會因為肉體毀壞而失去意義,因此,從上帝將要審判的角度來看,人要在快活度日的空虛中遵循上帝的規矩。
上帝創造萬物並持續掌管一切,眾人雖然都是一樣要歸於塵埃,但即便是歸於塵土,仍是在上帝的掌權中,正如傳道書所言「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 神。…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 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 神都必審問。」(傳道書12:7-14)雖然,從生活處境看來,有人在空虛中以自己的喜好快活度日,也有人在空虛中照自己的勞碌面對苦楚,但從上帝創造並掌管一切的信仰來看,眾人都是一樣要歸於塵埃,並且,都是一樣要面對上帝公義的審判,因此,無論當下的生活景況如何,懇求聖靈幫助提醒,讓我們記得要照著上帝的旨意度日過活,在虛空中活出蒙上帝喜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