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看見?遇見?
撒母耳記上3:1-10,19、約翰福音1:43-51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是主顯節之後的第2主日,在上禮拜主顯後第一主日也是主受洗主日,就在主耶穌受洗之後,耶穌開始在世上的服事,祂走向群眾,進到社會群體中開始做工,所以今日主顯後的第2主日的經課,就是耶穌呼召學生,並透過今日主題「聽見?看見?遇見?」讓我們來反思在現今這時代上帝呼召的我們基督信徒的信仰生命。
●聽見?
先來講「聽見」,就是今經文舊約撒母耳上卷第三章,上帝叫撒母耳的記載,不知道我們是否有聽見上帝聲音的經歷?這段經文撒母耳聽見主上帝的聲音,我們看到的是以利教撒母耳講:「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然而在在今世代的版本,聽見上帝的聲音的見證,如我們應該都有聽過「我聽見上帝的聲,你要嫁給我當牧師娘…」之類的,現今世代人們聽見上帝聲音好像很多是上帝跟我說叫你要怎樣怎樣的…
而舊約撒母耳這書卷是一卷很重要的以色列歷史記載,是以色列民族士師要結束的時期,記載到他們當時生活及信仰的情況,也寫到以色列民族當時宗教觀念及制度的轉變,除了從士師制度轉為君王制度。再來,就是當時以色列原本是以會幕為中心,要轉為以耶路撒冷為國家的中心。
因為原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曠野,從西奈山領受上帝的話與上帝立約後所建立的會幕制度,就是在我們現在讀經進度出埃及記中,我們會讀到上帝一直在與摩西講話,且以色列民族的宗教活動及社會組織,都是以會幕為中心,所以上帝的話由會幕服事的祭司以及後來士師所領受。
但上帝卻要興起先知就是撒母耳,至此而上帝的話就轉而臨到先知,因到士師時代末期,我們看見士師不聽上帝的話,甚至祭司不守祭司的規列,就在撒母耳上卷第二章記載到,說以利的兩個兒子是無賴,不認識耶和華。現中翻成「藐視上主」因為可以說他們搶人要獻給上帝的祭物,要強拿來作自己的食物,他們藐視要獻給上帝的祭物,以致於讓人們厭惡獻祭給上帝。所以我們就讀到今日經文,只有小孩撒母耳受以利教導服事上帝。
在那些時候,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常有啟示,就是上帝話越來越少,甚至好像沒跟人講話了,撒上3:7「那時撒母耳還未認識耶和華,耶和華的話也未曾向他啟示。」但我們看這節撒母耳他是以色列人,他一定知他們民族的神是耶和華上帝,未認識耶和華可以說撒母耳知道這信仰,並不是撒母耳不知道有耶和華或不認識上帝,只是還沒與上帝建立關係。用現代信徒角度來講,撒母耳就像小時候在教會長大的小孩,他知道有耶和華上帝,只是還沒遇見上帝,他的生命還沒讓上帝成為他的救主。
但,就算撒母耳生命還沒與上帝建立關係時,我們可以看見撒母耳還小的時候,就在以利的教導下事奉上帝,甘心服事,甚至今日經文講,他就睡在約櫃旁,就在有次天還未亮,上帝的燈還沒有熄滅,耶和華就叫撒母耳,撒母耳被這聲音叫醒時,我們讀到他隨即回應「我在這裡」撒母耳以為是以利在叫他就去到以利那了,我們都知以利已年老眼花隨時需要人幫助,尤其晚上更需要人的幫助,那晚聽到聲音的撒母耳,三次去到以利那,雖然聖經沒記載撒母耳的心情是怎樣,是否有在埋怨想說第一次叫完在第二次聽見時,知道以利並沒再叫他,就當作以利是在講夢話而不理會這聲音繼續睡好了…聖經記載在這三次聽到聲音的撒母耳他的回應「我在這裡」就去到以利那。如此,其實我們可以瞭解雖然這時撒母耳雖然與上帝還沒建立關係,不過,我們看著小孩撒母耳服事,他是甘心樂意做這些事情,甚至忠於服事。所以,當以利發現是上帝在叫撒母耳的時,以利就叫撒母耳,假使再聽見這聲音時,就要回應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上帝就呼召撒母耳成為先知,來傳達上帝的話。
但是,看到舊約最後一卷直到新約之間差不多有四百年, 這期間在我們所讀的正典沒任何記載了,這期間我們不知道上帝跟誰講話,好像上帝不出聲沒講話似。再一次,耶和華的言語稀少,不常有啟示一樣,直到道成肉身,耶穌降世於世間,在約翰的記載1:29施洗約翰,看見耶穌迎面走來,就說「看哪,上帝的羔羊」34節也講「我看見了,所以作證:這一位是上帝的兒子。」
●看見?
然後,過一天記載耶穌的頭一批的學生,安得列,西門彼得,還有一位無名的學生,應該就是約翰福音作者約翰。接著,就是我們今日經課,所讀的43-51節,照約翰記載,就是再過一日,耶穌決定要往加利利去那時,祂遇見腓力,就對他說:「來跟從我」「跟從」這字原文是現在命令的語氣,所以在前一日的學生,是聽到施洗約翰說「看哪,上帝的羔羊」安得列、無名的這兩位學生就跟隨耶穌,然後再帶西門彼得來跟耶穌,在第二日才是耶穌呼召腓力來跟隨,接著才是拿但業是被腓力帶來見耶穌。
我們都知道耶穌並不是去到大城市有名望的學校找高才生來跟從祂,而是去到海邊、村莊,來到這些地方找很平凡的百姓。再來,當時人們對彌賽亞的瞭解並不無完全,並不是因為他們只是平凡的百姓,而是當時的以色列人甚至宗教領袖對彌賽亞的認識及期待也都不盡相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今約翰記載的拿但業在1:45腓力找到拿但業,對他講:「摩西在律法書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聽到可能想說,喔~摩西寫的律法書,喔~先知記載的,啥?是約瑟兒子拿撒勒人耶穌?然後聖經記載拿但業的第一句話就是「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
對現代我們信徒、讀者來看,我們都知道耶穌出生是在伯利恆,然後在拿撒勒長大,也知道耶穌是基督就是彌賽亞,是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救主。但是,對當時而言,他們還無法認識耶穌真正的身份以及彌賽亞來到世間要成就的工。對猶太人而言除了耶路撒冷還會有什麼地方是好的呢…當聽到耶穌是拿撒勒人的時,很顯明拿但業對耶穌的來歷做判斷,就直接反應出來「有出有什麼好的」的偏見,所以當人聽見與自己所想、期待不同的時,是否我們有時就如拿但業一樣,就帶著偏見來回應。
此時,腓力跟他說:「你來看。」就在他們就走向耶穌,遇見的時,耶穌就說:「看哪,這真是個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而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裏認識我的?」聖經記載,耶穌回答他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下,我就看見你了。」這回答真奇妙阿!耶穌說拿但業心無詭詐,真是個以色列人,可能可以說拿但業是一位坦率、直接的人,也有可能拿但業是一位直接把他自己所知道事情的認識,就對人貼上標籤,而產生所謂的偏見,就說拿撒勒會有什麼好的,因為偏見無形當中就限制自己的眼見。
但,當拿但業聽見耶穌說「看見你在那無花果樹下」拿但業就隨即回:「拉比!你是上帝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這樣的回應也是很奇妙,不論當時在場身旁的腓力可能覺得驚訝、訝異,對於現在的讀者也同樣,雖然有些學者或有些寫書作者都有討論到,在這無花果樹下的拿但業是在做什麼還是想些什麼,或是無花果樹下是代表什麼意思,然而聖經都沒記載,所以除了在這無花果樹下的拿但業與耶穌以外,並沒有人有真正的答案…但此時刻拿但業對耶穌的宣認「你是上帝的兒子,以色列的王」可以理解耶穌已經成為拿但業的彌賽亞,此時的拿但業已放下自己的偏見、侷限,他所限制的框架就在這無花果樹下讓耶穌化解了。可以說,在拿但業還沒看見耶穌前,耶穌就看見佇拿但業,換句話說,在拿但業還沒認識耶穌之前,耶穌就已經認識拿但業了,就讓拿但業遇見了彌賽亞。
●遇見?
以上所提到不論舊約、新約,這些讓上帝呼召的人們,我們的信仰不就是這樣麻?有的像撒母耳一樣,小時候就在教會長大,有的就像安得列、約翰一樣,聽到說是上帝的羔羊就來跟隨耶穌,有的如西門彼得、拿但業類似是讓人帶來而遇見。
然而,我們的生命遇見耶穌,就像在無花果樹下的拿但業一樣,是耶穌先看到我們,有時是在我們跌倒、困境中,我們體會到耶穌伸手來扶持,有時是在我們憂傷、痛悔時,耶穌來安慰我們,有時是在驚惶、遲疑時,耶穌就如腳前的燈在引導。一句話、一節經文、一首詩歌、一幅景象,有可能身邊的人無法體會瞭解,但只有耶穌及讓耶穌觸摸到的人,才能瞭解其中的奧妙,遇見這位救主是真又活的上帝。
所以,今主題「聽見?看見?遇見?」對現代的信徒而言,雖然我們不像舊約那樣,常常有人可以與上帝祢一句我一句這樣在講話,也不像福音書中耶穌時代一樣,聽到耶穌去到哪,去哪間教會,就大家一起去聽耶穌講故事、講道,或是耶穌在哪醫病趕鬼我們趕緊去看。但在我們這世代,依然可以看見、聽見上帝的話,最基本就是我們可以透過聖經看見上帝的話,聽見上帝話,甚至透過聖神奉耶穌基督的名與上帝講話。雖然讀經、祈禱是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因為有人相信上帝久久,信仰很好也很愛主,但有可能卻不瞭解耶穌基督的救恩,在一本書讀到,一間神學院的老師對剛入學的新生,問了個問題,就是今約翰福音第1章所提到的,耶穌為什麼是上帝的羔羊,結果有學生回老師說「因為耶穌很溫柔阿」
就如我們來看腓力,聖經記載腓力的故事也不多,另外在約14章這段的記載,當耶穌講完「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第8節腓力對他說:「主啊,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耶穌回:「腓力,我與你們在一起這麼久了,你還不認識我嗎?看見我的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還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所以,有的信徒很愛主也很火熱,但是否就腓力一樣跟耶穌一起那麼久了,卻還是無法真正認識耶穌所講所做,道成肉身的恩典呢。
●遇見之後~
每一人信主過程都不盡相同,有的小時候就在教會長大,有的經歷人生風波,有的像浪子回頭,有的被主醫治…各樣動機,總總可能,相信我們遇見耶穌時,就像拿但業被耶穌看見在無花果樹下時那樣寶貴,所以無論信靠主的經歷是大風大浪、平平靜靜,多特別、多奇妙、多感動,而我們在信仰的這條路上,更重要是我們對耶穌的認識以及信仰生命的成長。
我們看到使徒行傳1:13-15時,在當時不論是安得烈、腓力、巴多羅買…等等這些的學生及信徒在一起時,同心合意祈禱,直到聖神降臨。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兩千幾年多前時,安得列、腓力或是拿但業假使拿到約翰福音這卷書時讀到約翰所寫記載,就好像我們看到教會紀念冊一樣,想到說「我們怎麼經歷這麼多事情阿,當時我的信心怎麼這麼小信阿,是怎麼走過這些的階段阿」所以不論聖經所記載的信徒,直到現在我們在座的信徒們,一個人的信心大小,或者是怎麼信主的,更加重要的是我們在信仰對耶穌的認識與信仰生命的成長,要如何繼續活出及實踐耶穌所教導的。
今日所念經文,還有一句,撒母耳上卷3:19講「撒母耳長大了,耶和華與他同在,使他所說的話一句都不落空。」我們知道以利已經年老,他的事工、生命雖然也最後的階段,但是他依然繼續做工,也繼續教導撒母耳,就這樣,在耶和華的話很稀少的時候,沒常常有啟示的時代,撒母耳漸漸長大、成長且體會到上帝的同在,上帝的話就透過他們臨到以色列。
所以,遇見上帝的經歷,都是很特別的見證。但是,我們每位信徒,遇見上帝之後,需要看上帝的話來成長,來聽上帝的話,通過讀經、禱告,以及教會的生活、團契的生活,學習聽上帝的話,所以,讀經、祈禱並不是要滿足我們自己的需求,是要實踐上帝的心意!
●聽見~看見~遇見~
「聽」我們來到教會一同敬拜上帝,在禮拜中聽信息,也是更加認識耶穌,再一次思考上帝的話,反思我們的信仰。
「看」對那些還未信者,是我們信徒如何實踐基督的信仰教導使人看見我們的生命,當有一天或特別的時刻,可以對人說「你來看」
「遇見」,每個人遇見上帝的經歷都不盡相同,更重要是我們要繼續聽,繼續看。就像當時耶穌與拿但業說「你將看見比這些更大的事」不論是「更大的事」以及前文所提到腓力求耶穌說「將父顯明給我們看」其實,在約翰福音第1章16節就講著:「從他的豐富裏,我們都領受了恩典,而且恩上加恩。律法是藉着摩西頒佈的;恩典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來的。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獨一的兒子將他表明出來。」
古早時會幕代表上帝的同在,裡面是約櫃放著摩西所領受的上帝的話,到了像聖殿建築物成為信仰的中心,但就在耶穌來世間時帶出了上帝的恩典及真理,將上帝顯明使人認識上帝無限,以及對人呼召及揀選,來成為上帝真正的兒女、上帝的子民,約翰藉著「看見」耶穌來向讀者解釋上帝的恩典,就如當時學生一樣,他們與耶穌的關係,藉著「遇見」耶穌「聽見」耶穌教導「看見」耶穌所做,更加認識耶穌,來經歷信仰生命的成長。
●結語
最後,51節中更大的事「會看見天開,上帝的天使在人子的身上上下往來。」藉著耶穌恩典臨到世人。舊約的雅各所夢到,有一個梯子立在地上,梯的頂端直伸至天,有上帝的使者在梯子上去下來(創28:12-13),而新約耶穌講到,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要通過祂,才能到父那裡。就這樣,現在的我們就不在被時間、區域甚至種族的限制,祂不但是以色列的王,更是世界的王,每一人的救主,這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穌,成為上帝的羔羊,犧牲祂自己的生命,所帶來恩典及真理。
就是在這節中耶穌實實在在所講的,「實實在在」原文ἀμήν,阿們阿們,真誠心,真實在,真真實跟我們說,我們所聽見的,所看見的,所遇見的是真又活的上帝。所以我們是讓主上帝所呼召的,我們遇見上帝,聽見上帝的話,看見的見證,我們就要用我們的生命來回應上帝,在這條信仰道路漸漸成長,繼續看、繼續聽,實踐上帝的心意,因為我們所遇見的上帝持續著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