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無聲?
馬可福音14:3-9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日是婦女事工紀念主日,且因照經課今年是以馬可福音記載為主的馬可年,所以今特別用馬可福音14章這段經文來分享我們基督信徒做事工,服事的最要緊是什麼,以及這對我們信仰生命有何意義,就透過今日主題「無名無聲」一同來思考。
●被限制的恩典?
現代基督教的信徒,我們應該都知長老宗是16-17世紀宗教改革的運動中所產生宗派。其中一項的改革就是「萬民皆祭司」現在應該可以稱做「信徒皆祭司」,因此我們都應該接受了「信徒皆祭司」的觀點,除了祭司職份子和牧師也分享過,我們也有先知的職份,所以基督信徒不只應該要服事上帝,分擔教會各種事工,更加要認識上帝以及宣揚上帝的話語。
宗教改革起因是天主教教皇與組織的權力過大,再加上聖經的詮釋偏差而產生贖罪卷的教義,另外當時聖經只有會讀拉丁文的神職人員可以讀,一般平民、信徒是無法自己讀聖經,且在禮儀中唱歌讚美也是用拉丁文,因此也是透過教會人員、神職人員獻詩,而信徒只是坐在下面…以及懺悔祈禱要透過神職人員,或是用錢買贖罪卷…所以上帝的恩典就像在這群人用權力劃了個圓圈限制住了,然後信徒只能站在這圓圈旁、這圈圈外看裡面在做什麼…
直到現在我們基督信徒基本上人人都有一本聖經,或上網路上也都能查到各種版本,現在基督信徒都可以自己讀經,教會照新眼光讀經進度也到馬可福音,這禮拜也讀到,耶穌去到加利利湖邊稅關就呼召那位抽稅的利末來做的學生,且之後耶穌也到利未這學生家吃飯,就在那聚集很多抽稅、罪人,他們就同耶穌及學生吃飯。結果,有些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看見耶穌跟這群罪人和稅棍一起吃飯,就質問學生說:「為什麼跟稅棍和壞人一起吃飯呢?」所以,一直以來,人常常用自己的眼光畫出一個圓圈來判斷誰是在裡面,誰要在外面…
今經文,耶穌來到伯大尼痲瘋病人西門的家中坐席吃飯。照猶太人規矩,生痲瘋病的人是要被隔離,離開自己住地方,去到曠野。因為生痲瘋病的人對猶太人有不潔淨的問題,今西門可以在家坐席,且與耶穌及學生一起吃飯,可能他已經被醫好了,有的註解書研究說有可能這位就是馬可第一章記載的那位跪在耶穌前,向耶穌懇求說:「你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就得著醫治,然後就在今經文時他邀請耶穌來到家中一同吃飯。
尤其那時在14章第1、2節記載過兩天是逾越節及除酵節,而祭司長及經學教師再想看要用怎樣的計謀可捉拿耶穌,想辦法要害死耶穌。祭司長及經學教師是當時的宗教領袖,對他們而言,是絕對不可能與一個生過痲瘋病的人一起,更加不可能去到不潔淨的人的家中吃飯。由此可見,雖然當時猶太教教徒通常會在生活表現出他們對信仰的敬虔,就是救濟、祈禱及禁食,但宗教組織對社會是有階級的對待,就如文前所提,劃了個圓圈,有的人可以在裡面聚集,有的人是無法來到這裡面。而,耶穌卻常常與病人、窮人一起,還願意與生過痲瘋病人同席吃飯。在人所看輕、放棄、甚至是厭惡的人,耶穌願意親近他們,這也是耶穌平常對祂的學生的教導。
●不被理解的處境
所以,今故事,在逾越節前兩天,在最後的晚餐之前所發生的事件,耶穌與他的學生來到伯大尼痲瘋病人西門的家中坐席吃飯的時,有位女子進來,拿著一罐玉瓶,走進他們當中,她打破了玉瓶,將香油膏倒在耶穌的頭上。結果旁邊的人不高興,馬可記載說有幾個人不高興在生氣,他們為何生氣?在座的人應該是耶穌的學生,他們看見這情形,心裡可能在想~唉阿!玉瓶這罐應該就不少錢,然後又聞到香味是真的哪噠香油膏!這些至少三百多塊銀子!差不多一年至一年半的工錢,那是女子可能要兩至三年的工錢…假使換成現在年資來看,價值可能五、六十萬了。而當時這群的學生也有可能在想,這女子是在做什麼,第一,男人坐席吃飯,才剛坐好,竟然跑進飯局,實在亂來不知分寸,還做這樣的事!實在是沒規矩不禮貌!所以就開始,對這女子議論,念這女子「這樣破費!將玉瓶打破然後弄到整間都是香味,這樣這香油膏還有什麼用途了~女人只會浪費錢,平常老師教我們是要幫助窮人阿,假使有這們多錢,就可以幫助更多人呢!妳這女人妳知不知道~妳在做什麼事情阿!這樣的如此浪費香油膏,竟不知做救濟事工阿!」他們甚至就對這女人生氣。
當時狀況這群學生,先否定這位女子所做的事,甚至生氣。因為在他們有限的理解中,這是以前沒做過,沒遇過的事件,看見這位女子的行為,就先否定這女人做的事情。尤其,當時君王制度的社會,男尊女卑的制度,在我們讀經進度上禮拜才剛讀完的士師記,記載看到早期對女性的對待,女性只是物件、財產甚至是工具而已,在男權、父權為中心的社會、當時的君王制度中,女姓為二等公民,沒嫁女性是三等甚至沒名份。男人在聚會吃飯,女人是不能同席。竟然,有女人進來打斷他們吃飯,可以說,這是讓這群男人受到侮辱的行為。
所以,當男性為中心、父權的社會時代,不論是哪國、哪位的教育家、哲學家、老師,如孔子、蘇格拉底…只有收男學生,猶太的拉比也是如此,沒收女性為學生。但我們可從路加記載的,當馬利亞坐著耶穌腳前聽耶穌的教導,可說是,耶穌將馬利亞當作學生在教導,馬利亞不用像祝英台女伴男裝,才能聽到老師的教導。
●受苦前的教導…
接著,我們回今經文看當這群男學生們正在彼此議論時,耶穌出聲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耶穌說由她吧!這「由」有命令口氣,也有放手、放下、放棄的意思,叫學生別在針對這女子所做的的事議論紛紛甚至生氣。只因,這群跟隨耶穌一段時間的男學生們,他們卻不知道耶穌接著會發生什麼事,不過,我們看經文耶穌並不是對這群學生生氣和否定他們回應。耶穌對在場的學生說,從現在開始讓這位婦女子做她正在做的別干涉,因為她所行來款待耶穌的是件好事。
耶穌平常時就教學生與窮人,病人同在,幫助他們,醫治他們。文前也提到猶太教裡有三件事最能表達他們對宗教敬虔、屬不屬靈,就是禱告、禁食、救濟。所以,耶穌在此,並不是指幫助、救濟窮人不重要,只是耶穌平常除了幫助他們真正的需要,也是在陪伴這些人的生命他們內心的缺乏。但是此時此刻,學生們看見這女子所做的事情,是他們還未理解,他們知道的是這麼貴重的物品要用在救濟,而救濟成為他們理由來罵這女子。而這並不只是這群學生的問題,也是猶太人對信仰常常有的毛病,他們經常會找些好聽的理由,且通常是有根據、條列,常常避重就輕,閃避自己不想要做的事,因為他們想要做的是,是要有人看得見,而且可以提升自己名聲,讓人知道他們是很熱心很遵守條列,不過,這樣心態非常容易陷入功利主義的陷阱及思維。因此耶穌回應說:「常有窮人跟你們在一起,願意的話,你們隨時可以救濟他們」幫助、救濟窮人,醫治病人,是耶穌平常就帶學生原本在做的事奉,耶穌並不是生氣,或否定學生在講的幫助、救濟窮人。而是,跟隨耶穌的學生直到那當下還是無法完全瞭解耶穌在世間的事工與教導。甚至並不知道接下來耶穌會發生什麼事情,耶穌在此時此刻提醒是跟學生說:「若是我,不能常與你們在一起了」因為講這句時,接下來耶穌會被出賣,被抓,開始受難了…而一直跟隨耶穌的學生到現在還不瞭解主耶穌所講「就當捨己,背起十字架來跟從我。」(可8:34)的意義…
●打破的決心
但有位學生聽進去了,就是今經文中沒名字的女子,這女學生,知道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知道耶穌是來拯救罪人的彌賽亞,要替眾人的罪受苦,釘死在十字架…但是受苦釘十字架,她可能早想過不知道有人會幫耶穌的死預備嗎?因此這香油膏,絕對不是臨時準備,吃飯前拿錢去買來的,不論是玉瓶還是裡面裝的香油膏,都應是早早就開始在準備的。可能,這女子想到耶穌吃完這頓後,不知道還有機會遇到耶穌嗎?若這時候沒幫耶穌抹油,可能就沒機會了…而她就進去打破玉瓶將香油膏傾倒在耶穌。不知想過應該是打開玉瓶的蓋子,然後應該是很慎重倒出來幫耶穌抹油,哪有一進來就打破。所以我們先瞭解,當時猶太人裝香油膏的瓶子,基本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香水用的,瓶罐上有個的洞口,可以讓香油一滴一滴流出來,然後抹在身體。一種是當作嫁妝或安葬使用,瓶罐上沒有蓋子,罐身或底部會有一個洞口,將要用的香油裝好之後,就封起來,等到要使用的時就會打破然後一滴不剩抹在身上。所以,不管是哪一種瓶罐,都必須要打破,因為當時的情境是不可能在那一滴一滴如綠油精那樣滴來抹。
所以就在耶穌要被出賣、被抓、受苦要臨到時,有誰可以體會到耶穌將走受苦的道路,將要被釘十字架的心情?耶穌就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她把這香油膏倒在我身上是為我的埋葬先做準備。」而當時,又有誰願意進到將會被看輕,甚至被侮辱,沒平等的場合中。這位女性的行動是勇敢的,她下定決心,抓住機會,做一件美事,打破玉瓶將香油膏倒在耶穌的頭上。因此,打破是個決心!
在今所讀馬可的記載,這位女性,她沒出聲,也沒記載叫什麼名字,她為了耶穌,盡她所能的來行動,做這件事。耶穌就實實在在說:「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就因如此,耶穌所講出的這句,為她出聲的時候,就感受到主耶穌疼愛與恩典的力量。
●生命的價值
我們來看第3節中說玉瓶裡裝滿了珍貴的純哪噠香油膏。馬可記載是這樣寫,原文是四個所有格來形容這瓶罐,1.芳油、油膏2.哪噠3.純的、真正的4.貴重、珍貴的。所以,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女子拿著一罐玉瓶進來時,可能我們與學生一樣第一眼看見想的是:「恩~這玉瓶不錯看喔很漂亮的瓶子喔,是不是要送給老師當禮物喔,很好很好。」但是,有可能沒想到裡面竟然裝的是純的、貴重的哪噠香油膏。是在這女子打破之後,才發現是如此貴重的東西!我們基督信徒,信仰生命,是否就像這樣並不是只是靠外在或外表的形式,要讓人看得見的才有價值…而是真正會讓人驚訝發出讚嘆的是內在的生命。就如這位無名也無出聲的女性,是在她的行動,打破玉瓶後而顯出她為主所預備的真哪噠香油膏的價值。
在宗教、社會、文化及父權的壓迫環境下,馬可所記載這為女子無名也無出聲。但,她的行動卻顯出上帝恩典力量。這也是實實在在勒提醒到我們,我們的服事,我們的行動,有顯出上帝的恩典力量嗎?是為著主耶穌嗎?
當時,耶穌的事奉和行為,影響到經學教師的名聲與祭司的利益,因為,這群宗教領袖的所作所為,為的是自己,維護自己的名聲與利益,就將上帝的恩典限制住了。直到宗教改革之前,十四十五世紀時,天主教為著自己的利益賣贖罪卷來增加教會的收入,另外將聖經一直限制於天主教神職人員的權柄中。然後,宗教改革以後,來到現今世代的基督信徒們,我們現在可以讀經,可以在禮拜中唱聖詩,唱歌讚美,甚至我們可以有祭司的職份有份在上帝事工,這都是上帝的恩典。然而,我們是否有時就像當時耶穌的學生一樣,忘記了,忘記耶穌的教導及忘記這是上帝的恩典。還是我們同樣只是注重外在、外表的形式~這罐玉瓶很漂亮真好看,卻沒注意到裡面是否是空的還是裝了什麼…
●結語
我們信仰的生命,我們的事奉是出於耶穌的慈愛,我們需要打破玉瓶才能顯出上帝的恩典。然而,不可否認…在這世代,我們服事有可能會因為人來灰心喪志…在這世間,是在比較、競爭的環境,要用自己的能力、口才,能做多少事來證明自己的價值。透過今天經文,讓我們看見,
有時,我們就如同西門一樣,被當作不潔淨被人瞧不起,沒人接納…而,耶穌接納他,醫治他,去到他家一起與他吃飯。
有時,我們就如這群學生一樣,很會做事工,但也時常碎碎念…而,耶穌接納他們,耶穌知道他們所做的事情,沒有否定這些的事奉。
有時,我們就如這無名的女子一樣,在一個不公平又被人看輕的環境中,無名也沒出聲…而,耶穌知道她所做的是多麼勇敢的一件事。
不論是西門、學生還是這女子,主耶穌接納了他們。就在這位沒名也沒出聲的一位女性,對我們的提醒,她所行是為了耶穌的一件美事,她所做的是一件好事,就如創世記上帝看所創造的是「好」。今透過一位無名又無出聲女子的行動,就是在耶穌為她出聲的時,體會到主上帝無限的疼愛。耶穌就實實在在如此說:「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是因為她所做的事奉,絕對不是為了要出名要讓人紀念,她的行動也不是計算利益、得失還是有設想到在這之後有什麼回報。 她只是為著耶穌,就回應就行動了,進去打破玉瓶將香油膏在耶穌。而如此就值得讓我們思考自己的信仰生命的狀況,我們是否需要打破什麼來到耶穌的面前。因為,我們都需要耶穌基督,就在基督裡,看見我們生命內在的價值。為著耶穌而行動來顯出主上帝的真正的慈愛與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