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相拼?
以弗所書3:1-7、4:1-7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彼此相拼?」為題,想要從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紛爭探討以弗所書所論述的合一。說到俄烏之間的紛爭,雖然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在軍事上的對立,但也有人認為其中存在著「宗教」問題(維基百科“俄羅斯正教會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https://zh.wikipedia.org/存取於2024/4/8)。從東正教相關的歷史看來,因為共產主義的影響而在1917年發生十月革命以後,俄羅斯正教會也隨之分裂為「俄羅斯正教會(Russian Orthodox Church, ROC。總部設在莫斯科,信徒超過2000萬人)」與「境外俄羅斯正教會(Russian Orthodox Church Outside Russia, ROCOR。總部設在紐約,信徒散居於烏克蘭、白俄羅斯、西歐、澳洲、紐西蘭…等國家)」。
2007年5月17日,俄羅斯正教會及境外俄羅斯正教會雙方正式和解,之後,境外教會成為俄羅斯正教會所屬的半自治教會。(維基百科“俄羅斯正教會”https://zh.wikipedia.org/zh-存取於2024/4/9)在雙方簽署和解的儀式中,普丁說:「我們國家雖是政教分離,但是國家與教會在人民的靈魂中,卻是合一的。」但,普丁所謂的「合一」大概是指「統一」,因為,在2022年2月24日侵犯烏克蘭的前兩天,普丁又在電視上說:「烏克蘭是我們歷史文化上、屬靈空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王凡,《校園雜誌雙月刊》“為神而戰?—俄烏戰爭裡的宗教因素” https://shop.campus.org.tw/cm/ebooks/ 存取於2024/4/8)
俄羅斯東正教基督徒攻擊烏克蘭東正教基督徒,顯然是不合乎「彼此相愛」的誡命。而反觀烏克蘭,在戰爭進入第二個冬天之後,當地政府於2023年7月通過新法案,將聖誕節的日子由東正教所訂的1月7日改為12月25日,藉此與俄羅斯的東正教做出區別。(民視新聞網“決意分手-烏克蘭脫離俄羅斯東正教會” https://tw.news.yahoo.com/存取於2024/4/8)多數基督徒都知道,耶穌誕生的確切日子不可考,因此,君士坦丁訂聖誕節為12月25日,大概是想要以耶穌誕生取代太陽神崇拜。
以此來看,耶穌誕生的重要在於該事件的意義,而不是在於哪一天,因此,烏克蘭將聖誕節的日期修改,顯然是政治目的使然。也就是說,因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兩國的基督教會可能也被作為攻擊對方的工具,而若是如此,則很難讓人認為他們都是耶穌基督的學生。耶穌教導跟隨者要彼此相愛,但,現實世界裡卻很容易看到「基督徒之間的紛爭」,如此的事實讓人不禁想問:明知道要和睦,為何還是出現紛爭?
為何會出現紛爭?
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34-35)顯然地,基督徒與基督徒之間應該要和平相處;但,從教會的現實處境看來,不少人都常聽到基督徒以台灣話自我解嘲地說:「沒有彼此相疼,卻是彼此相拼」。既然如此的說法並不讓人感到陌生,則不應該只是停留在互相揶揄,卻是要仔細探討「紛爭的由來?」而說到紛爭的由來,想起一個故事:
故事發生在某片大海中的一個島嶼,在那島嶼上住著一群與世無爭的人們。有一天,島民們看見一艘船經過那片海域,突然,一個人被船上的其他人捆起來並丟到海裡。島民們看見以後,在確定沒有出現一條大魚將那人吞入肚子裡以後,趕緊划著小船去救他。那人被救起以後,熱淚盈眶地向島民致謝,並且告訴島民:「我不是約拿,我叫阿丁,是阿拉丁的孫子。真是感謝大家的幫助,剛才那些將我丟下船的人是四十大盜的後代,因為在沙漠裡的生意越來越差,他們買了船並改行做海盜」。
阿丁一邊說、一邊從隨身的行李中拿出一個神燈,對大家說:「這是我爺爺給我的神燈。為了表達謝意,我要送給你們一個願望…」。因為願望只有一個,島民們就開始討論;不過,大家所提出的願望都不相同,因此,討論一陣子以後,島民就開始爭吵。此時,阿丁見狀,就提議:「為了公平起見,不如我們舉辦一場比賽,然後由最強的人決定大家共同的一個願望。」單純的島民一聽,就問:「要比什麼啊?」阿丁看了一下島民,想說:「最簡單的,比美!」
於是,島民們開始籌備一場選美比賽,並且先選出一群評審,並由阿丁擔任比賽的主持人。而經過一番篩選以後,選美比賽已經接近尾聲,因此,在台上只剩三位選手,分別是阿美、小明與阿花。此時,阿丁訪問三位選手,問他們:「你們心目中的願望是什麼?」而就像是多數選美比賽的選手都會說「世界和平」,阿美、小明與阿花的願望都是「島上不要再有人爭吵」。因為三人的願望是一樣的,於是,阿丁取出神燈並對精靈說:「讓島上不要再有人爭吵」。神燈精靈點一點頭,結果,蹦一聲~台上的選手不見了、台下的人也都不見了、連阿丁與神燈也都消失…那裡成了一個荒島!
可能,不少聽過「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有紛爭」,但也有人會問:「為什麼?」以故事裡的島嶼來看,原本,島民們很和睦,卻因為阿丁與神燈的出現而產生紛爭。從聖經的記載來看,破壞和平的阿丁就像是出現在伊甸園裡的蛇,當人受蛇誘惑以後,就算蛇離開人了,罪的念頭卻已然存在人的內心。其實,伊甸園裡的人們原本是過著不為明天憂慮的生活,即,他們遵循上帝的吩咐過日子,每天享受上帝美好的創造。後來,蛇挑起人想要分別善惡的慾望,導致人悖逆上帝。於是,人與上帝的關係破裂,並且,亞當怪罪夏娃、夏娃指責蛇…大家都為了自己而指責別人。
「為了自己」或許從此成了人類內在的惡,因此,能夠分別好壞的人們多半是將好的留給自己,卻將不好的推給別人。不幸地,「為了自己」的惡念沒有受到控制,後來就發生該隱殺死亞伯的罪行,那之後,世界沒有永遠的和平。以此來看現代處境,其實,俄烏戰爭、恐怖攻擊、台海緊張…不都是因為人們堅持想要滿足對自己有利的慾望?而如果從伊甸園事件所表達的事實來看,自私的罪性既然已經存在於人類的生命裡,則世界和平就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罪性會引起紛爭,怎麼辦?從以弗所書來看…
人類如果沒能放棄自私的罪性,世界就不可能永遠和平,而從伊甸園事件與後續的發展看來,人類自私已然是不可改變的事實。既然人類難以避免自私,則對於非基督徒來說,想要維持短暫的和平,就必須靠不和平的武力壓制,至於永遠的和平,自然就不會抱持任何的希望。當然,對於基督徒而言,因為知道耶穌基督是和平君王,應該就會以信心等待世界的永遠和平。不過,觀察現代基督教會的氛圍,或許也有人是以「事不關己」的態度面對這個議題,甚至,對於朗朗上口的聖詩67首〈我心讚美上帝〉並沒有注意歌詞中提及「天下到尾合做一家」。
也許,現代基督徒中也有人只著重在「信仰對自己的幫助」,因此,對於周遭環境與世界和平的問題,多半沒有很在意。不過,很顯然地,上帝透過聖經啟示祂自己是創造與疼愛一切的主,既然萬物都是上帝所創造與疼愛,則世界和平應該是上帝所重視的事,並且,耶穌基督作為和平君王,應該也是關注在世界上所有人都能在公義中享受永遠的和平。耶穌是和平君王,不只是基督徒在遇到困難時求助的對象,雖然,從許許多多基督徒的經驗中得知,在遇到困難時,誠心實意地向獨一真神祈禱確實曾讓我們經驗到奇妙的幫助,但,上帝對受造者的恩典似乎不只侷限於此。
耶穌基督是每一位基督徒的救主,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不過,耶穌基督既然是和平的居王,其任務除了是拯救「我們」,應該還要包括:讓「他們」也得到上帝所賞賜的公義與和平。論及「我們與他們」,通常是指「分彼此」的意思,而如果從以弗所書作者的言論來看,似乎是將基督教會作為一個範本而向讀者們提出「我們與他們之間可以建立良好關係的奧秘(μυστήριον)」。說到奧秘,應該是會引起人們的好奇,尤其,當那奧秘是可以解決人類自古以來的紛爭,因此,以下要從以弗所書的記載思考多次出現的這個字。
一般而言,奧秘應該是要被隱藏起來的,畢竟,如果是眾所皆知的事,就不能稱之為奧秘。而既然奧秘通常會被隱藏起來,則透露出奧秘者也往往必須付出一些代價。難怪,如果問美國人一些敏感的問題,比方說,問一位女士的年齡,常常會得到的回應是「I would tell you but then I would have to kill you (我會告訴你,但之後我必須殺了你)」。言下之意,那是屬於必須隱藏的問題,而在台灣,對於同樣的問題,多數女士的回答是「十八歲,其他的寄在銀行」,至於「歲月銀行裡的數字」就是不能繼續追問的奧秘。
台灣人與外國人都有相類似的文化,但卻也會依照不同的條件而分為台灣人與外國人。對此,以弗所書第三章的起頭也有相似的說法,即作者所說「我─保羅為你們外邦人作了基督耶穌被囚的,替你們祈禱」(以弗所書3:1)很顯然地,那是以「偤太人基督徒」的身份向「外邦人(非偤太人)基督徒」說話。而論及「偤太人」,顯然是與種族、血統、文化…等定義身份的條件相關,至於「基督徒」,則是以信仰作為身份的認同。
偤太人基督徒與外邦人基督徒若是都以耶穌基督為首,則因為所信靠的是同一個對象,即便因為對聖經詮釋與神學觀點有些許不同而需要討論,卻不應該會出現彼此對立甚至紛爭的問題。因此,從政治影響俄羅斯與烏克蘭教會的分裂來看,導致偤太人基督徒與外邦人基督徒沒有合一的是種族、血統與文化,至於台灣人基督徒之間的紛爭,則往往與人們有限的價值觀、文化、成長背景…等非信仰上的因素相關。亦即,當人們將外邦人與偤太人的身份凌駕於基督徒的身份之上,則基督徒與基督徒之間就會因為外邦人與偤太人的缺點而無法彼此相愛。
結語
即便聖經裡明明記載耶穌基督所啟示的奧秘,即便遵循那福音的奧秘就可以讓基督徒彼此相愛,從現實中看來,基督徒與基督徒之間還是會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就照著自己的喜好而選擇自己想要的觀點與行動。如此的現象,照「拜偶像的人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而塑造並控制偶像」的可能性來看,其實,如果普丁是照著自己所定義的善惡對基督教會進行操控,那不也是一種將聖經與教會偶像化的惡?
以弗所書作者提醒「外邦人在基督耶穌裡,藉著福音,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以弗所書3:6)顯然地,外邦人基督徒與偤太人基督徒若是在基督耶穌裡,就不再因為彼此的種族、血統與文化而對立。因為,所謂在耶穌基督裡,代表要放棄自己不肯割捨的身份認同,無論是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美國人、台灣人…,既然是「與耶穌同死、同復活」,則復活以後的身份是以「基督徒」為最重要。至於是外邦人基督徒、偤太人基督徒、俄羅斯基督徒、烏克蘭基督徒或台灣人基督徒…,其實,在復活以後都是一樣的,因此,無需繼續因為舊的身份認同而被舊身份的自私挾制。
不同的種族、血統與文化,各有各的好,也都有其缺點,如果基督徒讓文化傳統或相關的價值觀高過基督的奧秘,則外邦人基督徒與偤太人基督徒必然不會合一,也必然無法遵循耶穌的誡命。正如以弗所書作者所提醒:「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4:1-3)如果蒙召的人仍然是堅持文化傳統所建構的價值觀,那就沒有為了基督的奧秘而與主同死同復活,也就是說,只知道耶穌救恩卻沒有接受救恩的是非基督徒。
基督徒要成為福音的執事,首先要放棄自己習以為常的價值觀,改以耶穌基督所傳的真理為最高原則。普丁雖然自稱為基督徒,但以上帝之名攻擊他人,那已經讓旁人質疑「他是耶穌基督的門徒嗎?」耶穌的門徒要傳基督的福音真理之前,自己要先領受真理並遵循真理,因為,當人領受並遵循基督的真理,生命裡的自私慾念就被耶穌所賜的平安勝過,而當基督徒都因為基督的奧秘而不再彼此相拼,就能將彼此相愛的真理分享給尚未認識耶穌的人,讓世界向著永遠和平的目標邁進,回到上帝起初創造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