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拉後裔的信
詩篇46:1-11
李子和牧師
引言
本文以「可拉後裔的信」為題,論及可拉,在出埃及時曾因為攻擊摩西而被地開口吞下(民數記16:31-33),因此,身為可拉後裔的詩人(詩篇46篇作者)理當清楚地震的威力。而對於地震,生活在台灣的基督徒也不可能陌生,因此,本文想要從可拉後裔的信仰探討台灣人基督徒面對地震的觀點。從詩篇46篇的第1-3節看來,可拉的後裔是以第一人稱複數宣告,代表「對於地的改變、山的搖動、水的翻騰…等自然界的巨大變化,自己與身邊的人不害怕(לֹא-נִירָא)」乃是一群人的信仰告白。
論及自然界的巨大變化,從考古對古代近東地區的研究看來,在詩人的生活經驗中應該曾遭遇或聽聞地震以及隨之而來的山崩與巨浪。事實上,國家地理雜誌曾報導:今日以色列北部的特拉卡布里(Tel Kabri)有一座佔地1830坪的建築物,裡面有相當華麗的宴會廳與可擺放上百罈紅酒的儲藏室。然而,在2009年開始研究以後,學者們卻發現這個本應該是被許多人用來宴樂享受的地方,在建好以後卻被人遺棄。而從建築物裡一切完好的景況看來,學者們原本無法接受是地震或戰爭所導致,直到2019年挖出長達30公尺的溝渠,才因為其中有從宮殿掉落的三段牆而接受「地震與土壤壤液化」導致那個華麗被遺棄。(KRISTIN ROMEY撰,石頤珊編譯。《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考古學家終於知道一座有3700年歷史的迦南宮殿為何遭到棄置” https://www.natgeomedia.com/history/article/content-12054.html 存取於4/15/2024)
可以合理推測,3700年前的地震事件,雖然沒有摧毀那座華麗的宮殿,但已然足夠讓原本想要住在裡面的人們因為害怕而離開。而從如此的可能性來看,地震或其他天災的威力,不僅是對人類居住環境造成物質上的破壞,也可能會讓人因為恐懼而在心靈上受創。甚至,嚴格說來,恐懼感對人心所造成的威脅,或許比地震破壞物質的力量還強。說到恐懼感,多數人都知道那可能來自「未知」,因為,人很容易因為未知而自己嚇自己,就好像有些孩子怕鬼,通常是因為在電影或電視上看過鬼的模樣,卻不是真的見過鬼。
以此來看,地震確實對建築物或其他物質具有強大的破壞力,但如果將地震視為鬼魅或不知何時會醒的地牛,對未知的恐懼讓人受到的傷害,就可能比地震本身的破壞力更大。從可拉後裔所譜寫的詩篇46篇看來,先人被地開口吞下的經驗並沒有繼續威脅他們;反而,詩人以地震、山崩與大浪為例,提出自己對上帝的堅信。可拉後裔的信並不是否認地震或其他自然界的巨大變化之威力,而是提出一個更強大的安定力量,那就是「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 46:1)
信上帝的人對地震的看法
信靠上帝的人明白「上帝創造與掌管一切」,因此不用因為未知而自己嚇自己。以此來看,信上帝的人不會將地震視為地牛翻身,也不會將自然的現象套上「鬼魅或神怪」的說法。事實上,既然知道一切都是上帝所創造,就不僅不會自己嚇自己,更會科普一下地震的成因,讓人類有限的知識減低未知所帶來的傷害。論及地震的發生原因,不少資料都會提及「構造性地震」,即,地球內有一種推動岩層(rock formation)的應力,當應力大於岩層所能承受的強度時,岩層會發生錯動,而這種錯動會突然釋放巨大的能量,能量到達地表時會引起大地的震盪,而如此的板塊運動會造成地殼變動。(中央氣象署南區氣象服務https://south.cwa.gov.tw/inner/GWdD1572488382ofmr存取於4/15/2024)
有人解釋,地球就像是半熟的雞蛋,蛋黃是地核(深度2,900公里以下至地心處),蛋白是地函(由固態岩石及部分融熔的岩漿所構成),而蛋殼就像是地殼(平均厚度35公里)。…上部地函的堅硬部分與地殼合稱「岩石圈」…岩石圈下方有「軟流圈」,軟流圈因溫度差異引發熱對流…緩慢地流動而造成板塊運動。板塊運動導致岩層受到不同方向的擠壓或拉動而變形,當變形能量累積超過岩石本身的彈性限度時,就會從最脆弱的一個點開始,產生斷裂、滑動,形成斷層。而長期累積下來的能量,在斷裂瞬間會以地震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傳遞出去,造成地表的晃動,即為我們所感受到的地震。(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地牛翻身知多少?—地震的原因” https://edu.cwa.gov.tw/PopularScience/index.php/earthquake/,另參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板塊運動”https://www.ncree.org/safehome/ncr01/pc1_2.htm存取於4/15/2024)
從「上帝創造一切」的角度來看,屬於自然現象的地震可說是受造物自然的反應,不是創造者為了要消滅人類與其他受造物而發生。如果從這樣的觀點進一步思考,則生活在會發生地震區域(有些人認為耶力哥城倒塌也是與地震相關)的可拉後裔會發現:當年先人犯錯而在可能是地震的事件中死傷,後來,在迦南地還是發生過地震,但若是沒有類似的犯錯事件,則不應該將每次的自然災害都以「上帝責罰」做解釋。比較重要的是,信靠上帝的可拉後裔明白:先人悖逆上帝的那件事本身就是錯誤,無論當時是否發生地震。
正面來說,「敬畏上帝」本身就是好的,不用因為「怕上帝責罰」而敬畏上帝,對此,應用在現代基督教會處境來看,我們也可以說:「讀聖經」本身就是好的,不是因為「不讀聖經會被責罰」而讀聖經。「做禮拜」本身就是好的,不是因為「不做禮拜會惹上帝不悅」而做禮拜。「順服上帝旨意」本身就是好的,不是因為「不順服上帝會遭遇惡事」而順服上帝…。從可拉後裔所寫的詩看來,他們沒有因為當年的地震事件而懼懼怕或躲避上帝,反而,他們成為服事上帝的詩人。當然,他們也沒有無視地震的存在,而是在明白地震與其他天災的威力之同時,反而更加地信靠那掌管一切的主宰。
可拉後裔既然已經是服事上帝的詩人,當然就不會再重蹈先人的錯誤、不會再次挑戰上帝的命令。而同樣生活在地震威脅中的台灣人,或許可以從可拉後裔的身上學習一項功課,那就是,不要忽視地震、山崩與大浪的威力,但在明白那些力量的強大之同時,要將自己的目光聚焦於上帝的幫助。也就是說,對於成為上帝僕人的可拉後裔而言,地震的威力沒有讓他們對未知產生恐懼,因為他們知道「上帝掌管未知(主掌管明天)」,因此,對上帝的已知或認識,就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並且將如此的信心譜寫成詩篇,交給樂官並用來幫助敬拜上帝的人,而那些敬拜上帝的人,除了當年的以色列君王與人民,也包括正在做禮拜的你我。
可拉後裔的信對聖經讀者的幫助
不少聖經讀者認為,詩篇46篇與西拿基立攻擊希西家王事件相關(王下18:13-19:36)回顧當時,北國以色列已經滅亡受擄,而西拿基立先是以強大的機具攻下易守難攻的拉吉城,又派使者到耶路撒冷城羞辱希西家,讓毫無機會對抗亞述軍隊的希西家只能求助以賽亞,在絕境中拜託先知向上帝尋求幫助。後來,上帝以人「所料想不到的方式」攻擊亞述軍營,在一夜之間讓亞述營中死十八萬五千人,於是,西拿基立落荒而逃,並且,在回到尼尼微以後,這個曾經自大高傲的人被自己的兒子殺害篡位。
如果詩人是將該事件寫於對地震與其他天災的觀點之後,或許,身為可拉後裔的詩人是想要表達:有上帝同在,連那具有未知成分的強大力量都不足為懼,信靠上帝的人還需要為了有限的人所發動的戰爭而感到恐慌嗎?其實,說到地震等天災的威力,真的是比戰爭的破壞力還要強。以0403地震為例,7.2的規模相當於32顆原子彈,而試想,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的兩顆原子彈已然可以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人類來說,不就應該要天災裡意識到自己的有限以及上帝的憐憫?
當然,如果以人類在戰爭中自相殘殺的結果來看,每次的軍事攻擊中所造成的傷亡往往會比天災來得嚴重。如此看來,雖然天災的威力強大,卻不及人心險惡的恐怖;不過,即便是如此,掌管一切的上帝卻不是對惡人一直放任。畢竟,從寬廣長久的歷史看來,「暴政必亡」是不爭的事實,因此,認識且信靠上帝的人明白「掌管歷史的創造者具有公義的特質」,而這也正好證明了聖經裡所啟示的上帝。當然,聖經裡不僅記載上帝的公義,也同時讓讀者明白上帝的憐憫,因此,信靠上帝的人除了相信「暴政必亡」,也同時明白「神愛世人(上天有好生之德)」。
公義的上帝透過聖經表明自己期待人類可以和睦,而人類從歷史中也觀察到「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過,人類歷史中卻不斷地出現如西拿基立的惡人,他們利用握在手中的強權與武力欺壓弱者,導致掌管一切的上帝在適當的時間點以「人所料想不到的方式」介入,讓人類見識到上帝的慈愛與公義。從上帝的作為看來,即便西拿基立的威脅讓南偤大國的人民都感到懼怕;但,對於信靠上帝的希西家而言,在面對強大勢力的攻擊時,他在驚慌無助時記得要到上帝面前尋求幫助,而果真,上帝伸手制裁惡人,讓希西家與耶路撒冷人民見識到上帝及時的幫助。
詩人提醒:「你們來看耶和華的作為,看他使地怎樣荒涼。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極;他折弓、斷槍,把戰車焚燒在火中。」(詩篇46:8-9)雖然,惡人利用武力所發動的攻擊往往導致極大的傷亡,但,那些比地震與其他天災還小的力量,豈會是掌管一切的創造主所無法阻止的災難?二戰中的兩顆原子彈對人類所造成的傷亡,其實超過地震中等同32顆原子彈的破壞力,如此看來,除了在面對地震與其他的天災時要倚靠上帝,若是要閃避人類內心惡毒所造成的傷害,則我們更加要倚靠上帝,因此,身為詩人的可拉後裔在論到地震天災以後特別提醒:「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詩篇46:7、11)
結語
從受造者的角度來看,地震的威力不容忽視;不過,上帝允許地震存在,或許也有其正面的功能。畢竟,有人認為,地震相關的板塊運動是讓世界有高山、低谷、千變萬化的景色之動力。不僅如此,引起地震的地球內部能力釋放,也可能是受到地球自轉的力量影響,而如果地球不自轉,則地心的熱與熔岩可能會減少流動而減少地震的發生;但,也同時可能讓世界缺少四季變化、死死沉沉…,甚至讓人類與其他受造物比較困難在那樣的世界裡生存。
在論述地震與天災的威力時,可拉後裔提及「有一道河,這河的分汊使 神的城歡喜;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聖所。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到天一亮, 神必幫助這城。」(詩篇46:4-5)其實,從地球內部有岩漿流動的角度來看,詩篇作者提到的河不也是持續地流動?甚至,經文裡特別提到「那河流的分汊使神的城歡喜」,讓人不禁想到「河流會分汊不也是因為有流動的力量?」而論及流動的力量,其實也有可能造成河水氾濫、土石崩塌…,但,那可能造成環境變遷的力量卻是讓神的城歡喜,因此,河水流動的力量雖然具有破壞力,卻也有其正面的意義。
從詩篇46的記載看來,可拉後裔的信在於以正面的意義解讀上帝的創造。因此,他們的先人雖然曾經在地震中受損傷,但他們不會因為上帝允許自然界有動力存在而感到恐懼;反而,可拉的後裔因為認識上帝而明白「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詩篇46:7、11)而可拉後裔所展現的信心,值得同樣見識過地震威力的台灣人學習,因此,懇求上帝幫助,讓我們也謹慎面對地震的強大力量,卻不因此而對未知懼怕,因為,我們確信「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