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主的人有?
約翰福音6:35,41-51
史耿忠牧師
●引言
今日是聖神降臨節後的第十二主日,今所安排經課要來看是約翰福音第六章這段,上禮拜我們守聖餐,聖餐除了耶穌與學生最後晚餐的記載。聖餐的神學概念有很多研究與討論,是在約翰福音第六章的記載,對我們基督教而言,聖餐主要是紀念耶穌所做的工,讓人可以來領受活命的餅、生命的糧,繼續與主建立、保持關係讓信仰生命成長。所以,今日用一首我們很熟的聖詩歌名,就是剛剛唱的「隨主的人有幸福」,來思考領受活命的糧對我們基督信徒的群體,就是跟隨主的人有何意義?
跟隨主的人,從創世紀記載受上帝呼召離開本地本族開始跟隨主的人就是亞伯拉罕。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然後雅各的子孫,跟隨主的人就從個人成為群體,就是以色列民族。直到現在,因為上帝的救恩透過耶穌基督的工,跟隨主的人是願意信靠主耶穌的人。不過聖經裡的當時就是新約時代,我們知道跟隨主的人就是這群猶太人,所以看著今日經文41節記載講:「猶太人因為耶穌講『我是對天降落的餅』,就耦耦唸伊」(台漢),耦耦唸有的翻私下議論、竊竊私議。
從第五章的記載當耶穌在安息日醫好病三十八年的人以後,猶太人就開始注意耶穌,然後耶穌所做的工,所傳的道,越來越多人跟隨耶穌時,有群「猶太人」就越針對耶穌。今經文當耶穌講出「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猶太人就私下議論,當時可能對這句話不好瞭解,然而,猶太人私下議論,竊竊私議、台講耦耦唸的時,這是我們基督信徒值得思考的。
●勞力才能吃?
第六章開始記載耶穌過渡過加利利海,聖經記載有許多人就跟著耶穌,這一大群人也隨著耶穌上山,然後耶穌拿起餅,祝謝後就分給坐在那的人;也同樣分了魚,甚至隨他們吃。當時人數約略五千人,大約我們高雄高流海音館(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坐滿那樣,當耶穌使五千人吃飽,耶穌知道眾人要強迫祂作王時,就獨自退去山上。到24節記載,隔日眾人看見耶穌及祂的門徒都不在了,就坐船過去迦百農要找耶穌,就在對岸找到耶穌,就問祂:「老師,你幾時到這裡來的?」耶穌沒直接回應是何時來到,祂對他們的問題所作的回應是:「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吃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
而28節他們就問耶穌:「我們當行甚麼才算做神的工呢?」因為他們聽耶穌講到要為永生的食物來勞力,操勞。而這段對話,其實也是反應我們信仰的問題。因為我們在世間生活,人需要物質的食物,要為了這會壞的食物勞力,以現在來講就是要工作才有薪水才會有收入,人需要打拼、勞力為生活才不會餓死。所以食物需要人努力才能得著。而為何人要勞力打拼才有食物,就想到創世紀的亞當和夏娃,因為他們不聽上帝的話,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子,然後土地因為人犯罪的緣故受咒詛;人就要一世勞苦,才能夠從土地得著食物,這是我們信仰所說的,人的原罪所造成。
為何上帝命令講這能分別善惡、好壞樹的果子不可吃,吃了會死,之前信息有提過,這代表人要自己來分別是非、對錯、好壞、善惡。但我自己感覺是好的事情,要做的事情,對別人而言不一定覺得是好、是要做的事情,甚至立場不同的時,別人還會覺得你做的是不對,是錯誤的。因此,同樣狀況,就有可能你感到是好,但是我覺得是壞的;同樣的事情我覺得不對,但是你感覺是正確。因人是都用自己的眼光、想法、意念來分別、判斷。
而人是以自己眼光、想法、意念來判斷、分別的時,人就開始競爭、比較,你那樣做不對,我這樣做才對,我做的比你好,因為我的想法才是對的。因此,當人開始競爭、開始比較,就會為著自己的利益來盤算,不能讓自己有損失、失面子;不能被別人比下去,因為這樣就代表別人做的比我好。所以人會自私、自利。當人自私自利,請問大家這世上的是非、對錯、善惡、好壞,是否都沒有問題?
●私下「議論」
讀神學院時,一年級的神學導論都要讀一本叫《道德的人與不道德的社會》基本上就是討論為何一個一個道德的個人,當他們聚集起來成為群體的時,這群體卻不是成為更好的組織、道德的團體,反而是變做不道德的組織,甚至是壓迫人的群體…回到聖經,當「猶太人」看見許多人、一大群人跟隨耶穌的時,這群「猶太人」就開始注意耶穌、針對耶穌,然後今經文講猶太人因為耶穌講「我是對天降下的糧」,就竊竊私議、私下議論,耦耦唸伊(台漢),這不只是murmur,自己碎念。且這字原文也有埋怨的意思,這私下議論並不是在背後講人壞話,基本上就是在耶穌面前品頭論足,所以私議、議論,可以講是質疑耶穌所講,也可說是這群「猶太人」的怨言、埋怨。就如當初以色列人在埃及作奴隸時,他們埋怨上帝,然後上帝呼召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曠野時也是在埋怨,到了新約時代,猶太人還是在埋怨,埋怨就好像是他們的習慣。當人所期待與現狀差很多時,就開始埋怨,結果怎麼不是我想的這樣。而埋怨也有一種是因為人感到無法改變現況,找不到可以解決的方式,然後就用埋怨來回應。
當耶穌使五千人吃飽,耶穌可以解決五千人飢餓的問題,猶太人以後就不用再煩惱食物的問題,眾人要耶穌做王,耶穌並不是很感動、很榮幸,反而是趕緊退到山上,沒照他們意思。因此,這群「猶太人」就開始議論耶穌的身份,他們認為耶穌的身份只不過是一位木工的兒子,問你如何作上帝的工,可以得的永活的食物,可以吃到飽。耶穌卻講要信祂,信祂是從天降下來的糧,是上帝派來的。他們可能就想說這木工的兒子是不是瘋了怎麼這麼不要臉…
我們知道耶穌回答問題時,常常是針對人的生命真實的需要而回答,耶穌並不是教他們怎樣的做工或提供如何完成事工的具體方案、步驟,譬如,我們在Top10暢銷書都會看到像「成為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何高升的十步驟」「怎樣賺到第一桶金」「如何成為情商達人」類似這些書名。而這些書大多是提供如何做到的步驟或方式。所以,對他們而言,耶穌應該要像這樣,講出具體的方法,跟他們講有什麼步驟要怎樣做,就能得到這永活的食物,可以吃到飽的糧
而耶穌的回答,一直都是要使人更加瞭解上帝的心意,來實踐信仰。但是人想要的答案通常是要有具體的方案,怎樣的步驟、方式可以完成、達到。但我們想想看看要怎樣做,要什麼具體的方式、步驟,其實與法利賽派所教導的一樣,而且他們做到淋漓盡致,你必須要怎麼做,要守哪條誡命,才能得到上帝赦免。但如此來看耶穌那時代,這群人信仰因此漸漸失去焦點,應該講焦點是在人做了什麼,焦點已經不是在上帝身上。
而當時耶穌的信仰教導,應答,挑戰了法利賽派的人、冒犯了這群「猶太人」,所以他們議論。這議論就如以色列人在曠野的埋怨,這些埋怨顯出以色列人面對挑戰,或是遇到與自己所想不同的處境時,他們就很快忘記上帝之前的帶領,甚至對未來產生搖疑。
耶穌面對猶太人的問題,挑戰他們對信仰的認知,是要他們對上帝更加瞭解。但是他們聽耶穌的應答後,之前埋怨上帝,現在議論耶穌。他們要的是可以解決的方式,具體的方案,他們期待的是一位讓他們可以吃到飽,甚至可以帶領他們恢復以色列人的大衛的王國。而耶穌的所做、耶穌的應答,卻辜負他們期待,甚至冒犯到他們的利益。所以,有時無法接受基督信仰,或是聖經道理,從來並不是聖經有問題,不合理,換句話說並不是不明白、不瞭解,其實不認同,不接納、是他們無法接受耶穌的教導。
●相信耶穌是生命的糧
「相信」不只是頭腦思考,也是生活實踐與所顯出的生命。所以永活、永生、活命,不只是在講死之後的生命,是包括我們人此時此刻的生命。永活的意思並不是像超級瑪利吃到無敵星星,自己已經無敵了,強大了、有能力、有財富、有權勢、有地位、有名聲,有成就了,所以遇到仇敵、困難、遇到死亡,都不會失敗、不會死亡,自己是Winner了。活命是活出上帝當初創造看做好的生命,信的人有永生,跟隨主耶穌的人是信靠主耶穌的人,永生的起點一直都是當下的現在,就是此時此刻、活在當下,跟著時間再過,就像傳道書講,哭有時,笑有時;哀傷有時,跳舞有時;有找到時,有失落時;有保守時,有放下時;靜靜有時,講話有時;生有時,人生在世,有吃有喝,都是從當下,然後照時間繼續向前走。所以,耶穌被議論時,祂還是繼續走,祂沒停止祂的事工,祂繼續走、繼續傳、繼續帶領祂的學生。
當主後九十幾年約翰寫這本福音書的時,約翰被耶穌導過,經驗主耶穌的帶領,是在這群與主耶穌一同生活過的學生,他們知道耶穌是主、是基督、是彌賽亞。但原本猶太人自古以來認為彌賽亞來到,會得勝,甚至也有可能認為世界各地都會成為以色列的國,他們的生活都會好起來,不再受苦、不再受欺負、沒有飢餓,不用為生活流淚。然而,這群學生在主耶穌被出賣的那晚,吃耶穌所擘的餅,所倒的杯,他們看見耶穌受苦,然後死後復活升天離開世間。對他們而言,基督已經臨在,耶穌就活在他們生命中,因為他們相信耶穌就是生命的糧,他們要為耶穌做見證,他們承接耶穌的使命,活出上帝的慈愛,所以,就在那當下這生命的糧就開始分享出去,活出永活的生命。
●跟隨主的人…
隨主的人有幸福、喜樂,是因為體會到主耶穌的救恩。在一開始可能跟隨主的人是因為有麵包,有餅、有魚可吃。這也值得我們思考,有時我們的事工會用禮物、食物、來吸引人進到教會,且我們也很高興分享。但,可以使人留著教會的是什麼,是活命的糧「耶穌」。或許,我們可能會想說,應該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然而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重要,但信仰的群體更重要的是與上帝的關係。
原本跟隨主上帝的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雅各的子孫在出埃及後成為跟隨上帝的以色列民族群體,經過大衛王國,然後分裂,滅國被擄歸回以後重新建立新約時代的這第二聖殿的時,我們都知道耶和華上帝一直與他們同在,但是這猶太的群體中,他們之間關係,撒都該派與法利賽派不和,然後聖殿祭司利用獻祭、抽稅來維持自己的地位、權勢,變成不道德的群體。
透過今約翰所寫福音書,約翰用很多猶太人這個詞,因為約翰寫這書時當時基督教與猶太教已經分開,猶太教他們不信耶穌是基督、是彌賽亞,約翰特別用「猶太人」代表一群質疑耶穌,不信耶穌是基督的人且也針對跟隨耶穌的群體,這群「猶太人」是指當時耶路撒冷聖殿祭司及法利賽派,猶太教這些領袖猶太人。但是,猶太人這詞不是只代表就是這群人,我們在看約翰福音要根據前後文理解特別細心察看猶太人所指的群體,因為住在這地區的群體中,有受苦沒得吃的猶太人,也有生病不潔淨的猶太人…
但約翰所寫「猶太人」就像法國哲學家盧梭的《懺悔錄》中寫著,他想到有一位公主,有人與這公主講,農民沒有麵包吃時,她的回答:「那就叫他們吃蛋糕吧!」所以,當時法利賽派與聖殿祭司的這群「猶太人」,他們的焦點已經不是在上帝身上,這樣的信仰群體已經沒法體會到上帝。所以道成肉體的耶穌來到世間,他呼召捕魚的作祂的學生,醫治不潔淨的人,讓飢餓的人吃飽,然後在眾多猶太人跟隨耶穌…但最後,在十字架上耶穌的罪狀、斬條卻是寫「猶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穌」(約19:19)
馬可福音15:10記載到彼拉多知道這些祭司長是因為嫉妒才將耶穌交給他。嫉妒,就是當人自私自利,前文所提人愛用自己的想法來判斷、分別,人就開始競爭、比較,我做的才對,但看到別人做的更好,就嫉妒,且還阻擋到自己利益甚至失了面子,因此這群「猶太人」就想要殺了耶穌…
這位道成肉身的耶穌,使五千人有餅可吃,有魚可吃,祂知其中有肉體飢餓的人,這是他們肉體的需要,但道成肉身的耶穌所要做的事工並不是只是使人肉體得著飽足,祂繼續醫治、繼續教導,因為主耶穌知道祂要將上帝的旨意活出來,使人與上帝的關係和好,才有辦法讓人吃到如生命樹的果子,讓人可以吃到這永活的糧,使已經倚靠自己的世人,靠自己分辨好壞、善惡、自私的人來轉向上帝,所以,在耶穌完成世間的事工,並不是代表耶穌就沒事,這位拿撒勒人耶穌,約瑟、馬利亞的兒子,釘十字架死後復活幾十年之後,他的學生約翰寫下這本福音書,並不是記載著有什麼步驟,還是有什麼得勝的秘訣,而我們聖經的福音書是記載要如何活出屬主上帝的群體,可以反映出耶穌的形象的生命。
●結語
約翰福音的「信」並沒用名詞來寫、來出現,對約翰來講「相信」是一種行動,是一個過程,是此時開始進行著,直到永遠,而這要走的路還很長。這條路、這過程,我們還是有可能會埋怨,還是有可能為著自己,因為我們是有罪的人。但,就在這群人擘餅、喝杯時,會想到耶穌的教導、所講的話,想到耶穌的犧牲,如此,這群體當他們身處怎樣的處境,面對挑戰,在聖神的保守,因為他們生命已有永生的糧,感受主耶穌的同在,在個人的身上,也在他們所聚集的群體,活出上帝的旨意。
所以,當人來到教會這信仰群體中,開始可能因為有餅有魚可吃,有可能一開始是禮物、物質的飽足,或是親友、人與人的關係。但,這群體有讓人吃到生命的糧嗎,還是只是聽著人與人的議論。耶穌說:你們不要彼此私下議論。耶穌實實在在告訴我們,信的人有永生,耶穌就是生命的糧,跟隨主的人有生命的糧才能體會到幸福、喜樂,這幸福不只是個人的幸福,是在跟隨主的我們,我們是因為主耶穌的關係所聚集在一起的,就這這群體中一同吃生命的糧時感受到上帝的救恩、憐憫,就在此時此刻繼續向前走,也願意同分享生命的糧,讓有需要人的一起享受,讓跟隨主的人有真正的喜樂。